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迹贾平凹
导入语:以“古人咏月”诗词歌赋导入新课:古往今来,大凡写月者,或“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抒发羁旅怀乡之情;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写睹月思人之意;或“春去秋来不相待,水中月色长不改”,感叹人生的短促,时光的流逝……而这篇散文抛却此窠臼,另辟蹊径,以孩童的心态、孩童的目光来展示、描绘中秋之月迹,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整体感知:找月孩童眼里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提示:1.圈出直接描写月亮的文句。2.画出体现孩子丰富想象力的文句。
整体感知:寻迹按时间顺序,概述孩童寻月的全过程。
月亮走,我也走:“我们”在哪些地方发现月亮的踪迹了呢?试着归纳每处月亮的特点。他们又有怎样的心理变化?
寻月之序月之踪迹月之特点第一处镜中行踪渐变第二处院中光亮第三处杯中小小、结实、可爱第四处河中第五处眼中小小大家来帮忙:(玉玉、银银、更大、更圆)(酥酥、可怜)(皎洁)
失望镜中月亮由圆而亏------羡慕、嫉妒以为月亮仅属三妹------越发觉得奇了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都觉得满足河中寻月、瞳中见月,“原来月亮竟是这么多的”------
明月照我心——共赏明月:研读课文,思考:文中哪些语句能体现此文所写的月亮是孩子们眼里的月亮呢?试着把它们找出来,谈谈你的理解。
我的例子:[原文]:“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改文]:“原来月亮是会动的,顺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移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赏析]:作者将月亮当作人来写,赋予月亮以脚,用“爬”这个动词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月亮变幻多姿的特点,体现了童心想象力的无比奇妙。
“你们说,月亮是个什么呢?”“月亮是。”弟弟说。“月亮是个。”妹妹说。我同意他们的话。……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吗?总结:寻月的历程也是孩子追寻美,并最终得到满足的心路历程。好我所要的印章明月照我心——[沙滩议月]:
合作探究(1)奶奶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这个形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这篇文章与传统的吟咏月亮的诗文在思想感情上有什么不同?
文中奶奶的作用是什么?解题思路:先看看奶奶做了哪些事情?对事情的发展有怎样的作用?当孩子们在院子里听故事,盼月亮出来时候,是她首先提醒“月亮进来了!”让孩子们看月亮。奶奶说:“它走了,------你们快出去寻月吧。”奶奶从屋里端了一壶甜酒出来------你们都有一个月亮哩!奶奶说:“月亮是每一个人的,它并没走,你们再去找吧。”奶奶是一个我们寻找美的过程中的引导者的形象.当。。。。。。。时候,是她。。。。。。
没有奶奶这个形象,就没有孩童的寻月、议月,就没有孩童心灵的升华。奶奶了解、爱护并有意于发展孩子的童心童真,自身对生活也充满了热情;奶奶又是一个高明的教育家,注重引导孩子关注外界,探索自然;奶奶注重调解孩子之间的矛盾纠纷,并将他们的心灵带进新的高尚境地
童年的心童年是什么?冰心奶奶说过:“童年是真中的梦,是梦中的真。”真也好,梦也罢,愿我们把童年永远珍藏,因为我们都曾有一颗追寻美的心,并至今延续,你感受到了吗?
怀古寻月: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