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夜》【教学设想】将此诗与《登岳阳楼》《旅夜书怀》《登高》对比鉴赏,在主旨、章法上作比较。【教学重点】1解读诗意,把握主旨。2比较阅读,更好的理解律诗的不同写法,小结杜甫晚年诗歌的特点。【教学难点】本诗诗意的理解。【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生共同回忆杜甫的生平、思想等情况。二、解题:這是一首年終時感懷的詩,寫景、寫情,充滿孤寂悲涼的感覺。从诗的内容可以判定它作于大历元年(766)冬季。当时诗人住在夔州府的西阁,这首诗所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雪后的不眠之夜里的所闻所感,所以诗题叫做《阁夜》。三、解读诗句含义因为这首诗较难理解,所以教师应补充相关解释。1、“岁暮阴阳催短影,天涯霜雪霁寒”。注释:閣:指四川夔州西閣。歲暮:年終。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季日短。景:日光。霽:雨停初放晴或霧散了、雪不下了,都可用「霽」來形容。寒宵:寒冷的夜晚。解析:“岁暮”,交代时间转眼一年将尽,有韶光易逝人生短暂之感,稍稍流露出凄苦的心境。“天涯”,称所在地资州,有客居天涯自伤飘泊凄寒,“宵”,这里指黎明前,暗示诗人彻夜未眠,可见忧心之重,为下文写听到当地驻军的鼓角声作铺垫,2、“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这。3
注释:五更:指清晨三點到五點這一段時間。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瞿塘峡在夔州东。星河:星辰与银河。解析:一说:借听觉写出了兵草未息、战局紧张的悲壮气氛,音调铿锵;下句借视觉写出了山川美景的秀丽,音调转柔。一份爱我神州、痛我神州的悲壮情怀萦绕诗人的心头。二说:结合《后汉书。祢衡传》中祢衡“击鼓骂曹”的鼓声之悲壮和《汉书.天文志》中“星摇者,民劳也”的典故,此句在写出宏大、瑰丽之景的同时,又有一番深意:悲壮的鼓角声是国家失序、民有怨气的表现,星河动摇是百姓劳顿的反应战乱带来的灾难和痛苦不言而喻。这一解说,可以顺利的导出下联内容。3、“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注释:野哭句:意谓从几家野哭中听到战争的声音。几家:一作“千家”。夷:指当地少数民族。漁樵:指漁夫和樵夫。夷歌句:意谓渔人樵夫都唱着夷歌,见夔州之僻远。解析:这两句可能是诗人紧承上联的联想:战乱时期,千万家的哭声响彻四野,远处又传来渔樵的歌声。表现作者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情怀。4、“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注释:卧龙:指诸葛亮。《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跃马:指公孙述。王莽篡漢時,他自立為蜀王。述在西汉末曾乘乱据蜀,自称白帝。这里用晋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意。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及之。这句是贤愚同尽之意。解析:诗人极目远望夔州西郊的武侯庙和白帝庙,而引起无限感慨。卧龙先生神机妙算一世英名,跃马称帝的公孙述叱咤风云一代枭雄,这些成就千秋功业的人座钟都掩埋于黄土,化为历史的尘埃,今日你争我战的各路人马也终将淡出历史舞台,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永恒和人生无常的悲哀。诗人在知交零落(好朋友李白、高适、严武等相继去世)、存者音讯不通(亲朋无一子)的情况下,唯有以公孙述、诸葛亮终归“黄土”3
自我安慰,更显出内心的凄苦万状,表达诗人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小结: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的意思。首联点明冬夜寒怆;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颈联写拂晓所闻;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以诸葛亮和公孙述为例,说明贤愚忠逆都同归于尽,个人的寂寞就更无所谓了。全诗气象雄阔,大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四比较鉴赏比较《阁夜》《登岳阳楼》《旅夜书怀》《登高》这四首诗的境界和章法有何异同?学生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师生明确:同:意境都很开阔、雄浑而又带有悲凉之意。异:《阁夜》意境悲壮萧瑟;《旅夜书怀》意境高朗壮阔;《登岳阳楼》意境雄浑悲凉;《登高》意境开阔悲壮。章法:《阁夜》前三联写景,尾联抒情,即使在景中也寄寓了作者人生的感慨;《登高》、《旅夜书怀》是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怀,景和情互相对照,互相生发;《登岳阳楼》首联叙事,颔联写景,后两联抒怀,也是情与景相互对照,相互生发。五要求学生小结学习杜甫诗歌的心得例如:主题的把握、律诗的章法和颔联的赏析。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