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掌握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结构特点。2、品味文章语句,揣摩在表达意义上的作用。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积极心态。教学重难点1、把握寻月过程中孩子的心理变化及其发展变化轨迹。2、理解月亮“印章”的深刻含义,体会一切从孩子眼中看出的意义。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积极心态。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请同学们回忆与月相关的文学作品或古诗句。学生背诵。教师: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与月相关的散文,看看文中的孩子们是怎么去寻月的?又获得了那些认识?2、学生介绍作者。贾平凹,1952年生于陕西省丹凤县一农民家庭。父亲为其取名贾李平,后图口音方便,便喊他为平娃。陕西话中,娃凹同音。从西北大学毕业后曾在陕西人民出版社担任过编辑,后调到西安文联从事专业创作。著有小说集《商州散记》、《天狗》;长篇小说《浮躁》、《废都》;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等。3、检查字词。二、整体感知课文1、教师:散文在结构上看似自由,但文中都有一条线索将文章的材料组织起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孩童们寻月的过程是怎样的?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心理有了怎样的发展变化?学生自行讨论并回答。A、时间——中秋的夜里;地点——“中堂里”,“院子里”,院子外;人物——奶奶、我和弟妹;事情——盼月、寻月、议月。B、屋中之月——院中之月——沙滩之月——寻月——赏月。
C、过程:镜中看月——院中望月--杯中“饮月”——河中寻月——眼瞳见月——沙滩议月。孩子的心理:失望——争执——人人拥有——处处都有——竟是这么多——满足。小结:寻月的过程正是童心升华的过程,是寻找美的过程。(要求学生能自圆其说便可,不强求唯一答案)2、品味语言:说说文中你最欣赏的句子,并谈谈你喜欢它的原因。三、深入研讨课文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对课文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和质疑。分组讨论课文内容。预设问题:1、课文开头写“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满足”,而结尾却说“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这是为什么?明确:不满足--在孩子的眼睛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那么新鲜好玩,发生的任何现象他都充满了好奇,他的心里有无数个为什么,总想打破沙锅问到底,所以对孩子来说,他们总是“不觉满足”的。(启发:孩子们做了哪些事情或经历了什么后,最后得到满足呢?)满足——孩子们在寻月的过程中得到了满足。在屋中的穿衣镜上看到了月亮,没多久,月亮在镜上消失了,孩子们很失望;(指名朗读)孩子们跑到院子里寻找月亮,“满院子的白光”“玉玉的、银银的”月亮“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寻月寻出了院门,在沙滩上、在每个人的眼睛里找到了月亮,他们陶醉在月色中,而且明白了月亮是属于每个人的。教师小结:在寻月的过程中,孩子们沐浴在皎洁的月光下,既欣赏到美丽的月色,又表达了纯真的愿望——美好的事物人人都享有。寻月的过程就是孩子们追求美的过程。2、“月亮是个好”,妹妹说的这句话如何理解?明确:“好”就是指美好的东西--月亮那么美丽和纯洁,给每个人都带来美的享受。(教师点拨:好是什么?月亮的好体现在哪里?)3、理解“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明确:一轮圆月衬着无边无际的天空,像一枚小小的印章盖在书本上,既然月亮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那无垠的天空也是属于我们的了。教师小结:月亮是美的,天空也是美的。无边无际的天空象征着世间所有美好的事物。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寻找到生活中的美,对美的追求,应该是人生的座右铭,对于你们是如此,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如此。4、奶奶这一形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奶奶”是文章中的关键人物,中秋之夜,她给孩子们讲述美好的传说故事,她引导孩子们赏月、寻月,最终让他们得到了心理上的最大满足,从而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教师:经过同学们的讨论分析,我们对课文内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现在,我想问一个问题——为什么文章要以月迹为标题?(月迹的含义)展开讨论明确:月迹可以理解为月亮在孩子心中留下的美好印迹;也可以理解为月的变化轨迹,寻月的过程就是寻找美的过程,它有轨迹。(让学生自己发挥)教师:无论哪种理解,最后都归纳到一点--“月迹”是美好的,寻月的过程就是寻找美的过程。5、这篇文章的语言富有生活气息和美感,你能谈谈你的看法吗?提示:贾平凹的散文以朴挚著称,不但寄寓的情感是朴实、真挚的,语言的运用上也毫不矫饰。①儿化音的使用。全文共有二十多处用了儿化音,使文章语言有了口语化、方言的特点,读起来亲切自然。②叠词的大量运用。全文共有十多处使用了叠词,写,出了各处的月光特点,读起来琅琅上口。如:“玉玉的、银银的”:亮如玉般温润,如银般灿烂,两个名词作形容词,也是一种比喻。“疏疏的”:枝叶不是很繁茂,银银的月光从枝叶缝隙里穿出,影影绰绰,幽静柔美。“酥酥的”:既有形状上的“碎”,又有触觉上的“软”,一个酒杯中荡漾着的月影被写得似乎可以触摸到,,q-以感觉得到。“款款地”:仿佛让人觉得月亮像一位美丽绝伦的少女迈着轻盈的步子缓缓走来,十分优雅。“袅袅的”:形容花香,将无形赋予有形,仿佛都能看到花香在空气中弥漫、缭绕的踪迹了。6、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你有怎样的感悟?提示:月亮是美的,天空也是美的。无边无际的天空象征着世间所有美好的事物。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寻找到生活中的美,对美的追求,应该是人生的座右铭,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如此。四、拓展迁移这篇文章与传统的吟咏月亮的诗文在思想感情上有什么不同?展开讨论。五、总结镜中看月,院中望月,杯中饮月,河中寻月,眼瞳见月,这些平常而熟悉的小事,作者写得如此妙趣横生,这缘于他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以及他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作业:
1、收集整理有关月亮的名篇名句。2、小练笔:我眼中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