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20课《山居秋暝》word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20课《山居秋暝》word教案

ID:926829

大小:60.25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山居秋瞑教案教学目标1、深刻理解王维山水田园诗“诗中有画”的创作风格。2、培养和提高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3、感受诗人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精神。教学重难点深刻理解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创作风格,感受诗屮的图画美。领悟诗歌主旨,感受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精神。教学方法诵读、问答、情境教学相结合。教学过程一、导入:自东晋陶渊明、南朝谢灵运开创山水田园诗派以来,他们的山水田园诗深受一些优秀诗人的称赞。到了唐代,它开始受到人们的推崇,王维、孟浩然就是这一吋期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今天,我们就來学习王维的一首山水m园诗《山居秋暝》。二、作者简介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人。开元九年(721)进士,累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著有《王右丞集》。诗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出园诗,通过出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英诗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苏轼曾赞:“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三、课文讲解(一)讲解诗歌的知识1、历史起源古吋候,信息技术不发达,所以人们从这一个地区到那一个地区传递信息非常不方便,于是他们将写好的诗编成歌,而诗歌就从人们的口中传递;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白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它来源于上古时期的劳动号子(后发展为民歌)以及祭祀颂词。诗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中国诗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欧洲的诗歌,由古希腊的荷马、萨福和古罗马的维吉尔、贺拉斯等诗人开启创作Z源。2、基本分类诗按咅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咅律角度来划分的。(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处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一楚辞一汉赋一汉乐府一魏晋南北朝民歌一建安诗歌一陶诗等文人五言诗一唐代的古风、新乐府。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二)根据注释,疏通文意,把握节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朗读指导 1、听朗读。2、结合注释,读懂全诗。3、诵读全诗。诵读指导诗的首联点题,交代时间、地点,可用叙述口吻读。颔联、颈联是诗的主体部分,写的是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同时寄托了诗人闲适的感情,当用轻快的调子诵读。尾联出句是陪衬,对句“王孙自可留”是全诗主旨所在,要用肯定的语气缓慢读出,表现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心情。四、诗屮有画(一)题解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于王维隐居翔川之吋。他在那里建造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标题“山居秋暝”,“山居”即其隐居的别墅,点明了地点;''秋”点明了季节;“暝”,傍晚,点明了具体时间。整首诗所写的景物即秋天傍晚在山居所见的景物。(二)品味鉴赏,感受诗屮图画美。(1)意彖作为一首诗的主题和作者思想的载体,在历来的诗词鉴赏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何谓意象呢?意象是指在作品屮饱含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客观物象。提问:找出诗中有哪些意象。明确:空山新雨明月松林清泉竹林莲石浣女渔舟1、我们首先找出诗中的写景部分。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首联写出了什么样的意境?明确: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晩,空气清新,景色美妙。给全诗创造了一个寂静,清新,幽雅的环境。首联与诗题有什么联系?明确:首联紧扣诗题,点出了时间、地点、季节。3、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和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都是写景,有什么不同?明确:颔联用了“明月、松、清泉、石”等意象,表现出山村的自然美。颈联用了竹、莲、浣女、渔舟等意象,表现出了山村的生活美。颔联侧重写物,颈联侧重写人。4、颈联写得十分热闹,这与作者要创造一个寂静,清新,幽雅的环境是否和谐?并说说原因。明确:是。浣女、渔舟的热闹,正是为了烘托出山村环境的寂静、清幽。如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一样。人们从这些热闹的景物中,很自然地体味出一种和平恬静,体味出恬静中的一遍勃勃生机。有动有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2)感受此诗的图画美(先请同学简单叙述,再由教师描述)。第一幅“空山新雨后,天气晚來秋”一一空山秋雨图。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万物一新,树木繁茂,,空气清新,髙山寂静,宛若世外桃源。 第二幅“明月松间照”一一明月松林图。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虬枝翠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笫三幅“清泉石上流”一一明月清泉图。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辉映之下,宛若一条洁白的绸布闪闪发光、随风飘荡,这是多么幽美的意境啊!第四幅“竹喧归浣女”一一浣洗晚归图。竹林里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那是一群動劳淳朴的山村姑娘刚洗完衣服,披着月光笑盈盈地归来了,也许她们正为什么开心的事儿在竹林里嬉戏追逐着,笑闹声传出翠竹林外。第五幅“莲动下渔舟”一一月夜采莲图。密密的荷叶纷纷倒向两旁,莲花摇动,水波荡漾,原来是顺流而下的渔舟正轻盈地穿过荷花从,弄乱的荷塘月色,划破了大山的宁静。这五幅画面总合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声音,浣衣村女的笑声,渔舟穿过荷丛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声有色,有景有人,有静有动,构成了清新秀丽的乡村生活图景。五、画外之意1、说到这儿,我们把握了诗中蕴含的画面,对“诗中有画”有了初步体会。学诗不但要把握内容,还应体味作者的感情。从画屮,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山居秋景的喜爱,对山村生活的向往,始终流露出诗人远离人世、回归出园的愿望。如此,我们还不能算是完全读懂了这幅画。因为这幅画不能把诗的尾联概括进去。2、翻译尾联,并体会其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春天的芳华景物己在不知不觉中衰败,秋景却很美,我还是愿意留居山中,不想归去。尾联表达了作者欲远离尘世归隐山林,不再回到纷纷扰扰的官场中去的强烈愿望。体现了作者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3、看诗的尾联,我们有一个疑问:王维本在做官,为何向往隐居生活呢?做官是入世,隐居是出世。唐代诗人,尤其是盛唐诗人大都渴望步入仕途以实现人生抱负。要解开这个谜,我们必须了解一下王维的生平和写作背景。知人论世:王维早年曾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但由于身在仕途,也曾一度有过匡世济时的理想。特别是在张九龄拜相以后,王维曾极力称颂张九龄的一些政治主张,得到张的赏识与信任。但随着张九龄的罢相,王维的仕途也渐趋坎坷,对当时的官场开始感到厌倦;在这种情况下,早年对佛教的信仰开始在他的心中占据重要的位置,40岁以后便“吃斋奉佛”,曾一度在终南山和辎川别业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以与友人赋诗唱和相酬为乐,表现出厌恶世俗、逃避现实的隐逸情趣。本诗便较为典型地体现了诗人的这种情绪。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山居秋暝》表现了王维向往出园生活的思想倾向,也流露出对仕途失望,厌弃官场的情绪。同时,我们还学会了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一知人论世。六、课堂小结在这首诗屮,诗人运用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新宁静的雨后山村图,一幅优美的山水画:清幽的山景,淳厚的民风,这正是他理想中的生活环境。他不忍离开,回到官场上那种纷纷扰扰的生活屮去,表现了诗人热爱大自然,陶醉于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厌恶官场,想归隐山林的强烈愿望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五、作业布置尝试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优美的散文。]终南别业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注释】①终南,指终南山。②陲:边境;南山陲,指蜩川别墅所在地。③值:遇到。【作者简介】王维,字摩诘,父亲早死,母亲笃信佛教。从开元二十八年(740)到天宝三年(743),王维先隐终南山,晚年又在陕西蓝FT1过着半官半隐的牛活。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职务可谓不小。其实,市于政局变化反复,他早己看到仕途的艰险,便想超脱这个烦扰的尘世。他吃斋奉佛,悠闲自在,大约四十岁后,就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这首诗描写的,就是那种白得其怎的闲适情趣。【译文】中年以后厌尘俗喧嚣,信奉佛教;晚年定居安家在南山边陲。兴致來了,独自一人前往欣赏这美丽的景色,这种快意的事只能口得其乐。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云兴起漂游。偶然间遇见山林屮的一位老者,自由交谈说笑毫无拘束,忘了回去的时期。【文体知识】本诗属于近体诗中的五律,是唐代山水m园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近人俞陛云在《诗境浅说》说:“行至水穷,若己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z义理亦无穷。此二句有一片化机z妙。”【名句点击】“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说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是心情悠闲到极点的表示。云给人以悠闲的感觉,也给人以无心的卬象。通过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诗人此时心境的闲适也就明白揭出了。此二句深为后代诗家赞赏。近人俞陛云在《诗境浅说》屮说:“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乂看云起,见妙境z无穷。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这是很有见地的。再从艺术上看,这二句诗真是诗屮有画,天然便是一幅山水画。毋怪《宣和画谱》指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及,白云冋望合,青霭入看无'之类,以其句法,皆所画也。”诗句有随遇而安的理趣。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