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之美》教学设计教师:静超教学目标1.会认“窠、旷”等6个生字,会写“黎、晕”等9个生字,会写“黎明、红晕、彩云”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3.学习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描写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按照时间顺序描写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窠、旷”等6个生字,会写“黎、晕”等9个生字,会写“黎明、红晕、彩云”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容。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同学们,一年有几个季节?分别是什么?每个季节有什么特点?生说自己喜欢的季节及其特点,师加以点拨。我们看看日本作家清少纳言笔下的四季是怎样的。请我们打开书,翻到90页,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师板书课题。板书:四季之美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提起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出示课件)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2.小组活动,大家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并在小组交流。3.小组长检查小组每个同学对生字的识记和理解情况,并及时向老师汇报。4.每个小组在向老师汇报学习生字的结果时,要总结出本小组的识字方法。生汇报识字情况,并总结识字方法。【设计意图:让学生们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生字词,在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三、初读课文,把握课文容。(出示课件)1.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容。2.全文总共有四段,每段的段意是什么?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这篇文章描写了四季不同的美景。作者抓住每个季节不同的美景进行描写。板书:春天----黎明夏天----夜晚秋天----黄昏冬天----早晨【设计意图: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从而理解课文容。用这种方法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的美。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出示课件)
师进行朗读指导: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出感情。这篇文章描写的是四季之美,表达的是作者对四季之美的喜爱之情。因此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要把这种喜爱的情感读出来。我们要通过轻重读的变化、语速快慢的改变,来表达情感。下面,我们读课文,看谁读得好。2.生自由读课文。3.小组读课文,推荐读得好的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读。其他同学及时做出评价。【设计意图:这篇文章写得很美,在朗读中要把这种美体现出来,因此朗读指导非常重要。教师对朗读进行指导,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同时也有利于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把握主要容和产生美的感受。】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明白了这篇文章的主要容,并且通过朗读,达到了对课文容的熟悉。这节课还是有所收获的。六、布置作业。(出示课件)1.掌握课后生字词。2.背诵课文。3.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体现的四季之美。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2.学习本文按照时间顺序的写作方法。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四季之美》这篇文章。板书:四季之美2.听写词语。(出示课件)黎明红晕漆黑夜幕降临愈发心旷神怡闲逸和谐扫兴
【设计意图:设置复习这个环节,能检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为进行新课做准备。】二、深读课文,体会四季之美1.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春天的美体现在哪里?作者写这一部分用了怎样的写法?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作者认为春天最美的是黎明。作者描写了春天黎明的动态变化,描绘出春天特有的特点,体现出春天的动态美。板书:春天----黎明(颜色的变化)鱼肚白-----微微的红晕---红紫红紫的彩云2.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抓住了夏天哪些景物,体现出夏天怎样的特点。(出示课件)生总结,汇报板书:夏天----夜晚(萤火虫的动态)夏夜萤火虫----迷人3.读第三自然段,说说秋天的美体现在哪里。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板书:秋天---黄昏(鸟儿们的动态)乌鸦归巢成群大雁大自然的各种声音4.读第四自然段,说说冬天美在哪里,你的心情怎样。(出示课件)生总结,汇报板书:冬天早晨----落雪----闲逸师总结:分析课文,我们发现,作者笔下的四季和我们常接触到的描写四季的文章不同。作者在描写四季之美的时候,只是抓住每个季节最具有代表性的美。【设计意图:在朗读的过程过阅读重点句子来品味四季之美,让学生获得美的感受。】三、探讨写作顺序。(出示课件)
我们再一次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采用什么顺序来描写的?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描写的。是从“春、夏、秋、冬”这四个词语看出来的。板书:时间顺序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这篇文章就是用时间顺序来介绍的。我们常用的写作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这两种。介绍事物的发展,一般用时间顺序;介绍物体不同部位的情况,适合用空间顺序。我们在写作的时候,要根据所写容来确定写作的顺序。(出示课件)【设计意图:探讨写作顺序,对学生习作进行指导,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四、布置作业。试着用时间顺序写一写你喜欢的植物的成长过程。【设计意图: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写作中,提高写作能力。】板书设计春天----黎明(颜色的变化)四季之美夏天----夜晚(萤火虫的动态)时间顺序秋天----黄昏(鸟儿们的动态)冬天----早晨(落雪—闲适)教学反思:《四季之美》的作者清少纳言心性敏感,对外界事物感受力强,同时又充满女性的宽厚慈爱,因此,到了她的笔下,她选择了与春夏秋冬四季相对应的,她认为最美的四个时刻:黎明、夜晚、黄昏、早晨来咏唱。“春天——黎明”动人的是色彩的美,天空的柔和与云彩的鲜亮互相映衬。“夏天——夜晚”迷人的是萤火虫的翩翩飞舞,月夜、暗夜、雨夜都无妨,哪怕是星星点点朦胧的微光也足够唤起美的感觉。“秋天——黄昏”感人的是夕阳照山时的点点归鸦和比翼联飞的雁字,还有风声虫鸣的合唱。“冬天——早晨”
可人的是手捧温暖炭火的心情,这是下雪时、下霜时,甚至无雪无霜时都需要的。四时琐屑,信笔写来,春天的柔和,夏天的有趣,秋天的温暖,冬天的和谐,都细腻真挚,溢于言表。不是一个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人是不会写出如此文字的。执教本课之后,我觉得之所以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充分尊重语文学习的规律。语文学习学什么,这是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该思考的。我想:一是应该学习语言,积累语言。通过学习积累,来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如在第一步骤中要求学生在自读时勾画出自己喜爱的词语和句子,学生品读和思考的同时,有一个让语言化的过程,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二是应该和作者对话,与作者进行交流,就是感受作者通过文字语言所表达出来的思想和情感,让学生通过学习来积累思想,提高认识。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是:“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强调重视语文的熏感染作用,注重教学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就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体验。”关注学生在阅读中对文本情境产生的”独特体验”,是发展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三是作为中学语文阶段的学习,也要了解和认识一些写作方法,来帮助学生提高表达能力。本课主要是让学生来感受课文的语言美、理解作者对四季的赞美对生活的热爱和认识课文融情入景的写作特色。目标明确,这样使得本课的教学思路清晰,容丰富,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充分尊重课堂教学的本质。课堂教学的本质是组织学生学习,学习首先是一种经历,是一种身心活动的过程。而任何经历或者活动都不能脱离环境的影响,在课堂上的学习处于两种环境之中,一是外在相同的教学物质环境,如班级的布置等;二是在的各不相同的心理环境。教学就是要充分关注这两类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这一点每个教师都有深刻的认识,但是如何在课堂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应该是目前我们应该共同探讨的问题。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将所有的问题都定位在一个出发点上,那就是:你在阅读了文章之后,有哪些体验和感受。始终着眼于学生的体验和感受。这种体验和感受带有很强的主观性,不会存在统一的标准答案,不会束缚学生思维的手脚,在教学时也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充分的肯定,因而容易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也能从潜意识中给自己放松,积极思考,大胆表达,而不是用框架来束缚自己。这样他们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自然就容易理解课文了。三、充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本节课堂上,由于许多问题者是从学生的主观感受入手,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不会给学生带来压力,无论是成绩突出的学生还是一般的同学,他们都能畅所欲言。在课堂发言中,我有意识的将发言面扩大,充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思考,在他们发言结束合,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让他们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受到一定的激励。特别是在最后一个问题的回答上,成绩优秀的学生肯定能滔滔不绝的谈出自己对课文的感悟。但是我大胆的将问题的回答权给了那些从来没有发言的同学,他们由于在前面充分的参与了学习,因而也能够将自己的所得所感表达出来。这时的学习,学生没有了束缚,而是思维的活跃参与,感受的激烈碰撞,课文的学习在学生的充分参与时达到了课堂高潮。这时的迁移任务也自然而然的抛给了学生。他们会乘胜前进,将这种学习迁移阅读另一篇文章,从而形成一种能力。这样,通过本课的学习,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发展。但是,本堂课也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还未深入到语言的部展开激烈的讨论,对课文的容把握不深。如:“夕阳照西山时,感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儿,在高空中比翼联飞,更是叫人感动。”此处作者是着眼于“美”的角度来开掘的。用“夕阳西照”作为背景,对归鸦那种急于回窠的情景加以烘托,在这种司空见惯的自然景致中,融入了作者情感的体验,突出了自然景观的在韵致。特别是下文一个“更”字,更强化了作者对秋景的体验。如果教学中以能抓住这些关键词句来深入的分析,学生的感悟一定会上台阶。叶圣先生说:“文学鉴赏还得从透彻地了解语言入手。”
我们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注重了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提升语感。才能让学生通过文学的桥梁和作者的心情契合。只有将学生置于具体教材的特定环境中,着力抓住极富表现力的关键词语进行反复品味,了解作者表达中所独具的匠心。才能通过一篇篇课文的学习,把学生的阅读能力向着一个较高层次推进。二是不能为求新而忽视求真。在鼓励学生创造性阅读时,要从“求真”的角度出发,准确地解读文本。例如有位同学说:在读到“夕阳西沉,夜幕降临”时,我感到了回家的渴望。更想到了在苍茫的暮色中,一个孤独的游子伫立于寒风之中,望着渐渐地下沉的夕阳。和愈来愈浓的暮色勾起的苍凉之感。当时马上就有同学附和到:“杜鹃声里斜阳暮”。我马上对这位同学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说他敢于联想和想象,进行创造性的阅读。但在反思时发现,作者是怀着一种喜爱之情来写斜阳的。在本段开头作者就说:秋天最美是黄昏。而本句也是这样写道: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叫人心旷神怡。这里再次用“心旷神怡”写出了自己的喜悦之情。由此看来,学生对于文本的解读是难以真实准确地反映作者的心情的。而我为了肯定学生的创造而忽视了“求真”地解读文本。这样不利于学生从文本自身出发,实实在在的探求作者蕴含在语言之后的本义。丧失了作品的文本价值。因此,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虽然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我们倡导读者与文本展开对话,但创造不等于想象,而应以求真的理性为前提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