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角度浅谈李煜《虞美人》中转喻
加入VIP免费下载

从认知角度浅谈李煜《虞美人》中转喻

ID:928559

大小:65.5 KB

页数:7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从认知角度浅谈李煜《虞美人》中转喻[摘要]认知语言学认为,转喻不仅是一种修辞,而且是一种思维和行为方式,是一个在同一个“理想认知模式”(ICM)内用一个概念实体作为工具,为另一个代表认知目标的概念实体提供心理途径的认知过程。本文利用Radden,G&乙Kovecses提出的转喻的七种典型ICM,探讨了李煜《虞美人》中的转喻类型及其在本词中表达情感的意义。[关键词]认知转喻虞美人理想认知模式[中图分类号]120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1-0047-02李煜,南唐第三任国君,史称李后主。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虞美人》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主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往事的无限留恋,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因此此词成了李煜的绝笔。本词虽短小,共四句,但却有八处运用了转喻,它们是本词中情感表达和审美的基石。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观点出发,结合转喻的认知模式,探讨这首《虞美人》中的转喻类型及意义。一、转喻的定义“转喻(metonymy)"源于拉丁文denominatio,在希 腊语中意思是“改变名称”(achangeofname),即用一物来代替另一物(oneentityisbeingusedtorefertoanother)o[1]转喻研究可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时代,在其论著《诗学》里,转喻是一种修辞格,用以描述难以命名的事物时借用与之相近、相邻的事物来表达。以Lakoff&Johnson为代表的认知语言学家则认为转喻是人类认识世界,对各种现象进行感知、思考和推理的过程。转喻是一种认知方式和现象。[2]转喻的研究由修辞拓展到语言本体论的层面。Panther&Radden在转喻的定义中提到了理想化认知模型(ICM),认为转喻是一个概念现象,是某一概念实体提供达到另一概念实体的操作途径。[3]二、理想认知模式框架下的转喻分类理想认知模式(ICM)在转喻的理解和生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交际双方只有拥有相同或相似的ICM,交际才能顺利进行。理想认知模式是对人类生活的经历和行为方式高度概括,为人类认知世界提供了一个简约的、理想化的认知框架。也就是说,它能为我们的言语活动和行为提供 一个参照。[4]Radden,G和Z.Kovec-以理想化认知模型为框架,将转喻大致可分为以下七种类型:1•事物一部分ICM转喻;2.范围ICM(scaleICM);3.构成转喻ICM;4.事件ICM转喻;5.范畴一成员ICM转喻;6.范畴一特性ICM转喻等;7•缩减ICM。[5]本文即采用这种分类方式对李煜《虞美人》中的转喻进行归纳与分析。三、《虞美人》中的转喻推理本词中整个框架和其部分之间的转喻映现主要分为四种类型,它们是事物与部分之间的转喻,范畴和其特征之间的转喻,构成转喻,范疇和成员之间的转喻。(一)事物与部分之间的转喻事物一部分ICM转喻又分为两种形式的次转喻:整体代部分和部分代整体。词中有两次运用了'‘部分代替整体”的转喻模式,第一次出现在"春花秋月何时了”中。一年之中最美的季节是春秋两季,而春天最具代表性的是鲜花,秋天最能引人们共鸣的是秋月,所以作者运用了“春花秋月”代指世间美好的事物。“问君能有几多愁”,面对春花秋月,李煜应该是苦辣酸甜都有,更多的悔恨吧,可是面对''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现状,只有忍辱偷生,不敢直言,所以用“愁”字来表达自己旦夕祸福无法掌控的悲伤。词中还有整体代部分的转喻,如"往事知多少”,"往事”的内容很丰富,可以泛指他做帝王时的后宫佳丽的簇拥、高坐庙堂、 万首称臣的尊严以及为所欲为的自由等,也有“仓皇辞庙日,垂泪对宫娥”的惨状,但这里倾向于那些美好欢愉的场景。(二)范畴与特征之间的转喻范畴一特性ICM转喻由范畴代特性转喻和特性代范畴转喻构成。用jierk表示stupidity使用整体范畴表示其主要特征,而用black专指blackpeople则是主要特征替代整个范畴。词中出现了三处由特性来替代整个范畴的地方,如“东风”,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经常用东风指代春风,如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这是由于,一般春天时,中国多吹东南季风。"故国”指代南唐,“故”有失去、旧的意思,因为国已破,恢复无望,南唐已成为历史。“只是朱颜改”,"朱”在古代多指红色,古代女子喜欢用胭脂水粉,脸色红润为美,“冲冠一怒为红颜”,所以,此句中的“朱颜”本指代健康的脸庞,这里则指代养尊处优的生活。(三)构成转喻事物是由材料、物质构成的整体。这种转喻类型中,事物可代表它所含的物质和材料,材料、物质也可以表示其构成的事物整体。“雕栏玉砌应犹在”,古代皇宫多用汉白玉为建筑材料,诗人用“雕栏玉砌”指代南唐都城的皇宫。 (四)范畴一成员之间的转喻范畴一成员ICM转喻包括两种即范畴代成员和成员代范畴。例如,英语国家通常用“aspirin"转指[止痛片]整个范畴,用pill转指该范畴内成员"避孕药"。词中"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中的“江”,就是范畴代成员。“江”泛指大河,而这里指的是长江。因为南唐建都金陵,金陵即是今天的南京,作者当时所描述的是故国的景物,所以此处应指长江。四、转喻与本词的情感表达转喻是用突显、易感知、易记忆、易辨认的部分代替整体或其他部分,或用具有完型感知的整体代替部分的认知过程。[6]既然转喻能够以事物最显著最容易让人记忆的特点来指代该事物,那么使用转喻的语言很自然地具有言简意赅的特点。[7]中国古典诗词特点就是要求用最少的文字勾勒出无限的想象空间,用最简洁的语言传达出深沉的情感。诗人在词中运用春花、秋月、往事、东风、故国、雕栏、朱颜、江水等事物和我们生活密不可分的,既给人视觉又有触觉的感受,故而其篇幅虽然短小,但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让人读后心有戚戚,缠绵反侧,深深体会到诗人的亡国之痛和前途未卜之悲。因此,可以说本词是转喻和中国古典诗词结合的典范。五、结束语 本文在Radden和Kovecses提出的转喻认知模式基础上对李煜的《虞美人》进行了探讨,说明诗词中的转喻不仅是纯粹的修辞方式,更是诗人传情达意的重要途径,是认识和思考事物时的一种认知方式。从认知角度分析转喻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和阐释力,旨在说明认知理论有助于对中国古典诗词的解读o[8]【参考文献】[1]Lakoff&Johnson.Metaphorsweliveby[M]・Chicago:ChicagoUniversitypress,1980:36・[2]Lakoff&Johnson.Metaphorsweliveby[M]・Chicago:ChicagoUniversitypress,1980:37-40.[3]Panther,K・&Radden,G・MetonymyinLanguageandThought[C]・Amsterdam:JohnBenjaminsPublishingCompany,1999:17-23.[4]张冰•从认知的角度来看《琵琶行》中的转喻[J].华章,2009(02).[5]李福印•认知语言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2・ [1]沈志和.《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认知分析[J]•大家,2011(04).[2]张久全.转喻的认知阐释[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2011(01).[3]朱珠芬.中国古典诗词中转喻认知模式的研究一一以李清照的诗词为例[J]•商品与质量,2010(08).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