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王维
诗人王维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外号“诗佛”。今存诗400余首。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书《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
诗人王维王维是我国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与孟浩然并称为“王孟”。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对音乐也颇有造诣,受禅宗影响很大。他的诗无论是描写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还是小桥流水的恬静幽雅,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诗人王维苏轼对王维诗的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秋流舟留
诗歌赏析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空山:地点新雨后:天气晚:时间秋:季节清新幽雅之境诗承题目
诗歌赏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1对仗2从视觉角度,“明”句是仰视,写天上之景,“清”句是俯视,写地上之景.线条的直与弯,体现了刚与柔的对比。4明月,松树,清泉,石,写的是静景,自然之物.以物芳而明志洁(自然美)对比
诗歌赏析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1对仗(对竹和莲意象的鉴赏)运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①以“喧”来反衬“静”,以动衬静,以闹衬寂.②平添了诗境中的活泼感,使得这一环境给人的感觉不至于是枯寂清冷的,诗境中充满了生机感。
诗歌赏析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先写“竹喧”再写“归浣女”,先写“莲动”再写“下渔舟”运用的表现手法:先声夺人,先闻其声、后见其人。写的是动景,而且主要是人物(浣女,渔翁)以人和而望政通(人情美)
竹与王维竹石清·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坚贞不屈清峻不阿清淡高雅
联系周敦颐的《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超尘脱俗圣洁清雅
莲花与王维莲花在佛教上被认为是西方净土的象征,是孕育灵魂之处。佛身多置于莲花之上,所以佛座亦称莲座。
回忆与联系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柳宗元
回忆与联系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林黛玉进贾府》
诗歌赏析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言志之语,抒情句。这句话的意思:芳菲的春天过去了,就随他过去吧,眼前这秋天的山野,不是一样美好吗?
对比其他的诗人对秋的态度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是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烦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是一种悲秋的情怀.
王维空明的心境,以及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是王维对“守本归心”,“至人达观”禅学理念的内化.达观
诗歌结构山村自然美---风景清幽村民人情美---民风淳朴诗人人格美---追求高洁天人合一
诗人的选择自然的深情召唤诗人心灵的驻足
思想内容《山居秋暝》是王维晚年闲居蓝田辋川(写作背景)时写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体),描绘了秋日傍晚雨后山林的秀丽景色,清新而极富生气的氛围中,表现出诗人洁身自好的品格,以及诗人乐于归隐的生活情趣。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