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周邦彦
苏幕遮·怀旧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近人俞平伯《唐宋词选释》考证,苏幕遮是波斯语的译音,原义为披在肩上的头巾。《苏幕遮》的曲名正是源于歌舞者的这种服饰,因而得名。
走近作者周邦彦(1057-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中国北宋词人,妙解音律,善于作词,羁旅愁思是他词作的重要题材,咏物也是周词的主要题材,周邦彦是继柳永之后北宋最有影响力的婉约派词人。周词语言富丽精工,音调和谐,讲究格律,被称为“词中老杜”,“词家之冠”。技法上成为婉约词的集大成者。周邦彦的词以富艳精工著称,但这首《苏幕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清新自然。
整体感知
思考:本词主要写了什么景?抒发的什么情?本词主要写的景是荷塘美景,抒发的是思乡之情。上阙写景,下阕抒情。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上片(写景)思考:上片的景中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感官上来讲,词人是从哪三个角度来描写这幅画的?
意象:沉香、鸟雀、初阳、荷叶、水面、荷花。画面:整幅画面清新自然,从容淡雅。·燎沉香,消溽暑。(嗅觉)。·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听觉)。·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视觉)。
燎香消暑图
(1)一开始写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和天气?炎热潮湿的夏季。从哪里看出来的?溽、暑作者心情如何?烦闷朗读的时候声音是低沉还是高亢?——低沉语速呢?——稍慢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图
鸟雀呼晴图呼:更显人性化,表现出小鸟欢快的叫声和活泼灵动的神态。把鸟儿们东张西望的神态表现得活灵活现。拟人的手法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有人说此二句有两个动词妙绝!试析妙在何处
与前两句相比诗人的感情有没有化?——有,变得欢快起来了。那又该怎么读?快速而又欢快地读。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风荷摇曳图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一个夏夜的早晨,天转晴了,作者信步来到室外,看到了一幅荷塘美景。这三句全是写荷的,因此读的时候要语势连贯,中音中速。读的时候要发挥想象,好象无边的荷塘美景就在你眼前。解释这三句词,并说明应该如何诵读。
大家还知道哪些写荷花的诗句?
1、泉眼无声细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2、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唐王昌龄《采莲曲》3、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4、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江南》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一一”把荷叶在水面上错落有致、疏密相间、高低起伏的层次感刻画得惟妙惟肖。“风”字动态美,把微风吹过荷塘,荷叶妩媚、娇羞的姿态不动声色地勾勒出来。“举”字写出了荷婷婷玉立的姿态,把荷茎修长挺立的精气神表现得淋漓尽致。王国维曾称道:“美成《苏幕遮》词,‘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试分析“荷之神理”体现在哪里。水面是水平的,“清圆”的荷叶以及荷叶上的雨滴是圆的,而亭亭玉立的荷茎又是垂直的。
望海潮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2、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随着荷叶的颤动,荷叶上的水珠便如晶莹的明珠在碧玉盘中滚动着,闪烁着。开始由叶上水珠在风中滚动,扩大到水面上无数的碧荷在微风中摇曳,最后远望整个池塘,仿佛摄影一般。“举”字,立刻让读者联想到荷茎在用力托着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一样,使荷叶有了生机,有了神韵。细节描写。点面结合。拟人。
上片写景。一二句写室内之境,焚香消暑,取心定自然凉之意。三、四句写室外之景,“鸟雀呼晴”,一“呼”字,极为传神,暗示昨夜雨,今朝晴。“侵晓窥檐语”,更是鸟雀多情,窥檐而告诉人以新晴之欢,生动而有风致。五、六句写荷塘美景,“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清新美丽、动态可掬,一个“举”字,全词站立了起来,动景如生。
下片(抒情)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思乡之情
如何理解故乡遥,何日去?荷花点燃了词人的思乡情,他的家乡在钱塘吴门,那里的西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于是词人喃喃自语:故乡是那样遥远,我何时才能回去呢?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久”字体现了作者对飘泊生活尤其是仕途生活的厌倦。长期客居、仕途殊不称意,早年进京时的豪情壮志如今已消磨殆尽。世事的无常、仕途的阻滞、官场的黑暗,使他不由地想起故乡的往事。有人说“久”字意味深长,你如何理解?“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柳永《八声甘州》
五月渔郎相忆否五月,我故乡的小时候的伙伴是否在想我,
五月渔郎相忆否不直接说自己思念友人,而用设问反写不知旧友是否忆我,不仅把自己对故乡、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更细腻真切,而且不落俗套。这种写对方表达自己某种感情的写法,叫对写法,或反客为主。“诗中老杜,非先生不可。”——王国维《清真先生遗事》
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此诗的突出特点在于诗人本意是要表达自己对妻子深切的思念,但却用对写法从妻子对自己的思念来写,让思念从彼岸飞来,愈见得杜甫的思念之深切。fūshì——明代王嗣奭在《杜臆》中说:“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已进一层。念及儿女不能思,又进一层”)对写法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家里的人深夜不能入睡,说着远行人,其实是表明远行人对家人的思念。对写法对写法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思乡之切以至梦中飞度,恍若已回故乡,与友人小楫轻舟畅游于芙蓉浦。词最后的“芙蓉浦”,与上片的“荷”遥相呼应,是对荷的描写的延伸,使全词结构更为完整、紧密。此处为何写梦?
上片写景,情因景异,富于变化。情景关系结构图下片抒情,情因景生,思乡情浓。风荷燎香消暑---沉闷鸟雀呼晴---欢快风荷摇曳---欣喜伤愁---羁旅他乡怅然---梦回荷塘
甘草子柳永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系裙腰张先惜霜蟾照夜云天。朦胧影、画勾阑。人情纵似长情月,算一年年。又能得、几番圆。欲寄西江题叶字,流不到、五亭前。东池始有荷新绿,尚小如钱。问何日藕、几时莲。
第二章中国儿童文学历史发展概述第一节中国史前儿童文学对于中国来说,儿童文学这个概念实在现代文学史上才出现,所以把现代以前的儿童文学叫做史前儿童文学。
一、古代民间文学中的儿童文学遗产神话——是最早的民间文学样式。如“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等,散见于《三海经》、《楚辞》等书中。民间传说——是叙述有名有姓的特定事迹的民间故事。它是神话的发展与延续。寓言——也是一种古老的民间文学形式。它是继神话消失后出现的。韵文作品——主要是儿歌(童谣)。如明代《演小儿语》收集了46首儿歌。清代《天籁集》收集48首儿歌。
二、古典文学中的儿童文学中的遗产诗歌方面——历代诗人有许多脍炙人口的短小诗作,内容通俗浅显,语言琅琅上口,易为儿童接受。如《咏鹅》《静夜思》《示儿》《牧童词》等。古典小说——《西游记》《聊斋志异》《封神演义》
三、古代传统启蒙文学读物《三字经》——采用韵文形式,文字精练,便于传诵。其中含用许多故事片段,如孟母三迁、孔融让梨等。《幼学琼林》、《千家诗》等四、近代儿童文学的萌芽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为宣传其政治主张,大力倡导给孩子们提供有关内容的文学作品和读物。如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等著作中,都曾论及儿童文学的重要性以及意义。
(一)出现了译介外国儿童读物的热潮(二)出现了一批热心儿童文学读物编译、创作的文化人。(三)出现了专门为儿童服务的报刊丛书。
第二节史前时期重要作家作品《演小儿语》——是一部儿歌专集,共收儿歌46首。编者吕坤,河南宁陵人,明代学者,他根据自己在河南、河北、陕西、陕西等地搜集到的民间儿歌,整理加工而成。这是现已发现的中国古代第一部儿歌专集。《西游记》——吴承恩《聊斋志异》——蒲松龄《水浒传》——施耐庵《镜花缘》——李汝珍《封神演义》——成书于万历年间。该书根据《武王伐纣平话》和有关民间流传的故事,经过作者改造、增补和创作而成。
第三节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一、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发展的条件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产生于五四时期,短短的30年时间,它迅速发展、壮大和成熟起来。其原因如下:(一)中国悠久、优秀的文学传统的滋养(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与推动(三)对世界进步儿童文学的积极借鉴和吸收
二、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发展轨迹扫描之一:五四时期(一)思想理论建设:思想上——认识到儿童文学必须以儿童为出发点,理解和服务儿童的重要性。理论上——初步建立儿童文学理论。如周作人的童话研究等。(二)对外国儿童文学的引进(三)整理、开发我国民间儿童文学(四)多数成人作家为儿童创作(其中以儿歌、童话最多)如叶圣陶的童话为中国童话开创了一条自己的路。
三、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发展轨迹扫描之二:“左联”时期(一)儿童文化、文学协会的成立(二)出版业的扩大,儿童报刊、丛书如雨后春笋(三)再次引进外国儿童文学(四)儿童文学理论研究有了相当的规模(五)本期儿童文学创作以童话的成就最大———张天翼的《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代表当时的最高水平
四、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发展轨迹扫描之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抗日战争爆发打断了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正常进程,系列杂志报刊相继停刊,作家编辑队伍分散;儿童文学的发展也投入到民族解放的洪流之中,出现以抗战为背景的的新的儿童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