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凭箜篌引》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诗歌的韵脚与节奏。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悄况。2.掌握重点字词,会翻译全诗,理解诗意。3.鉴赏评价浪漫主义艺术特色。4.背诵全诗。【过程与方法】1.通过诵读把握诗歌的韵脚与节奏。2.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深入特赏词语及意象。3.通过分析意象鉴赏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情感、态度少价值观】1.充分感受诗歌创造的想象瑰丽的审美境界,提高审美感受能力。2.了解李贺的人生经历,理解具情感和人生态度。重点难点【重点】1.掌握重点字词,会翻译全诗,理解诗意。2.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深入特赏词语及意象。3.背诵全诗。【难点】1.通过分析意象鉴赏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于法。2.通过了解作者身世理解其情感和人生态度。
课时安排:1课时导学设计一、导入新课走近文本1.导语设计在唐代的诗人屮,李贺是一个奇才,他的诗歌创作搜奇猎艳,想象丰富,用新奇诡界的语言,描绘出许多令人惊叹的神秘而乂幽美的艺术境界,有人甚至称他为“鬼才”。他虽然只活了27岁,可是却昭下了许构思奇特、风格独具的诗歌作胡,令后世的读者赞叹不已。毛泽东就曾经极力向陈毅推荐说:“李贺诗很值得一读。”李贺的诗为什么赢得那么多的称赞呢?今天,咱们就共同学习其中的一•首《李凭箜篌引》,看看是否象评价的那样。2.资料积累(1)走近作者李贺(790-816),字长吉,中唐著名诗人。河南福昌人,唐宗室后裔。18岁到东都洛阳,以《雁门太守行》拜见韩愈,备受赞赏,遂声名远扬。21岁参加河南府试,被荐举进上,但因父讳而无法应试进举。李贺被迫放弃了考进丄的权利,断绝了仁途之路,以后他一直陷于抑郁痛苦之中。后经人推荐,到长安任从九品的太常寺奉礼郎小官,地位卑微,李贺不堪屈辱,任期未满就告病辞官。年仅27岁,就病卒家屮。其作品集为《李长吉歌诗》。他的诗歌在唐诗中别出一格,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后来被人称为“长吉体”。诗中于世事沧桑、生死荣枯,感触尤多。善于熔铸词釆,驰骋想像,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在诗史上独树一帜,,后人称其为鬼才,有“诗鬼”之称。李贺诗篇里也有积极进取,心雄志决的一面,“少年心事当拿云”(《致酒行》),“二十男儿那刺促”(《浩歌》)?“男儿屈穷心不穷”(《野歌》),“丈夫快意方为欢”(《相劝酒》)等句子广为传诵。(2)追溯背景此诗大约作于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813),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李凭是梨园弟子,是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Z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苦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清人方扶南把它与口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见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李贺的这首歌形休的诗作想象瑰丽,境界奇幻,农墨重彩,尤为出色。(3)文体知识歌、行、引
古代诗歌体裁,三者没有严格区别,其特点是格式节奏上没有严格要求,也不讲究平仄,字数五七言为主,可参差不齐,可变韵。亦称古诗、古风。“行”“引”都是歌行体的一种,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代表性的常见作品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李凭箜篌引》等。1.译文吴丝蜀桐制作的精美箜篌,在秋高气爽之时弹奏。乐声飘荡,被箜篌的美妙Z音吸引,空山里的浮云颓然凝滞,不再飘游。湘夫人对竹挥泪,索女也牵动满腔忧愁。这高妙迷人的乐声从哪儿传出?原來是李凭在国都长安把箜篌弹奏。像昆仑美玉击碎,清脆悦耳,像凤凰鸣叫,展开那瞭亮和缓的歌喉。像莲叶上洒满露珠,如诉如泣,象芬芳的兰花迎风开放,笑语轻柔。整个长安城的大街小巷,如同笼罩着幽雅清冷的寒光;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也惊动了高高在上的天皇。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把女姻炼石补天的地方震动。补犬的五色右被乐音恋破,引出漫犬秋南蒙蒙。人们仿佛进入仙境,梦见李凭把技艺传向善弹的神妪;仙境中衰老的鱼和瘦弱的龙听到乐曲都追风逐浪,在波涛中翩翩起舞。月宫屮吴刚也忘记了砍树,不知困倦,倚在桂花树上凝神倾听。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出神,不顾露水斜飞滴落,浑身露珠儿晶莹。二、阅读文本整体感知1.诵读文本初步感知【问题投放】(1)初读诗歌,划出节奏,找出韵脚。(2)结合课后注释,掌握重点字诃,初步理解每一句诗的意思。(3)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用一句话概括。【学生活动】
(1)全体朗读诗句,划节奏,找韵脚。(2)看课后注釋,标注重点字词,试着翻译诗句的意思,小组内交流斤,将难点交给老师。(3)概扌舌内容,小组商讨,展示成果。【教师点拨】(1)要脑、口、手并用,边读、边想、边解决问题。(2)对于重点字词,要先标出,然后加强记忆。根据字词意思翻详句子意思,根据句了意思概括整首诗的内容。【整合答案】(1)韵脚(四次换韵)秋流愁篌/叫笑/光皇/处雨妪舞树兔诗歌节奏吴丝/樹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屮国/弹/箜篌。昆山/玉碎/风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姻/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南。梦入/神山/教/神姒,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0/湿/寒兔。(2)重点字词:①张:演奏②中国:即国中,国度长安Z中。③逗:引出。④露脚:露珠下滴的形象说法。(诗句翻译见上文)(3)写李凭弹奏第篌的音乐效果及英给人带來的美妙感受。1.理清结构概括中心
(1)继续朗诵诗歌,根据内容将其划分为三个层次,并总结层意。(2)这首诗描绘了哪些意象?给你以什么样的感受?(3)诗人运用哪些词语來渲染音乐效果?你觉得音乐的情调怎样?【学生活动】(1)诵读全文一刁依照句意分出层次9分组讨论一T交流结果一T找一人作代表展示合作成果。(2)学生速读,划出意象和词语,认真体会,组内交流,展示成果。【教师点拨】(1)先弄懂每一句话的意思,然后分层。(2)把找出的意象和词语分别罗列在一起,看看能给人什么样的感觉。【整合答案】(1)第一层,前四句。交代弹奏箜篌的人物、时间、地点,以及音乐效果。第二层,中间四句,写乐曲发展的第二个段落,直接描写音乐的音色、表情和空间效果。第三层,最后六句,写神话里的人物对美妙乐曲的如痴如醉的反应,音乐把人带到梦幻、神奇的天地。(2)描绘的意彖有:空山凝云江娥索女昆山玉凤凰芙蓉香兰十二门紫皇五色石秋雨神山神妪老鱼瘦蛟吴质桂树寒兔给人的感觉:意彖众多,驳杂,有虚有实,奇幻,瑰丽,炫口多彩。(3)运用的词语有啼愁碎泣笑冷破惊湿寒具冇消极悄绪,充满寒意,其悄调是悲伤清冷的。三、咀嚼鉴赏领悟方法
这是一首描述音乐感受的诗歌,仔细吟咏诵读诗歌,根据韵脚的变化,说说本诗应该怎样诵读,才能体会在纷繁的意象中蕴含的音乐的情感基调和音乐表情的起伏变化。【学生活动】吟诵诗歌,用心体会,组内交流探讨,展示成果。【教师点拨】注意抑扬顿挫和高低起伏以及由词表现的悄绪变化。【整合答案】咅乐的乐段就是悄绪发展的脉络,这种情绪发展的阶段非常鲜明的体现在诗歌韵脚的变换上。也就是说,诗歌的四次换韵,明显地表现了悄绪的发展阶段,即诗歌的前四句为第一个意群,五六句为第二个意群,七八句为第三个意群,最后六句为第四个意群。第一个意群表现音乐的悲哀情绪由强到弱,由突然爆发到舒缓低回。第一句语势要平起平收,屮速,神清气爽。第二句是这个意群中的情绪高潮,要读出突然Z间被优美的乐音所震慑的感觉,“空山凝云”语势稍快,音量高亢,“颓不流”语速稍慢,表现沉醉之感。第三句情绪幽怨,语调低沉。第四句语速渐慢,稍作停顿,表示“第一乐章”的结朿。第二个意群五六句表现音乐表情由悲怆到欢快,第五句情绪高昂,是情绪高潮,“昆山玉碎”要读出气势,声调高昂悲怆,要有劈空而來的爆发力,“凤凰叫”要如泣如诉。“芙蓉泣露”要紧随上句读岀,忧郁婉转,之后稍作停顿,“香兰笑”耍适当体现欢快的感觉。“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两句表现清冷凄寒之气直上霄汉,耍一气呵成,语速渐快。第四个意群表现乐曲在凄寒的情绪中结束,并在余韵中展开联想。“女姻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是整首诗的悄绪高潮,前句要紧承“二十三丝”句,语势扶摇直上,“石破天惊”耍重读。最后四句表现想象的境界要读出梦幻和痴迷的感觉,“梦入”句要读得舒缓,语咅延长,“老鱼”要比前句稍高,屮速,“吴质”句语势稍快,“露脚”句语速稍慢,最后三个字语音延长,“兔”字重读。四、挖掘内涵提升人格【问题投放】鉴赏“昆山玉碎风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诗的意象,说说给自己带来哪些美感。【学生活动】吟咏诵读,鉴赏形象,组内交流,展示成果。【教师点拨】找出意象,分析意象,要运用联想与想象的方法。
【整合答案】这是通过写形象來写音乐。四个意象:昆山玉碎风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昆山玉碎”形容乐声,写乐音Z强,表现乐声极其昂扬,具有很强的爆发力和压倒一切的气势。“凤凰叫”也形容乐声,写乐音之弱,表现乐声柔利深沉空灵哀婉。这一乐章以山崩地圻的气势开端,然后转为如怨如诉的温婉,在温婉中绵延了忧伤的情绪。“芙蓉泣鋸香兰笑”描写乐声从悲戚转为欢快。“芙蓉泣露”似哭泣的声音摹埒乐声的凄惨,又以露水滴落在残荷上滚动、滑落的视觉感受比喻乐声的悲切,似乎比“凤凰叫”还耍缓和。“香兰笑”写音怎表情的变化,运用通感将视觉附诸听觉的属性,描绘出怎音的流丽爽阴,它还能给人以“笑腌如花”的视觉感受,描绘出乐音的流畅鲜明。这两句想象丰富,意象鲜明,前一句以比喻写声,后一句以视觉写声,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刺激,可以说是有声有色有形,是种立体的美感。(学生自It!发表意见,言之成理即可)五、探讨写法写作指津【问题投放】背诵这首诗,说说诗中是怎样表现“箜篌”演奏出来的优美音乐的,请举例说明。【学生活动】(1)学生运用试背、默背、互相提示、齐背等不同的方式加强背诵。(2)诵读诗歌,理解诗句,找出手法,分析技巧,讨论质疑,展示成果。【教师点拨】(1)背诵提示:此诗为兀府歌形体,音韵流转口然,应注意诗句之间的起承转合。还要把握这首诗的四次换韵,注意韵脚和节奏,背诵效果会更好。(2)根据诗句的意思分析所用手法,耍调动以往的知识积累。【整合答案】
要点提示:(1)主耍运用侧血烘托的手法通过描述音乐效果来衬托音乐木身。象这些诗句,“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盛脚斜飞湿寒兔”。(2)运用化无形为有形的通感手法和夸张手法。如:“昆山玉碎风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石破天惊逗秋雨”等诗句。(3)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驰骋自由的想象力,通过瑰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咅乐的世界。如联想到“江娥/素女/昆山凤凰/紫皇/女姻炼石/梦入神山/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等。六、课内小结强化重点学习本诗,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发挥口己的想彖力,认真领会意象的意义。耍重点学习诗歌的艺术手法,学握侧面烘托、夸张、慕音、神话等手法的运用。还要认真体味意象所形成的境界,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最域重要的是一定要熟练背诵全诗,在背诵的基础上慢慢加深理解。七、课堂实践检验效果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A.女姻(WQ)■泣露(qi)•箜篌(hdu)•歌行(xing)■B.芙蓉(furong)••奢望(she)昂然(ang)••纠缠(jiu)•C.倚靠(yi)■神妪(qii)巨擘(be)•谦恭(gong)•D.颓然(tui)■颤栗(li)■突7C(wu)■雕琢(zhuo)■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1)李凭箜篌引()(2)吴丝蜀桐张高秋()(3)李凭中国弹箜篌()••(4)十二门前融冷光()■(5)右破天惊逗秋雨()(6)露脚斜飞湿寒兔()••1.根据提示,默写诗句。
吴丝蜀桐张高秋,O昆山玉碎风凰叫,O女姻炼石补天处,O,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O1.下列各项对诗歌意思的理解,意思有误的一项是()A.开头首先写李凭所弹的箜篌制作精良,可谓极品,衬托乐音Z美;天高云淡秋风凉爽的天气,空气清彻,乐咅也能凭风传向很远,这一句写岀了弹奏时的悄景美。B.第二、三四句,写空山浮云被音乐吸引而凝止不流,湘娥素女被感动得愁怨涕流,而出现这种悄况,都只因为李凭在弹箜篌。这里的咅乐,却有使浮云凝止,美女伤心之效。这样写造成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让读者一开始就能够感受到诗人起笔的非同寻常。C.从第五句起,写弹奏的旋律之美妙和产牛的感染力。这些句子运用一连串的描写,从动物写到植物,从人间写到仙界,从地上写到天上,大胆夸张,浪漫新奇。个意象,有的喻声,有的仿貌,釆用比喻、拟人、通感、排比、夸张等各种修辞手法,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表现了听李凭弹箜篌所引起的反应和悄思。D.这首诗的构思也很巧妙:开头一句先写琴,第二三句写音,先声夺人,然后才说到演奏者;写演奏时,先写情景,为F文写旋律作铺垫;写旋律,乂写它蕴含的悲喜忧思。诗人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写箜篌演奏的音质美及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饱含着对李凭技艺的赞美感叹,全诗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是描写音乐的绝唱。2.清人方扶南把这首诗与口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之至文”。请在阅读这三篇作胡后,比较他们在音乐描写时所用的不同技法,说说它们各自的艺术风格。《琵琶行》已经学过,这里不在附上。下面附上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听颖师弹琴1韩愈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2。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3。浮云柳絮无根蒂,大地阔远随飞扬4。噴啾百鸟群,忽见孤风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5。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6。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7。推于•遽止之,湿衣泪涝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8!注释:1.颖师是当时一位善弹琴的和尚。
1.昵昵:亲热而细柔。尔汝:好刖友不讲客套,互称你我,叫做〃尔汝交〃。歌词用尔或汝相称,以示彼此亲昵。3•划然:突然。轩昂:形容音乐高亢雄壮。1.浮云两句:形容音乐飘逸悠扬。2.喧啾四句:形容音乐既有百鸟喧哗般的丰富热闹,乂有主题乐调的鲜明瞭亮,高低抑扬,起伏变化。3.丝篁:弹拨乐器,此指琴。4.起坐:忽起忽坐,激动不已的样了。5.冰炭置我肠:《庄子•人间世》〃事若成,则必有阴阳之患S郭象注:〃人患虽去,然喜惧战于胸中,固已结冰炭于一五藏矣〃。此言口己被音乐所感动,情绪随着乐声而激动变化。参考答案:1.C点拨:“神妪(qU)”应为“神妪(ytl)”o2.(1)乐府相和歌旧题。(2)演奏(3)即国中,指国都、京城,指长安(4)沉浸(5)引出(6)露珠下滴的形象说法。3空山凝云颓不流。芙蓉泣露香兰笑。右破大惊逗秋南。梦入神山教神妪露脚斜飞湿寒兔。1.C点拨:没有“排比”这种手法。2.(附《听颖师弹琴》鉴赏)喜惧哀兀,变化倏忽,白感交集,莫可名状,这就是韩愈听颖师弹琴的感受。读罢全诗,颖师高超的琴技如可闻见,怪不得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
凭箜篌引》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了。诗分两部分,前十句正面摹写声音。起句不同i般,它没有提及弹琴者,也没有交待弹琴的时间和地点,而是紧扣题目中的“听”字,单刀宜入,把读者引进美妙的音乐境界里。琴声袅袅升起,轻柔细屑,仿佛小儿女在耳鬓厮磨之际,窃窃私语,互诉衷肠。中间夹杂些嗔怪Z声,那不过是表达倾心相爱的一种不拘形迹的方式而已。正当听者沉浸在充满柔情密意的氛围里,琴声骤然变得昂扬激越起来,就象勇猛的将上挥戈跃马冲入敌阵,显得气势非凡。接着琴声乂山刚转柔,呈起伏回荡Z姿。恰似经过一场浴血奋战,敌氛尽扫,此时,天朗气清,风和日丽,远处浮动着几片白云,近处摇曳着几丝柳絮,它们飘浮不定,若有若无,难于捉摸,却逗人情思。琴声所展示的意境高远阔大,使人有极H遥天悠悠不尽之感。蓦地,百鸟齐鸣,碉啾不已,安谧的环境为喧闹的场面所代替。在众鸟骗趾Z中,一只风凰翩然高举,引吭长鸣。“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o这只不甘与凡鸟为伍的孤傲的凤凰,一心向上,饱经跻攀之苦,结果还是跌落下来,而且跌得那样快,那样惨。这里除了用形象化的比喻显示琴声的起落变化外,似乎还另有寄托。联系后面的“湿衣泪滂滂”等句,它很可能包含着诗人対白己境遇的慨叹。他曾几次上奏章剖析政事得失,希望当局能有所警醒,从而革除弊端,励精图治,结果屡遭贬斥,心中不免有愤激不平Z感。“湿衣”句与白居易《琵琶行》屮的“江州司马青衫湿”颇相类似,只是后者表达得比较直接,比较显豁罢了。后八句写自己听琴的感受和反应,从侧而烘托琴声的优美动听。“嗟余”二句是自谦Z辞,申明自己不懂音乐,未能深谙其屮的奥妙。尽管如此,还是被颖师的琴声所深深感动,先是起坐不安,继而泪雨滂沱,浸湿了衣襟,犹自扑扑簌簌滴个不止。这种感悄上的强烈刺激,实在叫人无法承受,于是推手制止,不忍卒听。末二句进一步渲染颖师琴技的高超。冰炭原不可同炉,但颖师的琴声一会儿把人引进欢乐的天堂,一会儿又把人掷入悲苦的地狱,就好比同时把冰炭投入听者的胸中,使人经受不了这种感悄上的剧烈波动。全篇诗悄起伏如钱塘江潮,波涛汹涌,层见迭出,变化无穷。上联与下联,甚至上句与下句,都有较大的起落变化,例如首联“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写柔细的琴声,充满和乐的色调,中间着一“怨”字,便觉波浪陡起,姿态横生,亲呢的意味反倒更浓,也更加富有生活气息。又如首联比以儿女之悄,次联拟以英雄气概,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一柔一刚,构成悬殊的形势。第三联耍再作起落变化,即由刚转柔,就很容易与第一联交义重迭。诗人在实现这一起伏转折的同时,开辟了另一个新的境界,它高远阔大、安谧清醇,与首联的卿卿我我、充满私情形成鲜明的比照,它所显示的声音也与首联不一样,一者(首联)轻柔细屑,纯属指声;一者(三联)宛转悠扬,是所谓泛声。尽管两者都比较轻柔,却又各有特色,准确地反映了琴声高低疾徐的变化。清人方东树说韩愈写诗“用法变化而深严”(《昭昧詹言》),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丿力來写乐曲的诗,大都利用人类五官通感的生理机能,致力于把比较难于捕捉的声音转化为比较容易感受的视觉形象。这首诗摹写声音精细入微,形象鲜明,却不粘皮着肉,故而显得高雅、空灵、醇厚。突出的表现是:在摹写声咅节奏的同时,十分注意发掘含蕴其中的情志。好的琴声既可悦耳,乂可赏心,可以移情动志。好的琴肖,也不只可以绘肖,而且可以“绘悄”、“绘志”,把琴声所表达的悄境,一一描摹出來。诗歌在摹写声咅的
同时,或示Z以儿女柔情,或拟Z以英雄壮志,或充满对自然的眷恋,或寓有超凡脱俗Z想和坎坷不遇之悲,如此等等,无不流露出深厚的情意。韩愈是一位极富创造性的文学巨匠。他写作诗文,能够摆脱拘束,自辟蹊径。这首诗无论造境或遣词造语都有独到之处。以造境言,它为读者展示了两个人的境界:一是曲中的境界,即由乐曲的声音和节奏所构成的情境;一是曲外的境界,即乐曲声在听者(诗人白己)身上得到的反响。两者亦分亦合,犹如影之与形。从而使熬个诗歌的意境显得深阂隽永,饶有情致。以遣词造语论,不少诗句新奇妥帖,揉磨入细,感染力极强。例如开头两句押细声韵,其屮的“女”、“语”和“尔”、“汝”声咅相近,读起來有些绕口。这种奇特的音韵安排,恰恰适合于表现小儿女之间那种缠绵纠结的情态。后而写昂扬激越的琴声则改用洪声韵的“昂”“场”“扬”“凰”等,这些都精确地表现了弹者的情感和听者的印象。另外,五言和七言交错运用,以与琴声的疾徐断续相协调,也大大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参考答案: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主要描写音乐产生的艺术效果,对于音乐旋律本身的起伏跌宕着墨并不多,只有“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为侧面烘托手法。《琵琶行》主要通过比喻描摹音色的强弱缓急,为直接描写的手法,“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为侧面烘托手法。《听颖师弹琴》前十句用形象的比喻摹行琴声的起落变化,并且描摹出咅乐所表现的意境,是宜接描写;后面八句用抒情的方式表达听琴的感受,是侧面烘托的手法。这三首诗风格迥异。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纯为描摹咅乐,没冇诗人的悄感寄托,风格凄寒冷艳、浪漫瑰丽。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在描摹音乐音乐时也在叙事和抒情,琵琶女弹奏时的情态动作和作者的身枇体验那穿插具中,其风格平易感伤。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前十句写琴声,后面的八句写诗人听咅乐的感受,至于琴声引发了怎样的人生体验,并未直言,因而这首诗的风格悲怆含蓄。八、阅读理解(一)精段阅读阅读本课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李凭箜篌引李凭中国弹箜篌。二I•三丝动紫皇。老角跳波瘦蛟舞。吴丝樹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索女愁,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二门前融冷光,女姻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昊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1.“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诗各从什么角度写箜篌之声?分别表现了声音的什么特点?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箜篌演奏出来的优美音乐的?
参考答案:1.两句诗都具有“以声类声”和“以形类声”两种属性。“玉碎”形容乐声乍起的壮观;“风凰叫”形容哀怨;分别给人以山崩地裂和孤风哀鸣的形象感。“芙蓉泣露”形容乐声凄凉,“香兰笑”形容乐声欢快愉悦;分別可以唤起露滴残荷与兰花盛开宛如笑魇的形象感。(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的理解与鉴赏。耍根据意象的特点运用联想的方式体会鉴赏。)2•要点提示:(1)主要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通过描绘音乐效果來衬托音乐本身。(2)运用化无形为有形的通感的手法哈夸张的手法。(3)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驰骋自由的想象力,通过塊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音乐的世界。(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思考要全而,条理要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