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时间:2014年11月5日主备人:蒋俊芳审核人:班级:学生姓名:组别:小组评价:教师评价:——————————————————————————————————————————————————————————————————————————《阁夜》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积累名句。2、把握诗歌风格,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想象、欣赏,领会诗歌内涵。 3、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预习案【教材助读】整体感知1、写作背景 “阁夜”,即西阁之夜。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冬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时、伤乱、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当时,安史之乱刚刚平息,整个社会还很动荡,巴蜀地区发生了崔旰、郭英乂、杨子琳等军阀的连年混战,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加之杜甫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等人相继亡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2、解题阁:作者寓居的西阁;夜:夜里 联系背景,暗指作者是在家中彻夜未眠; 题目是指作者在战乱频仍时,孤身漂泊在外整夜不眠所做的感思。题目提示读者写作的时间和地点预习自测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的吟咏、诵读作品,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感情。1、《阁夜》的体裁: 从诗体看,属七言律诗;从内容看,是一首抒情诗;律诗属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格律诗。2、押韵•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押ao韵 偶句押韵3、节拍•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节拍 2---2--3 2---2--34、感情• 第一联描绘冬景,有萧瑟之感,应读的平缓• 第二联写夜中所闻悲壮之声,朗读时也应引亢高歌• 第三联写夜哭、夷歌之凄惨,朗读时应转悲• 第四联思及先贤功业,以自己的寂寥作结,自应以悲慨之音读之,使人“苍然有无穷之思”。将你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探究案诵读并分析诗文1、“岁暮阴阳催短影,天涯霜雪霁寒宵”这一联交代了什么要素? “岁暮”:交代时间转眼一年将尽,有韶光易逝人生短暂之感 ,稍稍流露出凄苦的心境。 “阴阳”:指日月; “短景”:指冬天日短。 “催”: 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序逼人。 “天涯”:称所在地资州,有客居天涯自伤飘泊凄寒, “宵”: 这里指黎明前, 暗示诗人彻夜未眠,可见忧心之重,为下文写听到当地驻军的鼓角声作铺垫。 光阴催促着每一天的日升月落,而作者自己也被光阴催促着步入了暮年,国事家事天下事,忧心的事情很多,想做的事情很多,可是时光的流逝让人不得不产生一种来日无多的紧迫感。冰天雪地固然寒冷,对于贫病交加、飘泊天涯的杜甫来说,心境的凄寒也和这个冰天雪地的寒宵融为一体了。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寒冷孤寂的图景。 2、“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这一联写了几种感觉? 听觉、视觉。借听觉写出了兵草未息、战局紧张的悲壮气氛,音调铿锵;下句借视觉写出了山川美景的秀丽, 音调转柔。3、此联上句写悲惨之战争现实,下句写壮美之三峡夜景。诗人将它们放在一起,创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课后探究·讨论三) 上句透露出悲惨的战争现实,下句写壮美的三峡夜景,诗人将二者巧妙地放在一起,创造了一种悲壮雄浑的意境。鼓角之声在星河包容天地的动荡之中显得越发萧瑟悲凉,星河波澜壮阔的动荡也仿佛是应和鼓角之声,二者所传达的动荡感是一致的,鼓角之声传播的空间更加广阔了,星河的摇动也具有了一种深邃的情致。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意境浑然融合在一起,表达出诗人深沉悲壮的情怀。4、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一份爱我神州、痛我神州的悲壮情怀萦绕诗人的心头。 (曹操)闻衡善击鼓,昭为鼓吏,因大会宾客,阅试音节……次至衡,衡方为《渔阳》参挝,蹀躞而前,容态有异,声节悲壮,听者莫不慷慨。 ——《后汉书·祢衡传》 元光元年,天星尽摇,上以问候星者,对曰:“星摇者,民劳也。”后伐四夷,百姓劳于兵革。 ——《汉书·天文志》 联系这两个典故,此联则又有一番深意:悲壮的鼓角是国家失序、民有怨气的表现,星河动摇是百姓劳顿的反映,战乱频仍给百姓带来的灾难和痛苦不言而喻。这两句诗境界浑厚,格调悲怆,言外犹有深意。5、颔联写景有什么特点? 运用了多种角度描绘景色,调动了听觉和视觉,带动读者观感,描绘出晚唐战乱频仍,四处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6、“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这一联你读懂了什么?上下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编制时间:2014年11月5日主备人:蒋俊芳审核人:班级:学生姓名:组别: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这两句可能是作者听到“五更鼓角”之后产生的一种超越时空的联想。他想到在漫长的战乱期间,他曾在夜晚听到过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曾听到过有很多地方传来渔人、樵夫的歌声。而今的鼓角预示着这样的情景又要重现了。 写“野哭”而多至“千家”,这是战乱造成的,何至“千家”皆哭?反映了人民的深重灾难;“夷歌”,显示了地方风情,也惟有这疏落的几处渔夫樵子的夷歌,还传递了一点生命的声息。 “野哭”、“夷歌”,一个富有时代感,一个具有地方性。上下句形成对比,对这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来说,这两种声音都使他倍感悲伤。 鼓角声、哭声、歌声交织在一起,过去、现在、未来交织在一起。这两句诗写得异常凄凉悲怆,作者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情怀溢于言表。7、颈联写景有什么特点? 景物描写与上文构成了虚实结合,悲壮凄凉的景物,生动而丰富,使人感知到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情怀。8、“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这一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用典: ①卧龙:指诸葛亮。《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②跃马:指公孙述。王莽篡汉时,他自立为蜀王。述在西汉末曾乘乱据蜀,自称白帝。这里用晋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意。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及之。9、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悲慨? 旅居夔州的杜甫想到了此地的历史人物诸葛亮和公孙述。诸葛亮神机妙算一世英名,跃马称帝的公孙述叱咤风云一代豪杰,这些成就千古功业的人最终都掩埋于一抔黄土之中,所有的风云际会最终都化作历史的尘埃。那么,今日的你争我战,今日的各路人物,也终将淡出历史舞台。 自己曾经交好的友人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都死了,亲朋也无一字书信问候,人生是这样寂寞苦闷!寂寞苦闷也终将成为虚无,那就随它去吧。从作者的自我宽慰之中,我们并没有看到这位忧愤诗人的真正解脱,反而看到了他无边的寂寥和苦闷。 “卧龙跃马终黄土”这句诗把全诗的意象都贯穿起来,使全诗具有了一种深邃的历史时空感。眼前的“短景”“寒宵”“鼓角”“战伐”“野哭”都将和“卧龙跃马”一样成为历史的尘埃,也许只有三峡的星河能够永恒,只有渔樵的歌声能够呆呆延续,在悠远的历史中回荡。10、尾联上句借什么来传达作者的情感?是什么手法? 运用典故,表达了对国事无能为力的伤感,以及自我劝解的慰藉之语。11、尾联下句传达作者的情感?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知交寥落,亲人朋友都难以聚首,顿感人生寂寞苦闷,伤感之情无法排解又强做自我安慰的无奈。12、杜甫在这首诗中感慨万千,说说此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悲慨,诗人对什么事最为忧伤。 这首诗不是为一时一事而作,诗人饱经沧桑之后,在人生的暮年把万端感慨集于笔端。所以诗中的内蕴是相当丰富的,“岁暮阴阳催短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天涯霜雪霁寒宵”表达了诗人客居天涯的凄寒,颔联和颈联(“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 夷歌数处起渔樵。”)表达了诗人对百姓因战争而劳顿的痛惜之情,“卧龙跃马终黄土”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哀,“人事音书漫寂寥”表达了诗人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整首诗有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有人生、宇宙、历史、古今之悲,还有对个人命运的悲叹。 诗人对百姓在战争中遭受的苦难最为忧伤,当我们读到“野哭千家闻战伐”的时候,仿佛可以看到诗人也流下了揪心的泪水。Ⅲ.小结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的意思。 首联点明冬夜寒怆。 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 颈联写拂晓所闻。 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 以诸葛亮和公孙述为例,说明贤愚忠逆都同归于尽,个人的寂寞就更无所谓了。 全诗气象雄阔,大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Ⅳ.当堂检测——有效训练,反馈矫正有感情背诵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