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一中086号使用时间:2015-12-4高二语文选修《李凭箜篌引》编制:高二语文学科组高二语文选修导学案李凭箜篌引(教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2.反复诵读,积极思考,踊跃展示,达到对文本内容的准确理解。3.激情投入课堂每一分钟,通过文字,感受古典音乐的魅力,快乐学习。【重点难点】赏析诗的内容和化无形为有形、侧面烘托的艺术特色。【学法指导】借助导学案充分预习文本,理解文中词句,勾画疑难点。认真书写,规范作答,按时上交。预习案教材助读—台前幕后,先睹为快【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李贺,字长吉,中唐独树一帜的诗人。他是唐宗室郑王后裔,到李贺时家道已经彻底没落了,父亲李晋肃只不过是边疆上的一个小县令。李贺被诽谤讳父名而不得参加进士科举考试,后只做过一个九品的奉礼郎,不久辞官归故里而卒,年仅27岁。李贺年少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一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李贺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李贺此篇想象丰富、瑰丽,境界奇幻,浓墨重彩,艺术感染力很强。2.解题李凭是唐朝著名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超过了盛唐著名歌手李龟年。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箜篌,又名“坎侯”、“空侯”,是我国古代的弹拨乐器。箜篌酷似一只顾盼生姿的大凤凰。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见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预习检测】1.字词书写及注音。①kōnghóu(箜篌)教(jiāo)神yù(妪)②露(lù)脚暴露(lù)揭露(lù)露(lù)天露(lòu)马脚露(lù)头角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①吴丝蜀桐张高秋(弹奏)②李凭中国弹箜篌(国中,国都长安之中)③石破天惊逗秋雨(引)④露脚斜飞湿寒兔(露珠下滴)3.翻译句子。①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奏出的乐声飘荡在晴朗的深秋。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不再飘游;②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语文教研组第5页共5页当一个人先从自己的内心开始奋斗,他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白银市一中086号使用时间:2015-12-4高二语文选修《李凭箜篌引》编制:高二语文学科组像昆仑美玉碰击声声清脆,像凤凰那和缓悠扬的歌喉;像芙蓉在露水中唏嘘饮泣,象兰花迎风开放欢快清丽【整体感知】感悟鉴赏诵读全诗,划分层次,概括层意。①(1—4句):先声夺人,李凭出场。②(5、6句):正面描写乐声,各具特色。③(7—14句):描写音响效果,侧面烘托技艺高超。探究案学始于疑—质疑解疑、合作探究【探究点1】赏析第一节1.开篇“吴丝蜀桐”写出了箜篌构造的精良,其意义仅在于此吗?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写出了演奏环境),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更富含蕴。“张”字不仅仅是演奏的抽象动作,而且很容易引起这样的联想:音乐的情韵高远饱满,直上云天。2.前四句先交代乐声后写人物,有何艺术效果?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探究点2】赏析第二节“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这两句正面描写乐声,分别运用什么方法?表现了乐声的什么特色?前句以声写声,后句以形写声。有密有疏,有悲有欢。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正面写乐声,又各具特色。“昆山”句是以声写声;而“芙蓉”句则是以形写声。“昆山玉碎凤凰叫”,那箜篌,时而众弦齐鸣,嘈嘈杂杂,仿佛玉碎山崩,令人不遑分辨;时而又一弦独响,宛如凤凰鸣叫,声振林木,响遏行云。“昆山”,昆仑山,自古以来就被叫做“玉山”或“群玉之山”,用“昆山玉碎”来相容乐声,表现乐声极其激昂,具有很强的爆发力和压倒一切的气势。“凤凰”在传说中是一种高贵的神鸟,居住在昆仑山。“昆山玉碎”后,栖居其上的凤凰的叫声自然是凄厉婉转,忧伤的情绪在其中绵延。——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芙蓉泣露香兰笑”,构思奇特。带露的芙蓉(即荷花)是屡见不鲜的,盛开的兰花也确实给人以张口欲笑的印象。它们都是美的化身。诗人用“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以哭泣的声音摹写乐声的悲惨,又以露水一点一滴在残荷上滚动、滑落的视觉感受比喻乐声的悲切,似乎比“凤凰叫”还要和缓。而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笑”具有诉诸听觉的属性,还能给人“笑靥如花”的视觉感受,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这种表现方法,真有形神兼备之妙。——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诗中仅有的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成功地运用了通感的艺术手法。两句诗都是“以声类声”,但也可以唤起形象感。“以声类声”不是通感,但这两句诗可以唤起音乐的形象感,以形类声,就构成了通感。【探究点3】赏析第三节1.后八句描写乐声,是从哪个角度描写?用了那些表现手法?明确:这长长的一段都是从侧面写出了李凭弹奏乐曲时所产生的动人心弦的效果。以音响效果,侧面烘托弹奏者的技艺高超。同时想象丰富,动静结合。月宫中的吴刚听到乐曲声也忘记了砍树,倚在桂树上凝神倾听,不知困倦;桂树下的玉兔听到乐曲声也浑然入境,全然觉察不到寒露打湿了全身。诗人回味整个演奏过程,美妙的乐曲使人宛在仙境,进而想象出仙界神灵的痴迷状态,从音乐效果的角度渲染出乐曲的美妙。2.六联中诗人用“老”和“瘦”语文教研组第5页共5页当一个人先从自己的内心开始奋斗,他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白银市一中086号使用时间:2015-12-4高二语文选修《李凭箜篌引》编制:高二语文学科组两个干枯的字眼修饰鱼龙何妙处?(提示:妙处=手法+作用)诗人运用反衬的手法,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演奏结束了,诗人还没从音乐的境界中走出来,神志还徘徊于凄迷的仙境幻觉中。整个演奏过程像一场梦,李凭不是在人间演奏,而是在神山上教神妪弹奏箜篌,仙境中衰老瘦弱的鱼和龙听到乐曲声都随之追风逐浪,在波涛中翩翩起舞。(那美妙绝伦的乐声传入神山,令神妪也为之感动不已;乐声感物至深,致使“老鱼跳波瘦蛟舞”。诗人用“老”和“瘦”这两个似乎干枯的字眼修饰鱼龙,却有着完全相反的艺术效果,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老鱼和瘦蛟本来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现在竟然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这种出奇不意的形象描写,使那无形美妙的箜篌声浮雕般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了。【课堂小结】①这首诗是怎样表现“箜篌”演奏出来的优美音乐的?要点提示:(1)主要运用侧面烘托手法,通过描摹音乐效果来衬托音乐本身。(2)运用化无形为有形的通感手法和夸张手法。(3)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驰骋自由的想像力,通过瑰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音乐的世界。这首诗用瑰丽的辞采、天上人间的想象来描摹听乐的感受,把一首悲戚的乐曲描写得惊天动地。诗本身也和乐曲一样具有了一种凄寒冷艳的气质。南朝有一则著名的讲经传说:云光法师讲经,感动了上天,天上的鲜花纷纷坠落。李凭弹奏箜篌就有这样美妙的效果,通过李贺的生花妙笔,表现出音乐繁花似锦、万物动容的“天花乱坠”之感。②小结: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诗人致力于把自己对于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借助联想转化成具体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诗歌没有对李凭的技艺作直接的评判,也没有直接描述诗人的自我感受,有的只是对于乐声及其效果的摹绘。然而纵观全篇,又无处不寄托着诗人的情思,曲折而又明朗地表达了他对乐曲的感受和评价。这就使外在的物象和内在的情思融为一体,构成可以悦目赏心的艺术境界。【拓展探究】比较鉴赏阅读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李凭箜篌引》,比较它们在音乐描写时所用的不同技法,说说它们各自的艺术风格。回顾:《琵琶行》中以声喻声的形象化描写——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思考:如此的比喻描写凸现了音乐的什么特点?大弦嘈嘈如急雨——繁密的声势;小弦切切如私语——轻幽的音韵;大珠小珠落玉盘——清脆而和谐;间关莺语花底滑——悠扬而明快;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而冷涩;银瓶乍破水浆迸——突发而激烈;铁骑突出刀枪鸣——清脆而尖锐;四弦一声如裂帛——刚劲而激越。参考答案:(1)在音乐描写时所用的不同技法:《李凭箜篌引》主要描写音乐产生的艺术效果,对于音乐旋律本身的起伏跌宕着墨并不多,只有“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为侧面烘托手法。《琵琶行》主要通过比喻描摹音色的强弱缓急,为直接描写的手法:“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江州司马青衫湿”为侧面烘托。(2)风格迥异:《李凭箜篌引》纯为描摹音乐,没有诗人的情感寄托,风格凄寒冷艳、浪漫瑰丽。《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在描摹音乐时也在叙事和抒情,琵琶女弹奏时的情态动作和作者的身世体验都穿插其中,其风格平易感伤。语文教研组第5页共5页当一个人先从自己的内心开始奋斗,他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白银市一中086号使用时间:2015-12-4高二语文选修《李凭箜篌引》编制:高二语文学科组【相关链接】《明湖居听书》(刘鹗)1.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2.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3.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课外拓展】阅读《听颖师弹琴》完成下列题目。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蹉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1)根据诗意这首诗可分为两个部分,请概括每部分的大意。要求:每部分不超过10个字。明确:第一部分:正面写颖师的优美琴声。第二部分:写听琴的感受。(2)前十句通过生动贴切的比喻,描写了颖师弹奏的琴声变幻莫测,请根据要求填空。①形容琴声轻柔细屑的句子:(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②形容琴声高亢雄壮的句子:(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③形容琴声婉转悠扬的句子:(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④形容琴声热闹的句子:(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⑤形容琴声由强变弱的句子:(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3)“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这句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对比前面诗句,你认为琴师的高超技巧是怎样体现的?明确:表现了听琴者听后的感同身受的思想感情。运用通感手法写自己听琴的感受和反应,从侧面烘托琴声的优美动听。(4)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都写了音乐给人的感受,试分析它们的异同。明确:相同点:都没有对弹琴者的技艺作直接的评判。而是用侧面描写音乐给人的感受,来烘托琴声优美动听,以此来表现弹琴者的高超技艺。不同点:李贺驰骋想像,运用夸张的手法,调动了神话传说中众多的神人的形象,来写出乐声“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效果,没有直接描述诗人的自我感受;韩愈主要是描写自己听琴的真实感受。【当堂练习】1.对“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一句理解有误的项是(B)A.两句写乐声,各具特色。“昆山”句是以声写声,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芙蓉”句则是以形写声,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B.“芙蓉泣露香兰笑”构思奇特。带露的芙蓉(荷花)是屡见不鲜的,盛开的兰花也确实给人张口欲笑的印象。“香兰笑”虽写兰花之笑,实写兰花欲哭之笑,与前面带露的芙蓉表达效果一样,表示乐声悲抑。C.诗人用“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D.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这种表现方法,真有形神兼备之妙。2.对《李凭箜篌引》主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A.李贺通过诗歌来赞美李凭的精湛技艺。B.这首诗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C.诗歌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D.作者直接描述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名句默写(1)诗中直接描写音乐的诗句是: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2)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语文教研组第5页共5页当一个人先从自己的内心开始奋斗,他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白银市一中086号使用时间:2015-12-4高二语文选修《李凭箜篌引》编制:高二语文学科组(3)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小结延伸:音乐本身是无形的,描写音乐常用的手法是化无形为有形。为表达演奏技法的高明,作者常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效果也是无形的,作者也常采用化无形为有形的方法,借助多事物、或听觉、或视觉、或味觉来表现。请阅读下面的一首诗,请从侧面烘托的角度加以赏析。峡口送友人 唐·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问:他在全诗中主要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来表现对友人的送别之情的?侧面烘托手法,作者用暮春时节伤春之景烘托离别之情训练案举一反三—有效训练,反馈矫正【课外赏读】听蜀僧濬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1.概述各联的内容开头两句,琴师抱绿绮,来自四川峨眉山下。颔联写弹琴,以大自然的万壑松涛声作比,令人感到琴声之不凡。颈联写琴声荡涤胸怀,使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尾联写聚精会神听琴,而不知时日将尽,反衬弹琴之高妙诱人。2.描写琴师动作的诗句是:“挥手”是弹琴的动作3.描写乐声的句子是:如听万壑松。4.听者感受是: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5.这首诗描写音乐的特点是:着重表现听琴时的感受,表现弹者、听者之间感情的交流。素养案夯实语文基础,提高人文修养规范书写《李凭箜篌引》【我的收获】(反思静悟、体验成功)语文教研组第5页共5页当一个人先从自己的内心开始奋斗,他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