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
教学目的1.理清诗歌的情感变化线索,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感情。2.体味诗歌颇具特色的起兴和夸张的运用,领会李白淋漓畅快的浪漫主义的诗风。3.背诵全诗。4.积累写作素材,并提炼观点。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绎即“劝酒歌”,故古词有“将进酒,乘大白”云。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即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当时唐玄宗耽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当时,他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这种反抗方式,跟《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借寻仙表现不事权贵的意志的写法颇为相似。
“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
学习目标:2.从语言入手,理清感情脉络,鉴赏诗歌形象、表现技巧及探究思想内容。1.从酒的意象入手,探究诗人与酒的关系,进而评价李白的人生观、价值观。
诗歌朗读·读准字音正音樽馔裘烹恣谑zūnzìzhuànqiúpēngxuè
写作背景这首诗大约作于唐朝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当时唐玄宗宠爱杨贵妃,沉迷于酒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臣李林甫、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又遭受唐玄宗的冷落和小人的排挤,无奈被迫离开长安,重新开始他的漫游生活,广交天下名士。文中提到的岑夫子、丹丘生便是他结交的友人,他们经常一起畅饮消愁,这首诗就是在一次酒宴中写的。过华清宫.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李、岑、元三人相聚饮酒之事,在《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诗中有生动的记载。全诗如下:黄鹤东南来,寄书写心曲。倚松开其缄,忆我肠断续。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宵。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蹇余未相知,茫茫绿云垂。俄然素书及,解此长渴饥。策马望山月,途穷造墀。喜兹一会面,若睹琼树枝。忆君我远来,我欢方速至。开颜酌美酒,乐极忽成醉。我情既不浅,君意方亦深。相知两相得,一顾轻千金。且向山客笑,与君论素心。《将进酒》很可能就是这次酒宴上的祝酒辞。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韵译】你没看见吗?黄河之水是由天上而来。波涛滚滚奔向东海,永不回头。你没看见吗?可悲的是高堂明镜照见了白发,早晨如青丝般乌黑,傍晚白得如雪。人生得意时,要尽情地寻欢作乐,别让金杯玉露,空对天上明月。天地造就我的才干,必有它的用处,即使千金耗尽,还会重新再来。烹羊宰牛,且图眼前欢乐,应该痛痛快快一口气喝它三百杯。
岑勋先生呵,丹邱先生呵,快快进酒吧,杯儿不要停!让我为你们唱一曲,请你们侧耳仔细听:钟鸣鼓响饮食如玉,何足珍贵?我只愿长醉享乐,不愿醒来受罪!古来圣贤,生活恐怕都寂寞,世上唯有酒徒,他们却芳名永驻。古时陈王曹植曾在平乐观宴饮寻欢,斗酒十千不嫌贵,任性地享乐一番。主人呵,为何说我少银钱?直接沽取醇酒,咱对饮个醉意绵绵,这一匹名贵的五花马,这一件价值千金的皮裘,叫孩儿们拿去换美酒吧,我与你喝个大醉,同消万古长愁。
诗歌朗读·弄清结构起兴饮酒作乐劝酒酒后吐真言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悲1、开篇两句“君不见”连用有何作用?2、两句“君不见”的重心再哪一句?3、后一句“君不见”即是主旨重心所在,为何要从黄河写起?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赏析:“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不是李白的独创,早在春秋时代问世的《论语》就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记载;汉乐府《长歌行》有诗云:“百川东入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独伤悲。”告戒世人:光阴易逝难回头,莫让年华付水流。宋代豪放派词人苏东坡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及《三国演义》中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都是我国古代“流水文化”的扩展和延续。感伤之情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不可阻挡喻人生易逝白发飞生叹人生短促伟大永恒生命渺小脆弱黄河反衬
赏析1.以黄河起兴有何作用?呈现怎样的感情基调?使用怎样的手法?感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悲意甚浓。
2.面对时光流逝,作者首先想到什么?又是怎样的感情在荡漾?人生暂时得意,就可纵情高歌坚定信念乐观
3、诗人为什么但愿长醉不愿醒愤激之情?
古来酒徒历历,何以偏举“陈王”?4、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在中国历史上,寂寞的圣贤不可胜数,作者为什么就提到“陈王”呢?我们从陈王的生平可以略知一二。陈王就是三国时候的曹植,他才华横溢,志向远大,但由于“任性而行,饮酒不节”最终没有得到父亲曹操的重用。“曹子建七步成诗”是著名的文学典故,他的《七步诗》家喻户晓:“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与曹植一样,李白也有一段不堪回首的身世:他初入长安,抱济世之志,却为小人排挤,最后落个“赐金还山”的下场。他对曹植情有独衷,大加赞赏,也许是同病相怜的缘故吧。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欢4、自哪一句开始点酒入题?请举出有关饮酒赏月的古诗词句。5、如何评价李白在失意的暮年还唱出“天生我—---,千金—”这高度自信豪迈的诗句?
赏析:“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后世多少仕途失意者的自慰之辞。但在唐代,李白初进长安,确实对自己的前程充满信心。
公元752年,李白写《将进酒》时,当年“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梦想已化为泡影,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实际上并未受到重用,所谓“千金散尽还复来”实际上并不见来,仕途上的失意,生活上的困苦,“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宋代词人李清照语)由此可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进还复来。”表面豪爽,暗藏忧愁。
李白在蔑视权贵的同时,一种难言的惆怅也在心中涌动,他想通过“长醉不复醒”来忘却怀才不遇的痛苦,但醉酒真能解愁吗?李白在《宣州谢眺楼芡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中作出了明确的回答:“……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浇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得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满腹惆怅的人,当他一心解愁却又无法解愁的时候,内心是怎样的愁苦啊!表面上开怀畅饮,实际上愁箭穿心,这就是《将进酒》中的李白!
此时此刻的李白,认为人生只要能开怀畅饮,便无所遗憾了,此时的“得意”,并非伴君王左右,经邦济世,而是二三知己志趣相投,心意相会,李白率意而为,面对美酒,面对挚友,不仅由悲转乐,高声唱到:“爱江山更爱美人”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愤激6、酒逢知己千杯少,李白痛饮狂歌,对朋友愤言“钟鼓馔玉不足贵”,是由衷之言吗?为何“但愿长醉不复醒”?7、李白为什么说“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为何单举陈王为例?
5、“五花马,千金裘,呼尔将出换美酒。”照应了上文的哪句?诗人的什么感情在激昂?狂放悲之重欢之浓激愤之情
此时引用这段歌词符合李白当时的心情。面对滚滚的黄河水,诗人感到人生的短暂,诗人年过半百,政治上极度失意,诗人以为挚友聚会是人生快事,既然政治上失意,就应该另外去寻找寄托,今朝有酒今朝醉,愁情烦事一边扔。
李白此时的消沉,并不是完全的消沉,他对政治还没有完全绝望,他对皇上还抱有幻想,他确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作者描绘了一场盛筵,那决不是“菜要一碟乎,两碟乎?酒要一壶乎,两壶乎?”而是整头整头地“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决不甘休。多痛快的筵宴,又是多么豪壮的诗句!
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欢乐之情
至此,狂放之情趋于高潮,诗的旋律加快。诗人那眼花耳热的醉态跃然纸上,恍惚使人如闻其高声劝酒:“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几个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而且写来逼肖席上声口。既是生逢知己,又是酒逢对手,不但“忘形到尔汝”,诗人甚而忘却是在写诗,笔下之诗似乎还原为生活,他还要“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以下八句就是诗中之歌了。这着想奇之又奇,纯系神来之笔。
赏析:“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钟鼓”本是一种乐器,在这里是击鼓作乐之意,“馔玉”是指精美的食品。在封建时代,只有衣食无忧的达官贵人才有闲情逸致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美。李白不羡慕达官贵人的生活,实际是对权贵们的一种蔑视,这是封建社会的读书人最可宝贵的性格。愤激之情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狂放8、诗的最后一句“与尔同消万古愁”,与开篇的哪一句是首尾照应呢?有何作用?
酒宴开始,诗人的感情由欢乐转为愤激,借以渲泄心中的不平。“钟鼓馔玉”“不足贵”是出于愤慨。“古来”两句亦属愤语。说到“惟有饮者留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因为曹植是他景仰的人。他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
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他更是愤怒地喊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所以这两句,可看做统摄全诗的中心句。正因为其人生目标不能实现,厌见污浊的现实,他才借酒麻醉自己,以减轻愁苦。
主人何为言少钱——与尔同销万古愁
诗人不过是被友招饮的客人,此刻他却高踞一席,气使颐指,提议典裘当马,几令人不知谁是“主人”。浪漫色彩极浓。快人快语,非不拘形迹的豪迈知交断不能出此。诗情至此狂放至极,令人嗟叹咏歌,直欲“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情犹未已,诗已告终,突然又迸出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与开篇之“悲”关合,而“万古愁”的含义更其深沉。这“白云从空,随风变灭”的结尾,显见诗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通观全篇,真是大起大落,非如椽巨笔不办。狂放之情
2.大起大落的感情。3.夸张的写法。悲——欢——愤激——狂放1.长句排比起兴的手法。鉴赏小结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诗人与酒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悲时—陆机说:“置酒高堂,悲歌临觞,人寿几何,逝如朝霜。”(《短歌行》)欢时—李白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离时—王维说:“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合时—欧阳修说:“十载相逢酒一卮,故人才见便开颜。”(《浣溪沙》)“酒””是
喜时——杜甫说:“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兵收河南河北》)哀时——阮籍说:“临觞多哀楚,思我故时人,对酒不能言,凄怆怀酸辛。”(《咏怀》之三十四)乐时——杜甫说:“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怀。”(《客至》)愁时——李白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寻李白----余光中——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寻李白----余光中——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高力士羞愤的手里,人却不见了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把胡马和羌笛交践的节奏留给杜二去细细的苦吟自从那年贺知章眼花了认你做谪仙,便更加佯狂用一只中了魔咒的小酒壶把自己藏起来,连太太也寻不到你
一贬世上已经够落魄再放夜郎毋乃太难堪至今成谜是你的籍贯陇西或山东,青莲乡或碎叶城不如归去归哪个故乡?凡你醉处,你说过,皆非他乡失踪,是天才唯一的下场身后事,究竟你遁向何处?狼啼不住,杜二也苦劝你不住一回头西窗下竟已白头七仙,五友,都救不了你了匡山给雾锁了,无路可入仍炉火示纯青,就半粒丹砂怎追蹑葛洪袖里的流霞?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在所有的诗里你都预言会突然水遁,或许就在明天只扁舟破浪,乱发当风树敌如林,世人皆欲杀肝硬化怎杀得死你?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从开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水晶绝句轻叩我额头当的一弹挑起的回音
樽中月影,或许那才是你的故乡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而无论出门向西哭,向东哭长安却早已陷落二十四万里的归程也不必惊动大鹏了,也无须招鹤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便旋成一只霍霍的飞碟诡绿的闪光愈转愈快接你回传说里去.
作业写一篇诗歌或散文《怀李白》
怀李白东岳山巅,云蒸雾绕。 山野青翠,水流淙淙。 云可以轻柔地从衣襟下,指缝间,悠悠飘过。温润如此,令你不禁微闭双眼。缓缓吸进一口,那亦浅亦深的感受,仿佛也将你溶化为云,为雾,飘渺在这远离尘嚣的仙境。 他就是这样的感受。他体会得还要深远。 他有酒。于是,他留下放荡的千古绝唱。 是在那样的年代。那个年代可以容忍一个“天子吆来不上船”的逆才。只是天子也想,既是逆才,就不应以常理束缚。任他去吧,任他用脱俗的诗歌,照亮整个时代的辉煌。 他悟不透,懂不了,于是跟随了政治争夺的号角,跨烽火,连三月,纵情高歌。一生志向之成,
尽昭眼际,何不对酒当歌,放声长号。 这时的仙境已降落凡尘,于烽火嘶鸣间忽隐忽现,以蛇信的诱惑放纵诗人满腹豪情。战事迷离难测,故居远在古渊。他还记得云从衣襟下,指缝间悠然飘过;记得置身山巅,渺看苍天。只是他不知,他的烽火终于熄了,他的势力一败涂地。他知晓,九族之士将因他而湮灭。 逃不过时代。正是那个时代,又一次接纳了他。旷世的国度,旷世的奇才。他被无限期流放,游走间,惩罚不了了之。 他知道了。他的国度在草舟,在山巅,在云际。 他回来了。挥洒着尘世的烟云,西入蜀山。传唱千古的《蜀道难》迎风出世。
怀李白在醉倒的酒壶中抱月酣眠 诗眼横斜让狂笑破门而去让酒气随风化作一株袅袅摇曳的青莲而呕吐在长安酒楼八仙桌上的那堆意象亦神速氧化成一首绝句从唐朝摇头晃脑地一路曛来
我便惊见银河哗然倒悬一排浊浪正滚滚扑来噬嗑了高山吞没了白水只剩下一只巨大的黑鸟驾你仙进了那卷诗轴从此的你便溶进茫茫中的渺渺渺渺中的传说传说中的酒酒中的剑剑中的霜霜中的月月中的那缕永不回头的青烟
你对李白知多少?课内训练:
任选一文,写一篇评价性小论文。(1)·《走近李白》(2)·《诗人与酒》(3)·《我看李白的人生观》(4)·《李白与苏轼》课外训练:
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