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组《长相思》教学目标:1.会写“榆、畔、帐”,能正确读写“榆关、那畔、千帐、聒碎”等词语。2.有感情朗读词,通过看注释和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感知词的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这首词的意思。3.感受融写景与叙事为一体的表达方式,体会词人的思乡之情。教学重难点:1.理解词的主要内容,感受融写景与叙事为一体的表达方式,体会词人的思乡之情。2.理解“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所表达的丰富内涵。教学过程:一、了解词人1.简要介绍清康熙时期将士们南征北战,长时间远离家乡的历史背景。2.出示画像,介绍词人。3.将士们真的是“轻离别”吗?我们从他同一时期创作中的《长相思》去找找答案。齐读课题——长——相思。二、读词音1.由题入手,简要介绍“词”,词牌名,上下阕。(1)对于“词”你们了解多少?(学生回答,师补充)(2)理解词牌名。(3)出示忆江南,对比观察两首词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长相思有两个部分,前半部分称为上阙或上片,后半部分称为下阙或下片。2.自读词;指名读,正音;全班读。(1)出示自读要求:自由朗读这首词,要求读准读通,并用“”画出词中的停顿。(2)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特别要注意听听读音是否正确、在词句的中间,他是怎么停顿的。指名评价是否读音和停顿是否准确。(3)范读,全班齐读。
3.巩固生字词。(1)出示:榆关、千帐灯、聒碎、那畔行聒出示拼音guō,拼读,意思是声音很吵闹,读词。组词“聒噪”。畔 出示拼音pàn ,不读半边“半”,原意是田界,后来引申为水边、旁边,组词“湖畔”。“身向榆关那畔行”——行行是多音字,行:行走,前行,行军。(2)出示:风一更理解“更”的读音和字义。(3)这些词你们都会读了吗?咱们将这些生字词送入词中再来体会体会。4.(出示插图和整首词)联系课文插图和注释,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词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回答)5.书写:榆、畔、帐(观察结构,范写“榆”,其他自写。)三、明词意,悟词情过渡:现在,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词的上片。1.出示第一阕:(1)山一程,水一程。A.这一句说的是什么意思?B.从这一句中你看到将士们翻过了几座山,渡过了几条河?这使你想到了什么词?C.山啊,翻了一座又一座,河啊,过了一条又一条,路啊,走了一程又一程,可是总走不到头!这路程可真是——漫长啊,读出漫长的感觉。——山一程,水一程。 D.山一程,水一程,一程又一程,除了路程的漫长,你还体会到什么?E.“行军难”!让我们带着这份理解再读这句话——山一程,水一程。 F.理解“一程又一程”的反复手法。G.同样的手法还用在了哪一句中?——风一更,雪一更。风一更,雪一更,说明了什么?(风雪下的时间很长。)——请你们读出时间长。H.风一更,雪一更,一更又一更,除了风雪持续的时间长,你还体会到什么?请你再用一个四字词来形容这“风一更,雪一更”。
(2)身向榆关那畔行。A.将士们迎着风雪,跋山涉水,目的是要去哪里?B.理解“榆关”、“那畔”。用自己的话说一说。(3)夜深千帐灯。A.此时是什么时候了?深夜里诗人看到什么样的情景?B.什么是“帐灯”?“千”又说明什么?理解“虚指”。(4)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上片的主要内容。2.小结。3.过渡:风一更,雪一更,夜深千帐灯。这样的风雪之夜令人胆寒,更何况是在野地里安营扎寨的士兵们,他们在做什么呢?出示第二阙:(1)(出示插图)此时,帐篷外是怎样的情景?——风一更,雪一更。(2)白天行军,身体已经足够疲惫了,可是到了夜晚,在这样的狂风暴雪中,营帐里的士兵们难道还能安然入睡吗?——聒碎乡心梦不成。A.理解句意。B.词人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之声——(3)故园无此声。A.“故园”指的是什么地方?(故乡)谁的故乡?B.“此声”是什么意思?C.这样的风雪声带给将士们什么样的感受?D.反问:将士们的家乡真的会没有风雪声吗?词人为什么会说家乡没有这样嘈杂、扰人美梦的声音?(思故园)E.朗读。(4)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下片的主要内容。4.小结。四、学表达1.出示词,联系板书,理解融写景和叙事的表达。2.
现在,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也来写一写长相思。此时此刻,你就是这位屹立在风雪中的将士,你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情景?(写景)心里又想到了家乡的哪些事呢?(叙事)我站在营帐外,看到()我想起了家乡()。3.交流评议。4.引读。五、课堂总结1.“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此时,我们再来问一问词人,他是“轻离别”吗?他的回答全化为了这一句句——长相思里!2. 我们眼睛看到的是山山水水,心里感受到的却是长相思;我们耳朵听见的是风声雪声,心里感受到的却是长相思。请大家再次朗读这首词,细细品味——长相思。六、作业1.背诵《长相思》。2.课外去读一读纳兰性德的《饮水集》。七、板书长相思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行军难写景风一更,雪一更思故园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