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虞美人》的概念整合解读
加入VIP免费下载

对《虞美人》的概念整合解读

ID:928126

大小:59.5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对《虞美人》的概念整合解读谢秋萍(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桂林541000)摘要:概念整合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核心范畴之一,对诗词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可将诗词研究从传统的美学、文体学解读上升到认知层面,是对以往诗词印象式审美批评的超越。在中国古典诗词的宝库当中,尤其在词的创作上,李煜可谓登峰造极,其绝名词《虞美人》则是一朵熠熠生辉的文学奇葩。在概念整合理论的观照下,以《虞美人》作为个案研究,基于单域整合、意象整合、虚实整合、隐喻整合维度对其进行文本解读,可促使对李煜诗词阅读研究的认知转向,为同类诗词的研究提供借鉴。.jyqkentalspace)、输入空间Ⅱ(inputspaceⅡ)或称目标心理空间(targetmentalspace)、整合空间(blendingspace)构成的四空间模式。由此将心理空间理论发展成了概念整合理论。 1996年,福氏又与长期合Turnner完整又清晰地建立了概念整合模型,并在1997年《思维与语言中的映射》(149-155)详细论证了四种空间的相互关系与作用。这个模型很好地解释了四个心理空间的映射方式:两个输入空间的相关内容与结构由类属空间决定并进一一对应关系的向合成空间的投射,之后这些相关内容和结构在合成空间进行“组合”、“完善”、“扩展”并产生层创结构。输入空间的对应关系皆由跨空间映射完成,其结构选择性地被映射到合成空间,合成空间通过组合、完善和扩展而不断发展,并可能投射到推理与其他结构的输入,归结而言,概念整合的四个空间彼此联系,相互作用,由此构成了概念整合网络。1998年,Fauconnier与Turnner又提出了概念整合网络的四种类型:简单型、镜像型、单域型和双域型。本文就概念整合为理论框架,以《虞美人》为语料,经过分析解读,从而阐述李煜情感表达的动态过程,为古诗词的赏析提供新视角。三、对《虞美人》的概念整合分析(一)单域整合按照概念整合网络分类理论分析,李煜在《虞美人》中用到的概念合成是单域型的:尽管输入空间的内容和结构是多样的,但是并非所有的内容和结构都被投射到合成空间,而是仅有一个输入空间的组织框架在合成空间进行扩展。尽管《虞美人》中标题“虞美人”空间组织结构内容包含了三个方面:1.人名。《汉书·项籍传》最先出现了“虞”姓美人的记载。《史记· 项羽本经》中描述到:虞美人,秦末人,是楚霸王项羽的宠妃虞姬的称呼。虞姬貌美,善剑舞,与项羽伉俪情深,已近形影不离。楚汉大战之际,项羽被困于垓下,兵孤粮尽,夜闻四面楚歌,以为楚地尽失,举杯饮酒中,对着虞姬唱起悲壮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闻歌而为楚霸王起舞,含泪唱﹕“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义气尽,贱妾何聊生。”歌罢,拔剑自刎,死后葬于垓下。2.植物名。在古代,人们赋予了这种“虞美人”这种植物以传奇的色彩。据传,在楚汉大战中,霸王项羽兵败垓下穷途末路之时,虞姬为了绝项羽后顾之忧,使其不受拖累而成功渡过乌江,虞姬愤然拔剑自刎——这是何等英烈的壮举。但凡是壮举,人们总是喜欢借助实物或传奇事件进行祭奠和缅怀。恰巧在虞姬命陨之地,一种艳丽的花朵绚丽绽放,人们便以“虞美人”命名之,以示对虞姬美貌和壮举的纪念。因此,“虞美人”尽管只是一种植物,但是却与美艳佳人“虞姬”有关联。因为霸王兵败、虞姬自刎的故事,虞美人的花语就携带了生离死别、悲歌的寓意。3.词牌名。“虞美人” 最先是南曲南吕宫、北曲正宫中较为常见的字句格律的引子。最初是为了歌咏虞姬而作,所以曲调的亦以《虞美人》命名。由于曲牌《虞美人》平仄相对,韵味十足,因此对唐教坊曲的影响相当深远,以后亦有更多的词引用该词牌。尽管“虞美人”的三种组织结构和虞姬都具有密切的关系,但是李煜的词中“虞美人”这个标题的涵义仅仅是其作为词牌名的输入空间结构投射在整合空间成为了两仄韵转两平韵的词牌,构成了可配乐歌唱形成固定曲调的音韵基调。(二)意象整合“意”是内在的抽象的意境,“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与“象”的有机结合构成了“意象”。从概念整合的角度而言,“意象”的构造就是把“意”与“象”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复合空间研究,也就是概念整合空间。意象是人类对世界的体验所形成的前概念意象组成,是概念形成和扩展的基础。《虞美人》构造了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故国明月共五种意象,勾画了词人李煜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移情入境的意境。按照FauconnierTurnner的四空间整合模式,《虞美人》中的五种意象属于源心理空间的范畴;意象的涵义被映射到目标心理空间。这些意象在两个输入空间之间的映射机制为:、a“春花”aacute;季节更替;b“秋月”bacute;团圆;、c“小楼”cacute;限制自由的处所;d“东风dacute;春天的气息;e“故国明月”eacute;怀念故乡、怀念亲人。输入空间I的内容a—e及输入空间Ⅱa— eacute;分别向类属空间发生投射,两者依据自身在类属空间内容与结构在合成空间组合、完善、扩展成为意象的层创结构。借助《虞美人》意象的四空间映射模式,可以更好地把握李煜的情感表达。我们知道,“春花秋月”无疑是自然美景。然而美艳芬芳的春花,皓皓秋月,不也正是自然时序变幻的象征吗?但是词人李煜只看见人生的无常。春花秋月常相似,而词人由于从国君沦落为阶下囚,往昔的快乐已经随风而去。春花秋月如此美好的事物,反衬了词人当前极度落魄的现状。词人虽名为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其与爱妻小周后周嘉敏呎尺天涯却不得相见。于李煜而言,“春花秋月”已经成为了一种讽刺,一种情感的折磨,所以希望此景早早结束。“东风”表示季节更替,“又”字作为“小楼”与“东风”的衔接字眼,自然界的良辰美景,也会被人的惆怅情绪所掩盖。究其缘由,即使词人怀旧情怀的升腾而起,思念故国的苦楚令其内心隐隐作痛。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季节的变化深化了李煜无限的时世变迁的感慨,映衬了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的现实。 然而春花秋月,并不以他的意志为转移,照样周而复地出现,东风又不期而至。自然的风月花草,也都曾经出现在李煜身为国君的年代,是南唐故国江山壮丽的图景之一。而如今,春天依然如期而至,“小楼”、“东风”却不再是闲情雅致时候的美的享受,却反而是引起“不堪回首”的嗟叹的导火索。“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故国明月”固然都是曾经在故都金陵所见过的景,源心理空间及目标心理空间的内容都是不变的,但是类属空间的投射内容已经演变成为了都被映射成:伴随着自然时序的变化,又一年的春风吹拂,花儿又将绽放。但是人精神上的痛苦,却没有像自然景色一样被更新。反而,这种痛苦总是持续不断,使被囚居他乡,不再被珠围翠绕的琼楼玉宇所包围,“普天之下莫非黄土”、“一呼百应”的帝王生活不复还的苦楚难以派遣,词人如何不触景生情,如何能寐?(三)虚实整合虚景和实景相互映衬的巧妙构思地体现了李煜的作词的心境。虚景当中的“往事”、“故国”、“雕栏玉砌”、“朱颜”和“一江春水”构成了关于心理空间的内容,这些内容则是南唐故国的的景色。“春花秋月”、“小楼”、“东风”和“明月”的实景空间与回忆空间相互映衬,同时也构成了鲜明的对比,演绎了“物是人非”的自然永恒和人生无常的翻天覆地变化。“往事知多少?”的“往事” 几乎涵盖了回忆空间的内容,其输入空间的范畴非常宽泛,我们要配以李煜的人物传记才能深入解读其映射内容。李煜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奢华,词的题材相当狭隘,大多涉及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其作词风格绮丽柔靡,不脱“花间”习气。亡国后,他“日夕以泪洗面”,做出了泣血以歌的婉转哀怨绝唱,意境深邃,多表达思乡之情、亡国之恨。可见,“往事”可指李煜的人生抱负、个人情感经历、身世经历、政治生涯等。物质上,“往事”指李煜尊为皇帝时候锦衣玉食、后宫佳丽簇拥欢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高坐庙堂,万臣俯首膜拜的一国之君的尊荣富贵的生活;精神上,“往事”包括欢乐、自由的享受、尊严的获得、生存的安全感的保障。“雕栏玉砌”的输入空间是故都金陵的建筑物。“朱颜”指代后宫佳丽的容颜、词人的容颜,国家的容颜。一个“改”字,道出了类属空间所指代的词人境况的转变。“改”的内容包含了虚实景象,并且是美好事物和美好生活向衰败的转变。词人往昔宫殿的颜色——朱红,已经陈旧褪变,宫中红粉佳人的容颜也逐渐衰老,魅力不再。所谓国土更姓、山河易色呀,好一片物是人非的景象。李后主的感受,无非惆怅不堪。 虚实两个输入空间最终实现了有选择地向整合空间映射,表达了词人李煜江山易主的深沉的亡国之痛。通过虚实空间整合的解读,可以透析到李煜作为一个亡国之君的痛楚,以词陈情,固然是人之常态。但是李后主毕竟曾经是一国之君,难免有复国之念。宋太祖为绝后患,顺《虞美人》表达的“东归故国”之意,因此鸩毒李煜,一代文章圣手的性命就此被断送。(四)隐喻整合词的末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浸染了李煜的泣血之愁,这一字一泪,泣以血歌。这种愁的内涵有: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乡之苦,但是这种愁的情感原本是抽象没有具体形态的。却新奇地把愁隐喻为一江春水,江水奔腾流淌,一泻千里,写出了愁绪得深广、多;此外,愁情是抽象的,没有体积,没有重量,而江水是有形可感的,李煜把抽象的愁绪化为有形的春水,昼夜不停,长流不息,无穷无尽,写出了愁绪的连绵不绝、无尽无休。“愁”的隐喻把无形的愁思赋在有形的流水上,有深度有力度地表达了感情,“暗恨”变为“悲恨激动” ,有不顾一切的感情冲动。长江是故国的标志性景观,以此寄托怀念故国的愁思,情感更显真挚。此外,词人还把这种愁丝形象化,具体可感。尽管愁作为一种情绪,只可感觉而不可摸不可触,其内涵也没有明确说明。但是通过隐喻整合,愁思的真实内涵有了外在和内在的形态:愁像长江里的春水一样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又如水一样延绵不绝。在此,李煜使用的是概念隐喻的方式,把忧愁隐喻成为可以丈量的事物,所以才发出了“几多愁”的反问。这里的两个输入空间分别为忧愁与可丈量的事物,类属空间的内容为可随着不断淤积变得越来越多的惆怅,可知可感、可触可摸。在此,对“愁”的隐喻过程即使概念整合得过程:这里的两个输入空间是忧愁与向东流去的春江水,类属空间的内容是连绵不绝流动的液体,合成空间的内容是绵绵不断的忧愁是向东流去的春江水这一隐喻。四、结语本文从概念整合的理论角度对《虞美人》进行解读,挖掘了该首词的单域整合、意象整合、虚实整合、隐喻整合的内在理据。由于概念整合理论的渗入,《虞美人》的审美意义在理据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深入挖掘,促使了诗词阅读研究的理据转向,是文学研究本体论意义上的提升。当然,对《虞美人》一词的理据研究只是探析了李煜诗词创作的冰山一角,意欲更全面地理解和赏析李煜的作品,亦或是理解同类诗词,则还有待进行更多、更深入的理论切入。.jyqkp;Turnner,M.BlendingasCentralProcessofGrammar[A]Goldberg,A.ConceptualStructure,Discourse,andLanguage[C].Stanford:Centerfor theStudyofLanguageandInformation,1996.〔2〕Fauconnier,Gilles([1985]1994)MentalSpace.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3〕Fauconnier.G.Turnner,(1998a)ConceptualIntegrationNetp;Turnner,MappingsinThoughtandlanguage[M].Cambridge:CUP,1997.〔5〕Lakoff,G.Johnson,M.Metaphors].Chicago:ChicagoUniversityPress,1980.〔6〕班固.汉书高帝纪下[M].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78.〔7〕李志远.认知诗学视阈的李煜后期词作解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7):112-114.〔8〕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82.〔9〕王国维.人间词·人间词话[M].杭州:浙江出版社,2006.89.〔10〕郑福田.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词情感特征说略[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06):31-36.(责任编辑徐阳)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