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山水田园诗派这一派是陶渊明(田园诗)、谢灵运(山水诗)的后继者。这一诗派的诗人以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而著称,在艺术风格上也比较接近,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
工于草书隶书娴于丝竹音律擅长绘画山水田园诗“诗佛”“名盛于开元、天宝间,豪英贵人虚左以迎,宁、薛诸王待若师友”----新唐书“天下文宗”----唐代宗多才多艺少年得志青年赋闲中年好佛晚年凄凉走进王维
少年得志多才多艺青年赋闲中年好佛晚年凄凉走进王维九岁能诗,十九举解元二十一岁中状元。
少年得志屡遭贬谪政局转变爱妻去世多才多艺青年赋闲中年好佛晚年凄凉走进王维
少年得志多才多艺青年赋闲中年好佛晚年凄凉走进王维隐居终南山颇好佛教“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少年得志多才多艺青年赋闲中年好佛晚年凄凉走进王维陷入叛军被收狱中61岁与世长辞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认真诵读理解诗意用心体会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志?厌恶官场,远离世俗,向往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乐于隐居的生活情趣。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眼?
诗人笔下的景物如此之多,为什么说是“空山”呢?一、林木繁茂,翠绿成荫,遮掩人活动的痕迹。二、山雨初霁,万物一新,空明洁净的景象。三、诗人内心空明,一切胜景浮云不过一“空”字。“空”字是全诗的诗眼,“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诗人愿意在此归隐。
有人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不符合实际,应该改成“明月林间照,浊泉石上流”,你是怎样认为的?松林和清泉都是有象征意义的,不是很实际的描写。用这两种事物来衬托他自己。松树是一种很挺拔刚毅的植物,清泉也是一种高洁的象征。用它们来表明作者的性情。
诗歌的中间两联是如何写景的?有何作用?视听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在这青松明月之下,有清冽的山泉流于石上;在这翠竹青莲之中,还生活着这样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这纯洁美好的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表现了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鉴赏山水诗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这首诗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试作简要分析。
尾联运用了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映衬山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诗人欣赏这禅院与世隔绝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了自己避世隐居的情怀,礼赞了佛门超然脱俗的神秘境界。
山水田园诗的另一代表——孟浩然孟浩然是唐代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壮年时曾往吴越漫游,后又赴长安谋求官职,但最终未能进入仕途,只好还归故园,五十二岁病故。孟浩然的一生,徘徊于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之中,直到碰了钉子才了结了求官的愿望。他虽然隐居林下,但仍与当时达官显官如张九龄等有往还,和诗人王维、李白、王昌龄也有酬唱。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
结合注释诵读诗歌,思考课后“品读与探讨”第3题。羊公碑又叫“堕泪碑”原因是:(1)晋代的羊祜,在镇守荆襄时常到岘山上置酒歌咏,慨叹自己以后“湮没无闻”,无限伤感;(2)羊祜勤政为民,颇有政绩,得到当地民众的称赞,人们为其建庙立碑,想其流风遗韵,“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所以晋代的杜预就称其为“堕泪碑”。当诗人慨叹于“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这一平常而残酷的真理,联想到自己的人生道路,至今仍是一介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会湮没无闻,读着“尚在”的“羊公碑”,不免悲从中来,“泪沾襟”了。
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