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李煜(937-978)字重光,南唐的最后一个皇帝,世称李后主。在位15年,他的统治加速了南唐的灭亡。可见,他是一个失败的政治家。同时,他擅长诗词书画,精通音律,还是一个优秀的艺术家。作为一个亡国之君,李后主是不称职的也没有什么可称赞,可是作为一个词人,李煜给后人留下许多血泪文字,千古传诵。是五代时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所以后人写诗这样评价他:“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作者简介
其词大体以南唐灭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以描写宫廷逸乐生活为主,风情绮丽,清靡婉转。后期词则多追忆往事,伤怀故国,风格沉郁苍凉。语言自然精练,境界开阔,词风疏朗,与晚唐以来的香艳词风颇见异趣。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丰富了词的艺术手段,在词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薄命君王,绝代词人
小楼昨夜又东风,“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东风”是什么意思?
东风,是春风。表示季节更替“又”则说明时光飞逝,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渐破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改变的只是“朱颜”吗?地位:一国之君为阶下之囚心情:尊荣显贵到忍辱蒙羞朱颜:日渐衰老,不复当年的神韵风采
他为何选择“雕阑玉砌”这个意象?“只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雕阑:雕花的栏杆。玉砌:如玉的石阶。这是李煜最熟悉的地方,留下他无数次的欢歌笑语和许多美好的回忆。那富丽堂的宫殿,应该依然存在吧,所不同的是物是人非,宫殿依旧,而他已从一国之君变成了阶下囚。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叹惋语气,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无限感叹
欣赏品味:“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愁——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长流不断无穷无尽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设问、比喻、夸张。愁思像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写出了愁思之多之深;又像春水之昼夜不停,无穷无尽,写出了愁思的绵长不绝。化抽象为具体,将抽象感情具体化形象化
李煜用“一江春水向东流”来比喻他的愁,那么他是为什么而愁?请结合全词内容和李煜身世概括。“东流”有可能是双关,水流向东或南唐故都金陵(南京)在东南方向。1、亡国之痛,作为帝王不能保住国家的后悔自责,沦为阶下囚的痛苦,对自由尊严和安逸生活的留恋,前途无望的心灰意冷……亡国之君所特有的感情,比普通人的愁更丰富,更深远。2、故国之思:李煜的词,是在汴京被拘禁中写的,他看不到长江,长江成为他怀念故国的一部分。
虚实结合,情景交融春花秋月实小楼“物是”东风(自然永恒)明月景往事虚故国“人非”雕阑玉砌(人生无常)朱颜一江春水情
上片实景:春花秋月“何时了”眼前景物:登楼远望“又东风”虚写:回忆故国“不堪回首”虚写:回忆往事“知多少”韶光易逝悲时光消逝亡国之恨恨故国凄凉物是人非愁下片虚写:雕栏玉砌“应犹在”朱颜已改人事非发问:愁思如水“向东流”愁悲恨
这首词通篇采用一问一答、自问自答、问起答结的构架,在这个构架中形成了三组对比。
永恒的“春花秋月”今非昔比的“往事”年年到来的“东风”不堪回首的“故国”应犹在的“雕栏玉砌”已改的“朱颜”不变的“外物”巨变的“人事”物是人非之痛
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朱颜改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宇宙永恒不变人生短暂无常物是人非故国之思亡国之恨三度对比情景交融主旨以乐景写哀情
法国作家缪塞尔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尼采说:“在所有文学作品中,我尤其喜欢那些用血写出来的文字。”
唐教坊曲,初咏项羽的宠姬虞美人而得名。虞姬,项羽的宠姬,常随项羽出征各地。虞美人是后世对虞姬的称呼,秦末人,姓虞。貌美,善剑舞。公元前202年,项羽被刘邦军队围于垓下。夜饮中,项羽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美人虞姬和之:汉军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虞美人
唐一无名氏根据项羽和虞姬的悲剧故事写了一首《虞美人》,词牌名便源于此。因李煜填此词的名句,又名“一江春水”,此外又名“玉壶冰”等。在四面楚歌中,项羽拔剑自刎,虞姬亦拔剑自刎。后来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虞美人
“愁”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家之苦“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作者是如何表现“愁”的?
春花秋月,美景当前,谁人不怜,但作者为何偏偏诘问苍天“何时了”呢?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是对他的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以乐景写哀情
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帝王尊荣等.精神层面上的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做帝王时的一切的快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