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教学设计本课时编写:南昌三中黄莎教材分析:虞美人(李煜)这首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据说这首词也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是李煜的绝命词。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教学目标:1、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2、 理解本文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和跌宕起伏的笔法。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诵读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情感。【教学难点】理解本词的艺术特色。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3、学生课前对《虞美人》进行背诵和简单是梳理。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代赵翼《论诗》),五七言的近体诗,经过唐三百年无数人的添砖加瓦,已成了一块嚼了无数遍的口香糖,再也难品出新的滋味了。这时,词成了文学的新宠。宋代文人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趋于完善、臻于完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我们来学习著名的《虞美人》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宋词有初步的了解,引发学生的兴趣二、作者简介李煜(937——978),五代时南唐国主。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尤以词著名,词尤为五代之冠,世称李后主。其前半生豪华奢侈,所写词多表现宫廷男女和离愁别绪.李煜聪颖过人,博通众艺,书法自创金错刀、摄襟书和拨镫书三体。画山水、墨竹、翎毛,皆清爽不俗,别为一格。又通晓音律,精别雅郑,既自度《念家山曲破》、《振金铃曲破》等曲,又曾与昭惠周后审订《霓裳羽衣曲》残谱。兼以富于藏书,精于鉴赏。诗文俱佳,词则尤负盛名。 其词大体以南唐灭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以描写宫廷逸乐生活为主,风情绮丽,清靡婉转。后期则多追忆往事,伤怀故国,风格沉郁苍凉。语言自然精练,境界开阔,词风疏朗,与晚唐以来的香艳词风颇见异趣。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丰富了词的艺术手段,在词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设计意图】让学生对了解李煜的生平经历和其词的特点,丰富学生文化知识,积累作文素材。三、写作背景975年宋军攻破南唐首都今陵(今南京),他被俘北上,囚居汴京(今河南开封)三年,后被宋太祖赵匡胤毒死。《虞美人》写于李后主被俘将死的前夕,是他的代表作。【设计意图】让学生对了解《虞美人》的创作背景,可以更好地体味诗人的情感。四、课文诵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把握节奏:“语气可于四字作逗,或上二下七,但终以一气呵成为佳。”找出韵脚:两韵一换ao~ong~ai~ou【设计意图】让学生对《虞美人》进行断句诵读,在诵读的基础上进行背诵,体会诗词的魅力。进一步体会作者情感。五、诗歌梳理
1、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内心痛苦。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是对他的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乐景衬哀情。2、往事知多少。——什么样的往事?江南旧事休重省【玉楼春】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3、小楼昨夜又东风为什么词人知道小楼东风?那么词人为什么凭栏?国破家亡,茕茕之身违命之名,苟延之苦4、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无限江山行未了,别时容易见时难。再回首一片荒芜,再回首恍然如梦5、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应——为什么用“应”?“改”的是谁的“朱颜”?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愁思像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写出了愁思的多;又像春水之昼夜不停,无穷无尽,写出了愁思的绵长。7、小结李煜的这首词字字血泪,发自内心,词人追惜年华、感慨人事变迁、哀叹命运,抒发了一位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设计意图】鉴赏本词的艺术特色。尤其是理解本文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和跌宕起伏的笔法。四、艺术特色1、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2、起伏跌宕的笔法3、表现手段,标新立异.【设计意图】有利于培养学生概括综合的能力,提升学生诗歌诵读的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