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并背诵。2、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词大意。3、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想象意境,领会诗情,品读诗句,背诵积累语言。教学难点: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词人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流程:课前积累一、复习导入回顾第一课时学习的前两首古诗,指名,生背诵。导入新课:在诗人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江南两岸的春风;而到了诗人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三首,看看在作者的心中,乡愁又是什么呢?板书课题:长相思二、师生探究学习(一)检查预习师指名读词,检查学生字音是否正确,尝试让学生读出词的节奏。生齐读。(二)精读词作,体会情感
1、回忆学习前两首古诗的方法:结合书下注解了解诗意;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反复朗读体会作者情感;抓住重点字词理解诗意。结合课前制定的学习目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和小组伙伴们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生自由读,小组讨论学习。生汇报。师适时给学生方法的指导和评价。学习词的上阕,理解词意,体会情感。师:大队人马翻山越岭,登舟涉水,走了一程又一程,那一座座山,是怎样的山啊?那一条条河又是怎样的河啊?师:(补充资料)这一路真是充满险阻。是呀,康熙21年,纳兰性德一行人随皇上从北京出发,他们初春时节出发,如今已到隆冬时节,这期间,他们岂止是翻过一座山,跨过一条河,这山一程,水一程是一条怎样的征途啊!(播放课件)你们从这山一程水一程中体会到了什么呢?生带着感受读一读透过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士兵们翻山越岭,跋山涉水的画面。生补充(读一读)师:不曾入眠的何止纳兰性德一人,夜深人静的时候,正是想家的时候......谁愿意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这一句?生读文。师:“夜深千帐灯’是壮丽的,但千帐灯下照着的是多少颗思乡的心啊!同学们带着感受一起读一读吧!生齐读。师:到此处是词的上阕,短短的几个字,但意义深远,给我们带来想象的空间,古人的词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啊!学习词的下阕。生汇报,组内组间互相补充。
师:在这边塞苦寒之地,又是暴风雪肆虐的露营之夜,此时的纳兰性德,身在这遥远的塞外,可是他的心却在——生齐说:故园。(板书)(三)升华情感师:在纳兰性德的心中,在纳兰性德的记忆中,他的家乡,他的故园,又该是怎样的呢?课件播放。音乐,诗词,画面“记当时,垂柳丝。花枝,满庭蝴蝶儿”。此时此刻,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呢?生展开想象交流。生仿佛看到了纳兰和儿女在庭院中嬉戏;纳兰与朋友喝酒吟诗,无比畅快;晴朗的天气,妻子正为纳兰绣着锦缎;......师:是呀,在纳兰性德的心中,故园就是草长莺飞二月天的美景;(课件出示此句,生仿说故园就是:)师:然而,这美好而浪漫的画面和场景,却在现实中破碎,在征途中破碎。师:这里没有香喷喷的饭菜,有的只是——生读师:这里没有鸟语花香,有的只是——生读这里没有皎洁的月光,有的只是——生读这里没有与朋友喝酒吟诗的痛快,有的只是——生读这里更没有家人亲切的关怀和问候,有的只是——生读师:此刻,同学们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一颗心?(孤独,思念,破碎,痛苦,伤感......)师: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读懂了这首词。指导三首古诗词的表达方式的不同。
(四)小结出示纳兰写的另一首词,在《菩萨蛮》这首词中,(课件出示: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音乐)师:长亭外,杨柳依依,他的家人深情地问他——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古道边,芳草萋萋,他的朋友深情地问他——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风雪中,寒风瑟瑟,孤独的纳兰也曾问自己——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什么是轻离别呢?可是,纳兰真的是轻离别吗?身为皇上身边一等侍卫,纳兰多么不想离开家乡,可是重任在肩,责任如山,他是不得不离,不得不别啊!这又怎是轻离别呢!圣旨铁定,君命难为,他只能——生齐读: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为了报效朝廷,建功立业,他只能——生齐读: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就这样,纳兰将自己思念家乡的孤独和寂寞化作了千古传唱的《长相思》。让我们跟随作者的心,一起吟诵这首《长相思》吧。师:山水相隔,隔不断思乡情;鸿雁传书,表不尽思乡意;风雪聒耳,吹不断思乡情。让我们一起在音乐的陪伴声中铭记这千古名作《长相思》吧!三、延伸学习简介纳兰词的地位,推荐阅读《纳兰词》。
纳兰性德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在词坛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之地。王国维就给其极高赞扬:“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课后,同学们若有兴趣,不妨读读他的《纳兰词》。板书:长相思清·纳兰性德身在征途心系故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