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枫桥夜泊》的意境追求[摘要]《枫桥夜泊》是由专业作曲家把流传千古的带演奏性质的诗改为歌的,曲调表现力强,表现手段丰富,作曲技法流畅,它追寻的至高价值是“意境美”。表演意境探究过程中运用到的丰富想像,能够让表演者更丰富、生动、形象的诠释这首作品。[关键词]《枫桥夜泊》意境“诗、乐、画”意境作为中国的古典美学范畴,经久不衰,且越酿越纯,它已深深地扎根在中华民族的艺术审美理念之中。我国古诗词赋在行色的文字底下传递着妙不可言的意境,绘画通过色彩、构图,线条等描绘可意会、难言传的意境.而音乐是通过流动飞扬的音符、变化飘渺的音响色彩来呈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意境。一《枫桥夜泊》的特征《枫桥夜泊》是专业作曲家把流传千古的诗改为歌的,曲调的表现力很强,极富生命力,作曲技法流畅又复杂多样,是一首抒情色彩浓郁的独唱曲目,其伴奏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种音乐与诗歌完美融合的歌曲体裁,其基本特征如下:第一,歌词极为精致,是诗人深邃、细腻的思想感情在文字中涓涓地流动,诗意盎然,形式和内容统一并且是具有极强文学性的传世之作。它的平仄、音调、韵律等都与音乐发展的逻辑体系想符合,易唱颂、易上口。第6页共6页
第二,歌曲旋律所刻画的优美画面与追求“诗”、“乐”高度统一,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谐境地。旋律线条的流动与起伏变化,节奏的快慢均来源于歌词,但与歌词又不完全等同,它是作曲家在精美歌词的基础上,运用娴熟的作曲技巧,给予歌词以浓郁深厚的情感,让传世古诗以另一种方式完美地再现与升华。第三,歌曲的钢琴伴奏与歌唱部分相互配合,同时演绎,不仅仅只是渲染气氛,也刻画和补充了整体形象、展示不同层次的环境与空间,而且起着与歌者对话交流、揭示内心和净化心灵等重要的作用。二、歌曲《枫桥夜泊》之“诗”、“乐”、“画”意境1、“诗”意境的刻画第6页共6页
歌曲《枫桥夜泊》中的歌词是唐代著名诗人张继的诗。这首古典歌曲的歌词描绘的是一个秋晚,在苏州城外一处枫桥,诗人泊舟来游。诗人心怀旅愁,深深被江南水乡迷人、优美的秋夜所吸引,让他触景生情,一刹那领略到如此情味隽永的意境,于是撰写了这一意境清远的诗。在这首艺术歌曲中,充分凸显了其诗人写诗时的意境。比如,在诗的首句,“月落乌啼霜满天”。这恰好就是深秋夜半时分景物的真实写照。其表露的意境为:上弦月升起得很早,因此,在半夜的时候便已经沉落,于是那时的天空只剩下了一道道灰蒙蒙的光影。这时候树上栖身的鸟儿由于月落十分光线强弱的变化,被惊起几声鸣叫,从而给这寂静的秋夜带来些许声响,诗人这静中写动的艺术,给人以无穷的遐想。所以,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感全部都体现在这七个字之中。通过描绘这样的景色,在特定的秋夜,刻画出凄清深幽的氛围,和正处于孤苦愁旅中的作者,那夜,那人,那愁绪,完美地统一。对于表演者本身而言,只有自己通过分析探寻诗的意境,有了深刻的感知和透彻的理解,才能对作品所蕴涵的深层内涵进行深刻领会,才能在艺术表演中表现得栩栩如生、唯妙唯肖,表达出作品的深刻内涵。2、“乐”意境的刻画《枫桥夜泊》的曲作者是我国近现代著名曲作家黎英海先生。从他的音乐写作方面对意境的描绘与刻画,可以明显得看出曲作家是对这首诗有了很深的理解,对诗人的写作意图有了非常清晰,其对诗的意境的刻画与诗本身体现的意境完全相融而合为一体。由于作者清楚的明白“夜半钟声”是全诗的诗眼,因此,乐曲开始,左手弹奏在羽调的主音构成的纯五度音程模仿钟声,三次钟声弹奏由弱到强的钟声给人以由远而近传送的动态感,把听众带进一个幽远,静谧的氛围中,并且这一模仿钟声的弹奏贯穿乐曲的始终。比如,在全曲的高潮部分,作者采用了和声加厚的手法与旋律声部同步奏出音高,强化了诗词表现的重要内容。再看歌曲的旋律部分,前十六后八,前八后十六,两个八分音符连用,四分音符及32分符点音符构成旋律中的主要音型,连线的连用是此曲最大的特点,造成切分及长符点的效果,充分地表现了诗中静谧、空旷的景色,悠长的寒夜及诗人发出的绵绵的无尽愁思。作者是通过音乐的方法,来描绘其中蕴涵的意境,因此,格外生动而颇具有渲染力3、“画”意境的刻画第6页共6页
《枫桥夜泊》中歌词描绘的前幅画面用14个字表达了6种景象,而后面一幅画面却仅仅说明了一件事,即:夜半钟声。寒山寺,这如醍醐灌顶的钟声,在凄清的氛围里,显得格外鲜明。前面画面的描绘尽管已经从许多方面对夜泊枫桥的景色特征进行了表达,但却不能完全表露它的神韵。在这暗暗的夜里,听觉已成为人对外界景象事物感受、领会的首位。因此,此时的静夜钟声让诗人印象深刻。这又将是一个虚实相生、动静搭配、远、近景彼此结合的描写手法,从而使“夜半钟声”不但对夜的静谧进行衬托,而且还对夜的清寥和深永进行了揭示,诗人那种不能言传的感受都在这画面之中。4、“诗”“画”“乐”意境的融合第6页共6页
《枫桥夜泊》从诗的意境描绘与音乐部分对诗的意境的刻画及补充中,使大家眼前呈现出动人的画面,画中近境远境的错落排列,动态、静态的相互对比、融合,明暗色彩的交错变化等虚实相生的表现,给欣赏者带来无限的幻想,在这种情景交融的基础上,顿然感受到歌曲的意境,并且呈现在大家眼前的这种意境深远的画面,并非是一个静止的画面,而是一个动态画境,使欣赏者的无限遐想浮游在这美妙的画境当中。同时,此曲在演唱过程中,其人声在钢琴伴奏的紧密配合下,每句最后一个字都实行延长音,正是演奏中钢琴的填充与延续,极好的刻画了此曲的诗化意境。比如,第二句中,同样要注意“江”、“渔”、“愁”等字中对应音符连线的处理。由于此句是作者情景交融、寄景生情,表现在外游子无尽思愁的情绪,演唱者应运用比上句稍暗的音色处理,表达作者的无奈之情,并在“愁”字对应的音符作一表情处理以加强此情绪感。在前两句中,最后一个字“天”和“眠”的归韵尤为重要,归韵应在前三个音符内完成,接下来的延长音应充分使其音韵在慢慢飘浮中刻画出深远的意境。综上所述,《枫桥夜泊》除具有“画”、“乐”、“诗”三位一体、意境相融的特点外,语音特点,以及民族化的音乐等,这也是它的特点。本文着重从文化的角度出发,从语言文化的特点中深层次挖掘出语言、音乐、绘画的最深层面的意境特点,也就是“画”、“乐”、“诗”意境相融,且三位一体。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另外两个特点不重要,只是本文的论述中没有专门和重点涉及。但理论并不等同于实际,在实际的表演中,表演者要根据其特点进行全面、整体、综合把握,这才能确保表演获得堪称完美的艺术效果。参考文献[1]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6月第4版。[2]朱士钊:《唐诗宋词鉴赏辞典》,新疆人民出版社,2008年9月第1版。[3]夏照炎:《意境概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9年4月第11版。[4]诸葛志:《中国原创性美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5月第1版[5]黑格尔:《美学》,商务印书馆,2006年6月第9次印刷[6]范晓峰:《声乐美学导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年3月第1次印刷第6页共6页
第6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