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实验课设计与实施过程的研究报告---------《虞美人》一课的设计与实施方正县第一中学孙健
一、课题自然情况摘要1、课题名称新课改中高中语文古诗文鉴赏课授课模式的研究2、课题简介本课题研究试图通过教学模式的转变,进一步创设有效的诗歌课堂教学分氛围,使课改的内容具体落到实处。并通过此课题,提升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积极性,探究适合学生兴趣学习新模式,并使课堂教学有迹可寻。3、研究者的角色本人担任此次课题的研究员,做好诗歌研究的分析和记录。为课题的不断完善,进行着自己不断的努力,通过对《虞美人》的讲解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领悟、鉴赏情况,为课题的完成获取第一手资料。二、本次实验课的目的本次实验课,内容为对李煜的代表作《虞美人》的讲解,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不断的培养学生的诗歌分析思维,使学生确立正确的分析思路,理解李煜孤苦无依,痛失河山的悲壮心情,具体体悟李煜沦为阶下囚的心境。三、实验研究过程预设1、内容分析本科是李煜高中教材唯一一篇代表作,明确李煜在诗歌的的创作风格,从诗歌中感悟“婉约、低靡、悲情”的诗歌创作风格。同时此诗也表现了作者家愁国恨的悲心不已的心境。
2、学情分析我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平行班的学生,高二的学生对散文并不陌生,平常观察得知,大多数同学喜欢读散文,他们能说出“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并且已经学习了第三册第一单元《荷塘月色》等文,对散文有了一定的了解。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他们仅停留在泛读的基础上,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阅读鉴赏散文的方法和能力。3、教学目标分析①从意象出发,整体把握词的意境,感受词人抒发的人生愁苦。②理解词以乐景写哀景与巧用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和三问三答的结构特点。4、教学预想导语:“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代赵翼《论诗》)唐诗过后是宋词。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趋于完善、臻于完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板书课题)解说:激发学生对祖国悠久灿烂文化的自豪感,并指出创新才是文学发展的出路。
首先在教学的开始过程中,向学生展示幻灯片,介绍作者李煜,作为一个君主他是不称职的,但作为一个词人,他是优秀的。在这一过程中主要介绍李煜的帝王身份,这也是后面诗文情感体现的主要因素。学生对这一点也比较感兴趣,其实在运用幻灯片的过程中,作为语文老师,应尽量体现诗歌创作的意境,学生也比较愿意接受的方法,也有助于理解诗意,老师用语言描摹的诗境采用幻灯片打出的图景诗境相比较而言。我相信学生更容易接受后者。其次,学生朗读,分析诗文内容在这一环节,作为老师的启迪作用较大,应如何去引导学生?摸清学生思路,并以他的思路具体描述下来,这很重要。这也是我一直思考的核心问题。当学生的观点明确表达出来时,我们应做以正确,客观的指点,例如:课堂预设问题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而作者为什么却希望它结束呢?【引导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板书强调李煜的身份变化引起的情感变化。】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什么?【本课探究点一,学生讨论后作答,提倡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各抒己见,进行个性化解读。在此处暂不作结论,只是对“李煜有哪些愁”这一问题的部分解读。提示学生要结合全词来作全面分析,自然地引出下面的问题。】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字慨叹的是什么情绪?如何理解“东风”?【引导学生咬文嚼字,抓住关键字词,揣摩诗人情感。在理解东风时,结合板书提示学生注意李煜所处地点的变化】4、“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在句式上有何特点?月明有何含义?【引导学生抓住月亮意象中“思乡”、“忧伤”
的意义,以更好地理解李煜的情感。】5、最后一句是本词的名句,请从多个角度鉴赏这一句的好处。【本课探究点三,也是本课的难点。先由学生独立思考,而后在教师的提示下,由学生自由讨论后发表意见,最后由教师总结自己的观点,供大家参考。】在这一课,有的学生阐述李煜的悲伤的原因是因为今昔处境的对比,这一观点是正确的,但我们应更深入的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满腹忧愁的李煜是否有对过往人生的感慨,应引导学生认识这一点。本单元,我们学习的重点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应指导学生从此方面认识。通过对课文的分析,我发现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应需要扩展,而现在学生的时间比较固定,很难有时间接触到更多的事物,扩展他们的知识面。因此我们语文老师应尽量在课堂上给学生足够的扩展空间展示自己的思维,语文学科的学习,很重要一点是学生的想象力,尤其是在学习诗歌方面,我们应更注重这方面的培养,通过此环节的教学,让我们明白学生的思维应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形成表述文字,开阔他们的想象力,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如何让学生想象李煜此时的哀怨,凄婉的情感应引导学生的。通过前面的背景介绍我们都知道这是李煜的绝命词也是一首极富内涵的凄婉,唯美,书法哀愁的诗词。这些内容的整合,让我们想象李煜此时,此景,此情就不难了。但综观本课,学生能够把握诗词的核心,但需要教师的指导。对于李煜从文学角度讲,我们应向学生明确一个问题,虽然他不是一个好皇帝,但他绝对是一个好的词人,为我们创造了许多美丽的词作,开创了一派新的词风,为后来词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再次,引导学生分析词作的艺术方法。在此环节我发现学生对艺术方法的这个概念比较陌生,不知何为艺术方法。在以往的做题过程中,也是模棱两可。但多数学生都答出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同时,引导学生对词作进行深入的分析,提出“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句词,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析,都能够表述出李煜的愁苦。从艺术的角度说学生都表述出了自己认为的艺术手法,但答案缺少一定的逻辑性,也就是学生对自己的观点能够明白,但表述过程中逻辑性不强,通过课堂的互动,我发现有以下几点造成学生的表述逻辑性不强:(1)缺乏对所概括(表述)事物的逻辑性组合。例如:读到李煜的愁容,学生不是直接切入进李煜的愁,而不是从身世,处境这些客观环境的变化组织自己的表述。(2)抓不住答题的切入点,信马由疆,最后造成的结果是表述比较混乱,不能知道表述的大概内容。例如:课堂练习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分析李煜的愁,这样问学生就有点听不懂不知应如何下手。其实不难,在于应如何引导学生分析题干,找到艺术特色,对具体的事物展开描述,吻合中心思想即可。(3
)不知应用什么样的词语概括自己的想法,当然,这点应事先说明一下,由于我现在所教的班级是我校的提高班,我校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成绩,分为三个梯度(提高班、加强班、精英班)。所以,我班学生相对而言,基础弱些,所以,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教会常规基础知识,学会用准确的词语表达自己准确的思路。最后,通过对李煜的情感总结,具体体味词作的语境。四、课题研讨反思在课题的实际进行过程中,我们应有几点反思:1、针对《虞美人》一课,学生对于词的内容,并不陌生并且也听过这首歌曲,但学生对于作者此时的心境有了解多少,这是课堂氛围营造的关键点,只有将学生不了解的部分,做如实还原的讲解,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2、明确课题研讨的目的是为更好的进行新课改的推行,那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学生自我诗歌分析能力的培养,有效的训练学生。3、作为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师,我们应该试着去走一些新路,让自己的思维更加开阔一些,本身我们的课改也是在摸索中前进,而我们语文教师更应该走在前列,尤其在诗歌的教学上,更应该敢于大胆去尝试,开辟一条适合课改的新路,不能过于保守、自封,当然我们也应吸取好的传统教学方法。五、下一步研究方向在课题的实际研讨、实验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自我分析能力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也尝试着探寻新的诗歌分析方法的养成,明确课题实验的意义,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渐摸索让学生进入诗歌的分析的佳境,巩固课题实验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