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凭箜篌引导学案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同学们要充分预习,要做到第一遍泛读、第二遍结合注释读、第三遍精读。把文化常识中的重点用红笔勾画出来,认真完成导学案。扎实掌握:李贺的基本知识、诗歌的大概含义以及背诵默写
学习目标结合注释疏通本诗、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诗反复诵读、合作探讨,赏析诗中描写音乐的方法寓情于文,领悟诗人描写的音乐美,丰富自己的想象世界。
作者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生活困顿,仕途偃蹇。曾官奉礼郎。因避家讳,被迫不得应进士科考试。早岁即工诗,见知于韩愈、皇甫湜,并和沈亚之友善,死时仅二十六岁。其诗长于乐府,多表现政治上不得意的悲愤。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像,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在诗史上独树一帜,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有些作品情调阴郁低沉,语言过于雕琢。有《昌谷集》。
关于本诗引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与此类似的文体还有歌和行。如《琵琶行》、《长恨歌》清人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云:“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师琴》,李长吉《李凭箜篌引》,皆摹写声音之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
基础积累1、读音(查字典)箜篌()妪()女娲()瘦蛟()2、疏通文意,积累字词张:中国:江娥啼竹:女娲补天:石破天惊:
合作探究我们先替李凭设计一张演奏会海报,具体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乐器种类、观众)观众反应
人神共泣(1)江娥,就是湘妃,传说中的湘水女神。在斑竹林中悲啼洒泪。(2)素女,又称“素娥”是神话中的月宫仙子,善于鼓瑟。皎洁的面庞也起了愁容。(3)紫皇,天神紫皇,天上最尊贵的神。被音乐打动。
(4)女娲,神话中的创世纪女神,远古时代,天裂地塌,灾凶四起,女娲采炼五色石修补苍天,又消除其他祸患,才使得剧烈动荡的宇宙安定下来。女娲听得入迷,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斜(5)神妪,成夫人。神仙婆婆,好音乐,能弹箜篌。虚心向李凭学习箜篌技艺。
(6)吴质,吴刚,月宫中神仙,整天伐桂。倚着桂树,久久立在那竟忘了睡眠。(7)十二门的百姓。唐代的都城长安方圆70多里,呈正方形四面每面三门,共十二门。人们陶醉在美妙的弦乐声中,连深秋时节的风寒露冷也感觉不到。
万物共感云,空山中凝聚着,低垂着,不肯流走。仿佛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老鱼、瘦蛟,潜在神秘深山的幽涧中。随音乐在水波中上下跳跃作舞。寒兔,月宫中嫦娥的宠物。蹲伏在一旁,任凭露水斜飞滴在身上,也不肯离开。
赏析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点拨运用了通感的艺术手法。两句诗都是“以声类声”,但也可以唤起形象感。“以声类声”不是通感,但这两句诗可以唤起音乐的形象感,以形类声,就构成了通感。
分析讲解“昆山玉碎”可以唤起山崩地裂的形象感,形容乐声乍起的壮观;“凤凰叫”可以唤起孤独哀鸣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幽怨“芙蓉泣露”可以唤起露滴残荷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凄凉“香兰笑”可以唤起兰花盛开宛如笑靥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欢快愉悦。
拓展延伸《荷塘月色》中有两句,历来被奉为近代文学应用通感的典范。在"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一句中,荷香为气味,只能以嗅觉感知,歌声为乐音,凭听觉方可获得。但作者在描写时却打破常规,把"声"、"香"加以联系,时嗅觉与听觉沟通。
合作探究二除了通感本诗还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用一段话来评价本诗的音乐
明确夸张移情烘托用典美丽的秋空,多情的云,悲啼的“江娥”,满面愁容的“素女”,出产美玉的“昆仑山”,充满神话色彩的“凤凰”,浸染着《楚辞》情调的“芙蓉”和“香兰”,救世的女娲,骤落的秋雨,闻弦起舞的神妪,闻声跳跃的瘦蛟和老鱼,无眠的吴质,露湿的寒兔都融入了李凭惊天地泣鬼神的箜篌的美妙音乐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