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夜泊》备课资料
加入VIP免费下载

《枫桥夜泊》备课资料

ID:927051

大小:25.05 KB

页数:6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枫桥夜泊》说课教案教师:吴廷钊说教学内容  《枫桥夜泊》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第25课,它是唐代诗人张继的名篇。诗人通过月落、乌啼、寒霜、钟声等意象,抒发了自己浓浓的愁绪。  说教学目标  本诗所在的第五组课文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对课文中优美的、含义深刻的语句多朗读,多体会,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参照单元目标,结合本诗的特点,综合考虑学生知识学习、能力培养、情感熏陶等多方面的因素,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文;  2.了解古诗大意和“借景抒情”的写法;  3.培养对古诗意境的想象和感悟能力;  4.理解诗人的愁绪,感受诗人的情操。  说重点难点  因为本诗意境深远,情感复杂,所以,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感受古诗意境,体会诗人情感;针对小学三年级学生而言,要感受诗中通过种种景物表现出来的“愁绪”,是非常困难的,而这又是教学目标中的重要内容,它自然就成了本诗教学的难点。  说教学方法  我认为,对于如此优美的古诗,如果过于琐碎地讲解分析,定然会破坏其意境,影响学生对诗人思想感情的体验。因而,我十分注重对诗文的整体把握。我紧紧抓住诗眼“愁”字,通过自己的感情朗读和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营造诗的意境;通过引导学生对诗中“月落”、“乌啼”、“寒霜”、“钟声”等景物的想象和体验,感受诗人的愁绪;通过对诗人背景材料的补充介绍,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人愁绪的根源。  说学习方法  学习语文,理解课文,培养语感,最有效的方法便是朗读。在学习古诗的时候,这一方法更是尤为重要。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特别注意了这一点。由读通,读顺,到读出情感,再到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意境,学生们带着不同的目标,一次一次地充分地朗读诗文,层层深入地理解了诗意,也体会了诗人的情感。  另外,我在教学中充分注意了学生的自主性;在面对难度较大的学习任务时,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在理解“借景抒情”时,鼓励学生勇于探究;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习热情和教学效率,让课堂生发了许多亮点。  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感受魅力  1.介绍《枫桥夜泊》的深远影响,导入新课。   2.读诗题,理解诗题。  3.创设情境,教师激情诵读。  (通过介绍本诗的深远影响,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通过教师的激情诵读,让学生对本诗的感情基调有个初步的感受。)  二、读通诗句,初步感知。  1.自由读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有什么问题,朗读后可提出来。  2.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3.有什么问题吗?  (注意学习目标的梯度,初度时只要求读通读顺,检查了解时注意帮助学生正音。朗读后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疑难,部分浅显的问题可当即引导学生学生予以解答。)  三、赏析品味,体会意境。  1.细读古诗,想想古诗描写了哪些景物,诗人通过这些景物,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充分读书,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初步想像古诗描绘的画面,初步体会诗人的“愁”。)  2.诗人到底因为什么而愁呢?  (首先,结合诗文,引导学生感受诗人漂泊在外、四处奔波的寂寞之愁、思乡之愁,然后,介绍作者,补充相关资料,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愁、人生求索的愁。)  3.通过诗中的哪些景物,你能感觉到诗人的“愁”?  (再读诗文,引导学生想像古诗画面,感受诗人通过“月落”、“乌啼”、“寒霜”、“钟声”等意象表现出来的深深的“愁”。在本环节的教学中,要注意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诗文,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见解。)  4.利用音乐、画面,创设清冷、凄美的意境,教师述说诗文大意。  5.朗读、背诵。  (其实,朗读是贯穿于整堂课之中,此处的朗读,注意形式多样,注意对“情感”、“意境”、“画面感”的要求。)  四、开阔视野,拓展延伸。  1.你想对满怀愁绪的诗人说些什么?  2.欣赏网上的一篇散文《枫桥寻梦》,再次感受古诗的魅力,体会诗文的意境。  3.在诗意的氛围中,齐声诵读诗文。  (理解、感受了愁绪,但并不是让学生带着愁绪离开课堂。走出愁绪,给学生以美的熏陶,让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美好的精神享受。)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教师:吴廷钊一.教学目标:1.知识点:(1)能认识课后生字并正确书写。   (2).体会这首诗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3)背诵古诗,默写古诗。2、能力点:培养朗读能力、品诗析句能力,体会诗人孤寂忧愁之情。3、德育渗透点:感受诗的自然美和语言艺术美,正确对待愁。二、教学重点:体会诗人孤寂忧愁之情三、教学难点:诗人为何而忧愁四、教学方法:直观法、合作学习、情境感受。五、教学准备 1、小黑板。2、歌曲《枫桥夜泊》古诗范读及古诗新韵。 3、让学生课前查阅诗人及写作背景相关的资料,查查抒发诗人愁绪的诗歌。五、教学时间: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激趣、自由漫谈、揭题、解题、介绍诗人1、听歌曲《涛声依旧》的前两句,引出诗的题目和作者张继。同学们,首先请大家欣赏歌曲《涛声依旧》的第二段。(放歌曲录音,让学生仔细倾听)你听出了什么?这首流传大江南北的通俗歌曲,正是人们根据一千二百多年前张继所写的《枫桥夜泊》一诗而改编的,歌中所唱的内容正是借用了我们今天要学的《枫桥夜泊》这首诗的诗句。借用了哪些诗句,我们学完了这首诗就知道了。  2、理解题目。齐读诗题,你读懂了诗题是什么意思?(夜:夜晚;泊:停泊;枫桥夜泊:夜晚把船停泊在枫桥边。)这首诗的诗人是唐朝的张继。3、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这首诗和作者张继的有关资料。课前,同学们一定找到了一些有关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或诗人的资料,我们来交流一下。张继是中唐诗人,他写的诗留传下来的只有37首。他的生死年月资料上没有说明。他在天宝12年中过进士,当过盐铁判官。张继的老家是湖北襄樊。 张继是我国唐代襄州(今湖北襄阳县)人。那年秋天,他去赶考,榜上无名。于是他就买了一张船票,准备来年东山再起。船在苏州城西枫桥码头停泊。他带着满腔的羁旅乡愁,彻夜未眠。拂晓时,他走出船舱,看见一轮圆月即将落下,成群的乌鸦啼叫着离巢去觅食,天空中布满了寒霜。江边的枫树,渔人的灯火,好一幅美丽的霜天景象。他又往远处看,城外的寒山寺朦胧可见,他想:昨夜听到的钟声可能就是从这里传来的吧,于是他提起笔,即兴写了这首流传千古的《枫桥夜泊》。4、你们以前是怎么学古诗的?交流,出示学古诗四步骤:一读通,咬准音;二读懂,解诗意;三读会,达意境;四会读,有感情。(二).学生按照“四学法”开始学习诗句  1、一读通,咬准音。(1)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2)指多名学生个别读全诗。(全诗共28个字,没有生字,你都读对了,真了不起。读对字音对你理解古诗的意思很有好处。诗人没有想到,在科举考试时他的才华没有人欣赏,而在枫桥旁写的这首诗却会千古流传。那好,就请同学们在下面试着读一读这首诗吧。我们一起来读。)正音:寺、苏、齐读2、二读懂,解诗意过渡:同学们各自读通了全诗,下面老师要问问你们打算怎样做到二读懂,解诗意。(借助书本注释和工具书,先解释重点词的意思,再把词义用通顺连贯的句子连起来,就解释了诗意。翻译古诗的基本方法是代、调、补。)(1)借助诗下的注解,各自读诗自学。(2)同桌合作学习,交流你们组读懂了哪些诗句的意思?或者哪些诗句读不懂?看看同桌能不能帮你解决?(3)各组交流读懂了哪些字、词、句的意思?其他同学可以提问,也可以补充。过渡语:我看到了,大家讨论得非常热烈。那么,通过自学,在小组里交流,关于《枫桥夜泊》这首诗你都知道了大意?谁愿意说一说?(月亮慢慢落下去了,乌鸦在树上啼叫,天地间布满寒霜。(江枫:江边的枫树,也有解释成江桥和枫桥。渔火:渔家的灯火。面对着江边的枫树和岸上的渔火,诗人愁丝缕缕难以入眠。)(姑苏:苏州。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的钟声传到船上。)(3)指多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大意。(月亮慢慢落下去了,乌鸦在树上啼叫,天地间布满寒霜。昨夜,面对着江边的枫树和岸上的渔火,诗人愁丝缕缕难以入眠。姑苏城外的寒山寺,夜半的钟声传到客船上。)(4)出示插图,指名上台指图说全诗大意(5)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全诗,用“---”划出诗人看到的景物,用“~~~~”划出诗人听到的景物,用三角号找出描写时间的词,交流(看到“月落”、“霜满天”、“江枫”、“渔火”,听到“乌啼”、“钟声”描写时间的词是“月落”、“夜半”。)(6)这首诗采用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景物,然后追忆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钟声,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板书:拂晓时景物追忆昨夜景色)(7)教师小结:这是一首写夜泊枫桥的所见所闻所感的诗。平凡的桥,平凡的树,平凡的水,平凡的寺,平凡的钟,经过诗人艺术的再创造,就构成了一幅情味隽永、幽静迷人的江南水乡夜景图,成为流传古今的名作。你现在能体会到作者张继在写这首诗的感受吗?现在,谁能说一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这就是三读会,达意境。 3、三读会,达意境。(1)女生读全诗,这首诗围绕哪个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描写了诗人夜晚停船在枫桥岸边的所见所闻,描绘了一幅清静悠远的夜景,抒发了诗人的哀愁。)(2)你有什么问题要问?过渡语:关于这首诗,你们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吗?还有什么疑问?好,学贵有疑,能动脑思考找出问题,善于发现问题的孩子才是真正聪明的人。关于这首诗,你们还想知道什么呢?讨论为什么诗人一夜未眠呢?为什么而忧愁?你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忧愁?(张继应该是因为落榜而愁,思念家乡而愁。张继常年在外,肯定思念家乡的亲人,他很可能是为思乡而愁。)(从月亮慢慢落下了,乌鸦在啼叫,江边的枫树,江面的“渔火”一静一动,一暗一明,构成一幅幽美的江中夜景,带着旅愁的诗人一夜未眠。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等等可以看出诗人的忧愁。)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质疑、解疑(3)教师小结:是呀,通过这首诗,我们真的能体会到科考落榜、孤身在外的诗人的心事,他的失眠,他的忧愁,他的孤单:月亮落下去了,寒霜满天,枫桥边的树郁郁葱葱,只有对面的点点渔火让人感到一丝温暖,那几声乌鸦的啼叫更叫人难以入睡,正在这时,从寒山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在寂静的夜里,钟声显得是那么悠远、绵长,还带着淡淡的忧伤。4、四会读,有感情我们要做到四会读,有感情,首先要先注意读出诗的节拍。(1)指名读,划出诗的节拍。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谁愿意再给大家读一读?你怎么读这首诗?(前两句朗读时要略带感伤语调,语速要慢。“姑苏城外寒山寺”要稍快,要有惊奇之感。最后一句读得凄凉而悠长。朗读时要想象诗中景象,体会诗中意境。)  小结:吟诵,抑扬顿挫,要注意重音与停顿韵味,古诗,讲求的是一种韵味,在停顿的地方将韵母的音发得饱满一些,有余音绕梁,不绝于耳的感觉,让人细细体会、再慢慢回味。(2)指导朗读、试着背诵A、听老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眼感受。交流感受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B、指多名比赛读。评议。C、男女生练读。(3)学唱古诗新韵(全班起立,老师范读时认真听,体会感情;学生唱第一遍歌词时,认真听、感受音乐,第二、三遍边跟着唱,边拍手打节奏。)(三)拓展:交流中外名人忧愁了都做些什么,深入体会忧愁。(5分钟)1、张继忧愁了写诗,你还会背哪些抒发诗人愁绪的诗句?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移舟泊烟诸,日暮客愁新。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2、小结是的,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笑语欢歌,也有忧郁哀愁。而张继呢,是变忧愁为诗,留下了这千古绝唱。刚开始老师放的《涛声依旧》,也说明了这首诗的影响深远,它的歌词就是来源于这首诗。《枫桥夜泊》的确影响深远。如果有机会,请大家也选择一个深秋的寒夜,到苏州去,去看一看那江枫渔火,望一望那月落霜天,听一听那夜半钟声,感受一下这诗中愁的韵味。(五)总结:   同学们,今天在这里我们学习了《枫桥夜泊》这首古诗,相信一定能运用今天学习的古诗“四学法”来学习古诗,对古诗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中国的古典诗歌,像一条横亘古今的河流,流淌着中华文学艺术的精髓,激荡着历史精魂的心曲。像千年好酒,醇厚绵长,像散发着芳香的清茶,让人回味无穷。所以,人们都说:“胸有诗书气自华”。是的,诗是跳跃的音符,诗是无声的图画,诗是感人的故事,诗更是人们内心情感的抒发.让我们喜欢并热爱诗歌吧.!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枫桥夜泊》。2、用简笔画画这首诗,在班上展览。   3、改写《枫桥夜泊》(七)板书设计       枫桥夜泊                张 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 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