畅言教育本课时编写:巢湖市柘皋中学葛庆国老师第六单元·第21课诗词五首·长相思
新课导入一生繁华,却深情不寿。笔转多情,令世人折服叹惋。他是一代风华绰约的才子,天子宠臣,文武兼资。他是根红苗正的皇家子弟,在那个时代,论才华横溢,无出其右者。钟鸣鼎食之家,御前侍卫,他笔下道出的千般柔情,却被世人推崇备至。短暂的生命并不妨碍他为后世留下芳菲难褪的诗篇。
新课导入纳兰容若,一个诗意的名字,穿越三百年的风尘,向我们走来。那么久远的记忆,那么深情的积淀,任我们后世之人品读,韵味悠长。
新课导入长相思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学习目标1.诵读诗词,理解本词的内容,感悟意境及情感。2.了解纳兰词风,体会作者的情感,提高诗词的阅读鉴赏能力。3.通过诵读鉴赏,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
背景简介清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因云南平定,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纳兰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纳兰对京师中家的思念,写下了这首词。
作者简介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纳喇氏,原名成德,后改名为性德,字容若,号饮水、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与朱彝尊、陈维嵩并称“清词三大家”。“纳兰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仍占有一席之地。二十四岁时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词》,后委托顾贞观在吴中刊成《饮水词》,惜此两本词集今皆不见传本。后有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2首,编辑一处,名为《纳兰词》,今存词一共348首。本文就选自《纳兰词》。
整体感知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这首词描写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露着情思深苦的绵长心境。全词纯用自然真切、简朴清爽的白描语句,写得天然浑成,毫无雕琢之处,却格外真切感人。
研读鉴赏山一程,水一程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这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
研读鉴赏身向榆关那畔行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它使我们想到词人留恋家园,频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况。“那畔”一词颇含疏远的感情色彩,表现了词人这次奉命出行“榆关”是无可奈何的。
研读鉴赏夜深千帐灯既是上片感情酝酿的高潮,也是上、下片之间的自然转换,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经过日间长途跋涉,到了夜晚人们在旷野上搭起帐篷准备就寝;然而夜深了,“千帐”内却灯光熠熠,为什么羁旅劳顿之后深夜不寐呢?
研读鉴赏风一更,雪一更描写荒寒的塞外,暴风雪彻夜不停。紧承上片,交代了“夜深千帐灯”,深夜不寐的原因。“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的两相映照,又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厌倦的心态。
研读鉴赏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更何况还是这塞上“风一更,雪一更”的苦寒天气。风雪交加夜,一家人在一起什么都不怕。可远在塞外宿营,夜深人静,风雪弥漫,心情就大不相同。路途遥远,衷肠难诉,辗转反侧,卧不成眠。“聒碎乡心梦不成”与上片“夜深千帐灯”相呼应,直接回答了深夜不寐的原因。结句的“聒”字用得很灵脱,写出了风狂雪骤的气势,表现了词人对狂风暴雪极为厌恶的情感,“聒碎乡心梦不成”的慧心妙语可谓是水到渠成。
研读鉴赏这首词以白描手法,朴素自然的语言,表现出真切的情感,是很为前人称道的。词人在写景中寄寓了思乡的情怀。格调清淡朴素,自然雅致,直抒胸臆,毫无雕琢痕迹。语言特色
问题探究1.作者在词中描绘了什么样的景物,你能确定是哪里的景物吗?3.本课当中的诗词的主旨诗句是什么?蕴含的思想感情?山水、山海关、风雪、千帐灯、故园。词的上阙“夜深千帐灯”虽写驻营夜宿,千军万丈,灯火通明,但却是四系那个难眠,心烦意乱的写照。下阙“故园无此声”则又因难入乡梦转而抱怨阵阵刺耳的风雪声。看似无理,实则反映出幽苦的心境。“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表达羁旅怀乡的感情。
课堂小结这首词描写了戍边的南方将士,在北方的风雪声中,辗转反侧,不能入眠,思乡之情油然而生,非常怀念故园的温暖祥和的情景。主旨归纳
拓展阅读长相思李白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课后作业1.背诵并默写这首词;2.完成本课的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