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王维
明月清泉,竹喧莲动,浣女归舟,层次鲜明,因果清晰,且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构成一幅清晰和谐的雨夜秋山图。王维作诗,以“诗中有画”著称。这首诗勾画的是一幅“《山居秋暝》图”。
王维[盛唐]字摩诘山水田园诗人与孟浩然合称”王孟”他的山水诗清幽恬静,朴素自然,词秀调雅,别树一帜.苏轼曾以“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作过评价。
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空气清新,景色美妙.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洌,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姑娘洗罢衣服,笑语喧哗地从竹林里回家去;渔船顺流而下,水上莲叶摇动起来.青草就随它的意衰败吧,王孙自可留在山中.
诗人着力描绘的诗情画意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泉水、青松、翠竹、青莲正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其中人的无忧无虑的生活,正反映了诗人想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侧面反衬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面对这个称心的世外桃源,诗人情不自禁地想留在山中,想归隐了。感情基调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又由于这里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来,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空山”两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洌,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诗人自己也是这种心志高洁的人,他曾说:“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岖见王侯。”(《献始兴公》)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挥洒,毫不着力。象这样又动人又自然的写景,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非一般人所能学到。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这两句写得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诗人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
此句为全诗主旨所在。上述之“画”还承载着诗人来自社会的信息。诗人曾属“王孙”,来自官场、来自社会,而今别居辋川。从“误入尘网中”到“复得返自然”,一个“自”字表达出诗人独特的“山居”领悟,更显秋韵之图乃是对羁绊人性的官场社会的强烈反驳。“留”者“居”也,而“山居秋暝”之“居”不仅有自然的深情召唤,更是诗人心灵的驻足。正是在这种精神背景下,为世人所景慕的“春芳”在诗人眼中就显得不足为怪了。“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1)用了赋的方法模山仿水。既为自然风景,又是田园生活。2)描绘景物时,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3)重要艺术手法: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绘山中秋日傍晚的自然风景,表现出诗人的愉悦心情和高洁情怀。B.首联扣题,第一句点“山居”,第二句点“秋暝”,创设出明净爽洁的环境。C.中间两联从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两方面写出了山林的特征——既幽静又充满活力,给人以极为深刻的感受。D.尾联化用典故,《楚辞》有“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句,诗人反用其意,以王孙自比,流露出隐遁消极情绪。D
王维名句: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泉声咽危石,日色冷清松。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提问时间”有问题就快点问啦~~~
thankyou组员:陈璐、李韵妍、张耀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