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宋·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诗中有画诗评
诗中有画诗中有禅
读诗要诀写了什么?(画面)怎样写的?(手法)为什么写(情感)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秋气清爽,幽静宁谧。季节、时间、地点、天气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洌,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动静相衬、视听相兼、俯仰结合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深处传来了欢声笑语,那是浣衣女子结伴归来;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那是渔人荡舟水上。动静相衬,诗情画意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出句是陪衬,对句乃主旨。
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思考:诗歌是如何扣住“山居秋暝”来写的?诗歌给我们呈现几幅画面?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特点你是怎样理解的?探究:有人说王维后期诗歌充满禅意,在这篇诗歌中有没有体现?
线索————景————意————禅空山新雨朗月松林石上清泉竹林浣女荷塘渔舟空明澄静空灵山居秋暝诗人诗中有画诗中有禅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右丞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成珠,着壁成绘;一字一句,皆出常境。——唐·殷潘《河岳英灵集》诗中有画
静,非如松风不动,林猷未鸣,乃谓意中之静。远,非如淼淼望水,杳杳看山,乃谓意中之远。——皎然《诗式》空何妨色在,妙岂废身存,寂灭本非寂,喧哗曾未喧。——《禅思》卷六
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菁苔上。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禅是动中的极静,也是静中的极动,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动静不二,直探生命本源,禅是中国人接触佛教大乘后体认到自己心灵的深处而灿烂发挥到哲学境界和艺术境界,静穆的观照和飞跃的生命构成艺术的两元,也是禅的心灵状态。——宗白华《美学散步》
他的“禅理”是什么呢?就是在凝神观物的过程中,制服心中的烦恼,达到任运无心的自由境界。所以他的山水诗,喜欢追求寂静空灵的境界。
……从本质上看,禅是见性的方法,并指出我们挣脱桎梏走向自由的道路。因此 我们可以说禅释放出那适当而自然地藏在每个人内心的一切活力。……————日本禅学大师铃木大拙
禅意生成的因缘1、家庭环境的熏染2、时代流风的渐染3、社会现实的刺激与个性思想的蜕变
诗人着力描绘的诗情画意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泉水、青松、翠竹、青莲正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其中人的无忧无虑的生活,正反映了诗人想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侧面反衬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面对这个称心的世外桃源,诗人情不自禁地想留在山中,想归隐了。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