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赏析 阁夜 李凭箜篌引虞美人 苏幕遮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作家名片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安史之乱爆发,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后来他潜逃到凤翔,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因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开始了漫长的西南漂泊生活,先是弃官携家逃难,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返成都。严武死,他再度漂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
李贺(791—817),字长吉,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生于福昌(今河南宜阳)昌谷,后世称李昌谷。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但家已没落。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父名晋肃,因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三年奉礼郎,卒时仅27岁。后人称其为鬼才。李贺深受屈原、李白及汉乐府民歌的影响,多以乐府诗题材驰骋想象,具有极度浪漫主义的色彩。他的诗造语奇特,想象怪异,意象虚幻巧妙,意境幽奇冷艳。在遣词造句、修辞设色方面的惨淡经营,来创造视觉、听觉、与味觉互通的艺术效果,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李煜(937—978),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李璟之子,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他嗣位的时候,南唐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八年(975)十一月,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后被宋太宗杀害。后主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其语句清丽,音韵和谐,空前绝后。
周邦彦(1057—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晚期词人。他集结了北宋的大成,开拓了南宋的先声。他开拓出一种新的作风,不重感发而重思力。少年时落拓不羁,二十四岁时入太学读书,因献《汴都赋》升太学正,后来当过一些地方官和校书郎、宗正少卿等职。徽宗即位后,由于他精通音律、善作词,被任命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有《清真集》,又名《片玉集》。周邦彦极端重视词与音乐的配合,使词的声律模式进一步规范化、精密化。在任大晟府提举官时,周邦彦以他的音律知识并吸收民间乐工曲师的经验,搜集和审定了前代与当时流行的八十多种词调,并创制了《六丑》等不少新调。
背景探秘1.《阁夜》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冬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时、伤乱、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当时,蜀中发生了崔旰、郭英义等军阀的连年混战,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加之杜甫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等人相继亡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诗人流寓于荒僻的山城,面对峡江壮丽的夜景,听到悲壮的鼓角声,感慨万千。他由眼前的情景想到国家的战乱,由历史人物想到自己的境遇,力图在内心超越令人悲伤的现实。
背景探秘3.《虞美人》这首词写于李煜被俘之后,软禁在宋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期间。李煜从皇帝变成了囚徒,他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逆转,于是深沉的故国之思、浓厚的人生感慨在他的词中自然流露出来。相传七夕之夜,李煜命歌姬于寓中歌唱此词,宋太宗得知后遂赐酒将其毒死。4.《苏幕遮》此词作于神宗元丰六年(1083)至哲宗元祐元年(1086)之间,当时周邦彦久客京师,从入都到为太学生到任太学正处于人生的上升阶段。词以写雨后风荷为中心,引入故乡归梦,表达深深的思乡之情。
一、字音辨识霁寒宵(jì) 催短景(yǐnɡ)渔樵(qiáo)数处(shù)漫寂寥(liáo)宵衣旰食(ɡàn)乂定(yì)慰藉(jiè)颓废(tuí)啼叫(tí)箜篌(kōnɡhóu)啜泣(chuò)老妪(yù)蛟龙(jiāo)
啁啾(zhōu)女娲(wā)巨擘(bò)症结(zhēnɡ)露珠(lù)滂沱(pānɡtuó)李煜(yù)虞美人(yú)雕砌(diāoqì)雨潺潺(chán)罗衾(qīn)一晌(shǎnɡ)燎沉香(liào)消溽暑(rù)芙蓉浦(pǔ)瞭望(liáo)繁文缛节(rù)果脯(fǔ)干宿雨(sù)小楫轻舟(jí)宿将(sù)
二、词语积累1.岁暮阴阳催短景 (冬季 影,日光)2.天涯霜雪霁寒宵(雪止)3.三峡星河影动摇(摇曳不定)4.夷歌数处起渔樵(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 渔人、樵夫)5.人事音书漫寂寥(郊游 徒然、白白地)6.吴丝蜀桐张高秋(演奏 弹奏的时间)
7.李凭中国弹箜篌(即国中,国都长安之中)8.昆山玉碎凤凰叫(形容乐声清脆)9.芙蓉泣露香兰笑(形容乐声清丽)10.石破天惊逗秋雨(引)11.露脚斜飞湿寒兔(露珠下滴的形象说法)12.春花秋月何时了(了结,终止)13.不堪回首(可,能)14.雕栏玉砌(雕花的栏杆和玉石的台阶,代指南唐的宫殿)
15.只是朱颜改(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16.春意阑珊(将尽,衰落)17.燎沉香(烧)18.消溽暑(湿润,潮湿 暑气)19.侵晓窥檐语(渐近)20.干宿雨(晒干,使……干)21.相忆否(我)22.芙蓉浦(水边)
三、名句有约1.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2.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3.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4.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5.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6.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7.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8.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9.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10.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1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12.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13.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14.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15.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16.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17.人情纵似长情月,算一年年。又能得、几番圆。
1.《阁夜》(1)首联描绘了怎样的图景?结合“岁暮”“催”“天涯”“寒”等词语揣摩作者融入的思想感情。提示:寒冷孤寂的图景。“天涯”既写积雪漫无涯际,凄神寒骨,又包含客居天涯的冷落孤寂;“催”既写光阴催促每天日升月落,又指光阴催人步入暮年,时光流逝来日无多;“寒”指天寒地冻,对于贫病交加的杜甫来说,心境更为凄寒。
(2)颔联两句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创造了什么样的意境?提示:内容:“五更”二句,写出了夜中所闻所见。值五更欲曙之时,鼓角声悲壮地响起,传达出兵革未息、战争频仍的气氛。下句说雪后玉宇无尘,天上银河显得格外澄澈,群星参差,映照峡江,星影在湍急的江流中摇曳不定,景色伟丽。意境:通过对句,诗人把他对时局的深切关怀和对三峡深夜美景的欣赏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诗句气势苍凉恢廓,传丽中深蕴着诗人悲壮深沉的情怀。
2.《李凭箜篌引》(1)“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诗各从什么角度写箜篌之声?分别表现了声音的什么特点?句子角度声音的特点“昆山”句以声写声表现琴声起伏多变,华丽悦耳“芙蓉”句以形写声表现琴声或悲抑或欢快,感情丰富(2)这首诗主要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音乐?提示:这首诗运用神奇的想象、瑰丽的比喻、大胆的夸张以及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等表现手法来写音乐。提示:
3.《虞美人》(1)试分析“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一句中“又”字的作用。提示:“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现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2)请你分析一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中比喻手法的妙处。提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4.《苏幕遮》(1)有人认为这首词中“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两句“生动而有风致”,你是如何理解这种评价的?提示:这两句话妙在静中有动。“鸟雀”句着一“呼”字,既活现晨鸟初出的情态,又传达出雨后空气的清新,鸟语的脆亮;“侵晓窥檐语”更是写出了鸟雀多情,窥檐而告诉人以新晴之欢,显得别有韵味。(2)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段落极其分明,但是情景之间关联密切。想一想二者有什么关系?联系两片之间感情纽带的是哪个意象?提示:诗中情和景的关系是“见景生情”。联系两片之间的感情纽带的意象是“风荷”。词人从眼前的“风荷”过渡到家乡的荷花,很自然地过渡到怀乡之情,不着痕迹。
一、基础达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短景(yǐnɡ) 寒宵(xiāo)雪霁(jì)鼓角(jiǎo)B.渔樵(qiáo)寂寥(liáo)跃马(yuè)凝云(nínɡ)C.神妪(qū)箜篌(hóu)泣露(lù)女娲(wā)D.玉砌(qì)朱颜(yán)李煜(yù)小楫(jí)解析:“妪”读yù。答案:C
2.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黄土 音书 美歌 天涯B.炼石桂树凤凰江娥C.往事不堪歌伎宫殿D.侵晓署气渔郎鸟雀解析:署—暑。答案:D
3.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人事音书漫寂寥(白白地)B.石破天惊逗秋雨(引)C.春花秋月何时了(句末语气词)D.消溽暑(湿润)解析:了,指没有,消失。答案:C
4.下列诗句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B.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角斜飞湿寒兔。C.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D.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解析:角—脚。答案:B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5~6题。阁 夜杜 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二、阅读鉴赏
5.“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一联诗的诗眼是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答:“声”、“影”二字。作者用“声”字传出所闻,一个“影”字传出所见,使人仿佛置身于那战鼓声声、动荡不安的情景之中,体会到诗人在战乱年代的内心感受。
6.这首诗是诗人寄身远离京城的夔州时写的,诗中哪些意象表达出诗人对军阀连年征战的焦虑?诗的结尾两句借事抒怀,用事与诗的意境合为一体,又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答:颔联写诗人五更时闻听军中悲壮的鼓角声,这声音与微微摇动的映在江水中的星空倒影形成十分鲜明的反差,告诉人们正是战争破坏了美景;颈联以家家闻听战伐的消息就失声痛哭和边地凄苦的歌谣声,表达了忧时伤乱的思绪。尾联两句写诗人怀念历史上有作为的诸葛亮和公孙述,暗含埋怨自己虽怀才却束手无策,内心有无法排遣的寂寞和苦恼。
祝您学业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