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纳兰性德
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多情贵胄——纳兰性德纳兰性德(1655-1685):清词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性德;字容若(纳兰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纳兰明珠长子,生长在北京。善骑射,好读书。经史百家无所不窥,谙悉传统学术文化,尤好填词。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随扈出巡南北,并曾出使梭龙(黑龙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扰东北情况。康熙二十四年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被埋葬在北京海淀区上庄皂甲屯。作品特点:词以小令见长,多感伤情调,间有雄浑之作。词集名《纳兰词》,有单行本。诗词成就: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况周颐《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长相思: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在本词中是词牌名。用“长相思”格律填写的诗,内容不一定是写思念的。榆关:即山海关。当年清兵就是通过山海关占领北京,夺取政权的。更:量词。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词语解释
词的上阕”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说明了身离故乡之远,行军之艰难。“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进的方向。“夜深千帐灯”,“千帐灯”点明了军帐之多,此行队伍之庞大。在这羁旅野外的深夜,顶顶帐篷,点点灯火,也算是一个特殊的景观,足见将士之多,声势之浩大。(1)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诗句理解
下阕以“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细致描写将士的心理。夜的静谧更显出了风雪的声音之聒耳,睡梦被无情地打断,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睡意全无。听着帐外的风声雪声,感受着袭来的阵阵寒意,更加怀念故园的温暖、宁静和祥和。“故园无此声”虽寥寥几个字,却把将士的内心世界袒露无余,使思乡之意自然酣畅地流淌出来。(2)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翻译山路走一程,水路走一程,走了一程又一程,向山海关那边行进。夜深人静,千百座营帐中仍然亮着灯。风吹了一更,雪下了一更,风雪声扰使思乡心碎,旧梦难成,故乡从未有过这样的风雪之声.(“故园无此声”看似无理实则有理,故园岂无风雪?但同样的寒霄风雪之声,在家中听与在异乡听,自然会有不同的感受。)
1、作者的“身”在哪里?你们是从哪儿读出来的?他经过了崇山峻岭,他经过了小河大川,他经过了山海关外,他经过了军营的帐篷,他还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这就是作者身在何方。身在征途2、作者的“心”又在哪里?心系故园
1、同学们自由朗读词的上阕,你们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你看到了翻山越岭的画面。你看到了辗转反侧的画面。你看到了眺望家乡的画面。你看到了风雪交加的画面。你看到了刀光剑影的画面。2、自由朗读词的下阕,如果身在故园,又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呢?一幅恬静安闲的村居图。故乡就是老母手中那一针针纳入寒衣的线啊!故乡就是妻子那一双含情脉脉的眼睛啊!一个多么宁静、多么美好的团圆之夜啊!故园的生活,幸福的生活,其乐融融的生活。
《长相思》读到这里,你们感受到了作者一颗怎样的心?孤独、思念、期盼、破碎、煎熬、痛苦、伤感
我们比一比
主题《长相思》描写了戍边的关内将士,在北方的风雪声中辗转反侧,不能入眠,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全词于写景叙事之中,体现了浓烈的羁旅怀乡之情。
王安石的乡愁是融于满目的春色之中,张籍的乡愁是肃杀的秋风引起,诗人纳兰性德所描写的关外将士的乡愁却是由北方的风雪勾起的。整体回顾
人在旅途,思乡情重。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在张籍的笔下又成了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在纳兰性德的心里,乡愁则是那暗夜呼啸的风雪。诗人用多情的笔墨表达了对家乡的思恋与热爱,令人回味缠绵。整体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