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九年级语文《国殇》《行路难》长春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国殇》《行路难》【具体教学过程】《国殇》(一)教学目标1、体会《国殇》通过塑造和歌颂为国牺牲的英雄形象,表现出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2、了解叙和赞相结合的写法。3、背诵这首诗,并能正确解释重点字词。(二)教学重点、难点1、描写古代战争的生字词。2、诗中表现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介绍屈原及《楚辞》1、作者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年)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是我国把诗歌推向新阶段的一位伟大诗人,也是一位具有进步思想的政治家。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楚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官至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后怀王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楚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楚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据《续齐谐记》和《隋书·地理志》载,屈原于农历五月初五投江自尽。中国民间五月初五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就源于人们对屈原的纪念。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2、关于《楚辞》《楚辞》是《诗经》后的第二个高峰,也是我国古代诗歌巨大而丰富的源头之一,《楚辞》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楚辞》是以屈原为代表的一种新体诗,屈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进步的政治主张,与黑暗势力不妥协的精神,都体现在他的诗作中。屈原的作品有《离骚》、《九章》、《天问》《九歌》《远游》《卜居》《渔父》等共25篇。屈原的代表作是《离骚》,因此后人提到楚辞又称之为“骚体诗”。3、关于《国殇》,它是《九歌》(共11篇)中的一首。《九歌》是一套自成体系的祭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从东皇太一到“山鬼”,所祭的都是自然神祇,为什么最后要祭到人鬼的国殇?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因为从楚怀王后期开始,就曾经和秦国交战,大都是秦胜而楚败。后当楚怀王入关不返,死在秦国后,民间产生了强烈的复仇情绪,故而在祭神时不但最后列入阵亡将士,而且用极其沉痛的心情历史地描绘了战争实况,以示不忘激发斗志,这是可以理解的。诗歌解读欣赏诗歌,无外乎三点:一曰语言技巧,二曰形象意境,三曰思想情感。说白了,就是要懂得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语言,描摹了怎样的景,抒发了什么情。一)《国殇》生字词及诵读1、《国殇》(shāng)被(pī)犀甲车错毂(gǔ)旌(jīng)蔽日躐(liè)余行(háng)左骖(cān)殪(yì)絷(zhí)四马援玉枹(fú)天时坠(duì)霾(mái)挟(xié)秦弓2、《楚辞》为七言,上四下三拍。此诗可分为:操吴戈兮/被犀甲,兮拖长声。也可细分为操/吴戈/兮/被/犀甲,注意每句的重读音。《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二)《国殇》内容的知识1、解题《国殇》是《九歌》中的一篇。《楚辞》是很有楚国的地方特点的诗歌。在诗句中大量使用楚地方言,诗行中大量使用“兮”字。“九歌”是战国时楚国的民间祭歌,屈原将其加工、改造后,用来祭悼为国捐躯的楚国将士,“殇”指夭折或在外而死。楚国的年轻战土们为保卫祖国死在野外,所以称之为“国殇”。2、整体内容这首诗的结构,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十句是叙,后八句是赞。第一部分主要是描写激战的过程和将士们英勇战斗血染沙场的情景。第二部分主要表示对阵亡将士的深切悼念,赞颂他们勇武刚强的爱国主义精神。3、具体分析(1)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写了怎样的内容?开头四句写出了双方激烈战斗的场面。吴戈,是吴国制造的戈,指好戈。被:通“披”。毂:车的轮轴。犀甲,是犀牛皮制作的铠甲。作者此处用“吴戈”、“犀甲”二词,并不是要说明楚军装备的精良,而是要描绘出楚国将士的雄姿。用夸张的手法说敌军军旗“蔽日”,且用“敌若云”比喻表明敌军众多。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用敌方的人多势盛,渲染战斗气氛,反衬楚方将士的奋勇、善战。“矢交坠”“士争先”,体现了将士们奋不顾身的精神。(2)请理解“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六句诗。写激战场面和楚军将士牺牲的悲壮结局。躐:践踏。左骖:左边的骖马。霾,通“埋”,指车轮陷入泥中。絷,绊住。玉枹,用玉装饰的鼓槌。怼,怼恨。严,残酷地。描写了他们作最后的殊死格斗和壮烈牺牲的经过:战阵被冲乱了,行列被冲跨了,驾车的战马或死或伤,为国家献身的时刻到了!楚国的将士们将剩余战车的两轮埋入土中,用绳索将驾车的战马羁绊在一起——这是古代车战中所谓“方马埋轮”的战术。而作为楚军统帅的将领,则拼尽全力,擂响了最后的战鼓。这震天撼地的鼓声,向敌人威严地宣告:楚国的将士个个都是英雄,他们至死也不会在敌人面前表现出丝毫的怯懦和恐惧!但是,鼓声终于沉寂了,楚军将士的尸体横陈在广阔的原野上,他们全体为国捐躯了。(3)对“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的解读。反:通“返”。忽:辽阔渺茫的样子。作者用“出不入”和“往不反”这两个同义重复的词组,写出了楚国将士受命忘身、义无反顾的英雄形象。因此,在沉痛之中又充满了“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歌颂了将士们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并对烈士牺牲在遥远的异乡表示钦佩和悼念。(4)赏析“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四句。挟:夹在腋下。惩,悔恨。终:自始至终。楚军将士首身分离,剑弓依然在手,战死者死后仍保持着战斗的雄姿,更加深了这种悲壮气氛。这样的将士既勇敢又威武,他们气概凛然,始终不可冒犯。这不仅再现了将士们在战场上的英武形象,而且高度赞美了他们宁死不屈的战斗精神。(5)指出最后两句“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与主题的关系?鬼雄,鬼中的英雄。最后两句表示对烈士们的无限景仰和热烈的赞扬。他们虽死犹生,精神永垂不朽。(点题──悼念为国捐躯的将士,不仅为祭悼之灵、抒发哀思,更重要的是用阵亡将士的战斗精神和英雄气概来激励民心士气,感召人们同仇敌忾,雪洗耻辱,振兴楚国。)帮你总结:中心思想全诗通过对激烈悲壮战斗场面的描述,歌颂了为国捐躯的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和英勇献身精神,表达了楚国人民对烈士崇高的敬意,同时表现了作者的爱国主义精神。知识拓展:学习《国殇》艺术特色的知识本诗战斗场面描写很出色。突出了“三个既写三个又写”:既写了敌军人多势众、进攻凶猛,又写了楚军士气昂扬,奋力死战;既有短兵相接,箭矢交坠的细节描写,又有天怨地怒,尸横原野的气氛渲染;既写了士兵披坚执锐,奋力冲杀,也写了将帅援枹击鼓,临阵指挥。在写法上,做到了三个结合:把概括叙述与具体描写结合、把动态描绘与静止画面结合,把暗写敌人凶猛与明写楚军奋勇结合,使之互相补充、映衬。更加凸显当时的战斗场面。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这首诗在写作上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叙和赞相结合。前者叙是后者赞的依据,后者赞的词句是前者叙的深化。《行路难》(一)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李白的文学常识,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背诵诗歌,识记字词,理解诗歌内容。(二)重点难点通过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韵律美,以提高审美情趣和创造美的能力。掌握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感情。一)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742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怀时局安危,关心人民疾苦,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他是我国继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仙”,有《李太白集》。2、写作背景:这首诗是李白在离开长安时所作的三首《行路难》中的第一首。诗中写世路艰难,充满着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抑郁不平之感。3、解题:《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二)诗歌解读:1、朗读,注意字音: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赏析句子:(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前四句为全诗奠定了抒情的基调。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他离开座席,拔出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是什么原因使得诗人如此呢?(2)接着两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了人生道路艰难险阻。李白本是个积极用世的人,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宏大的事业,可是受诏入京后,却没有被皇帝重用,而且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像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性格的人,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中借用历史故事的作用: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八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用“垂钓碧溪”和“乘舟梦日”的典故,表达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业的信心。(4)“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这四句节奏短促,当他的思绪再次回到现实中来的时候,仍然感到了生活的艰难。瞻望未来,只觉前路崎岖,歧路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反复感叹过去自己那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表现出进退失据而又不甘自弃,继续探索寻求出路的复杂心理。(5)最后两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李白毕竟是盛唐的大诗人,他悲而不伤,那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直挂云帆济沧海”用典。由宗悫“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推演而来,用典表达要像宗悫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创造出一个雄浑阔大的意象,融入了诗人“辅弼天下”,大济苍生的宏伟蓝图。三)帮你总结:讨论本诗是如何体现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1)巧用历史故事2)夸张的描写,形象的比喻3)跳跃式的结构,全诗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他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四)课外拓展:九歌(一)东皇太一屈原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扬枹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陈竽瑟兮浩倡;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李白【行路难其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彗折节无嫌猜。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行路难,归去来!二、新课导学下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背影》,请同学们注意预习。1、查找作者朱自清的相关资料。2、本文的题目是“背影”,文中一共几次写到“背影”? 哪一次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作者是怎样刻画背影的?3、作者情感内敛,笔墨老到,却无华丽的文字。文章感染力在哪?4、最后一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模拟试题】(答题时间:15分钟)1、在《国殇》中,诗句“____________”强烈渲染了战场上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氛围。2、在《国殇》中,诗句“___________”点明战场上伤亡惨重,战士们为国捐躯。3、李清照有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与《国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相同的意境。4、写出《国殇》中刻画楚军将士临阵时坚毅沉着、英勇顽强的精神和品格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行路难》中通过细节描写表达诗人内心苦闷抑郁、感情激荡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6、《行路难》中作者用象征手法再现人生道路艰难险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行路难》中引用典故,表明作者希望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8、我们常用李白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我们克服前进中的重要障碍、最终达到理想彼岸的坚定决心。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9、《国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行路难》中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试题答案】1、天时坠兮威灵怒2、严杀尽兮弃原野3、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4、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5、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6、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7、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9、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10、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