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语文课授课人:王旬
屈原(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屈原曾任楚国左徒、三闾(lǘ)大夫等职,主张授贤任能,彰明法度改良内政,联齐抗秦。起初他颇受楚怀王信任,但怀王听信谗言,怒疏屈原,流放汉北。顷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被放逐到江南。公元前278年,秦灭楚,屈原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于同年五月五日投汨(mì)罗江自杀。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开创了新诗体──楚辞。其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代表作《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作者简介《屈子行吟图》傅抱石
国殇:“殇”指未成年而死者;“国殇”为国家捐躯的将士。《国殇》是《九歌》中唯一一篇祭祀人鬼的作品,也是我国最早、最著名的一篇歌颂爱国主义、歌颂牺牲精神的光辉诗篇。题目释义
被毂怼 枹凌躐殪絷援通假字:“被”同“披”、“霾”同“埋”、“反”同“返”pīzhílièduìgǔyìfúlíngyuán检查预习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国殇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楚辞特点一、楚辞的名称楚辞----诗体名,指战国时代的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时所使用的一种诗歌样式,是《诗经》之后的一种新诗体,屈原的《离骚》是代表作,因此后人又称之为骚体。《楚辞》----诗集名,西汉成帝时,刘向整理古文献,将战国时期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类似之作共十六篇汇编成集,集名为《楚辞》。后来东汉王逸又增入己作一篇,成十七篇,名《楚辞章句》。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亦都承袭屈作形式。二、楚辞的特点楚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楚辞的语句参差,富有变化,常用语助词“兮”、“些”等。并且结构一般比较宏大,篇幅一般比较长。
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土争先。手拿着长戈啊,身穿着铠甲,箭矢交互坠落啊,战士冲向前。战车轮毂交错啊,短兵器相拼杀。旌旗蔽日啊,敌兵多如云,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桴兮击鸣鼓。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敌侵我阵地啊,践踏我队形,驾辕左马死啊,右马又受伤。战车两轮陷阿,战马被羁绊,主帅举鼓槌啊,击鼓声震天。老天也怨恨啊,众神皆愤怒,战士被杀尽啊,尸体弃荒原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英雄们此去啊,不再盼回还,原野空茫茫啊,路途太遥远。佩带着长剑啊,夹持着秦弓,身首已分离啊,忠心永不变。战士真勇敢啊,武力又威猛,刚强彻始终啊,士气不可侵。将士身虽死啊,精神永世存,您的魂魄在啊,鬼中称英雄。
戈:古代兵器。当时以吴国造的戈最为锋利。戈是中国古代用于钩杀和啄击的冷兵器。由戈头和柄组成。戈头多为青铜铸造。柄多为竹、木制作,长度通常为1米左右,最长超过3米。戈盛行于商代至战国时期。战国晚期,铁兵器使用渐多,逐渐淘汰了青铜戈,至西汉后期已绝迹。
战国武士复原图犀甲:犀牛皮制成的甲。
毂:车轮的中心部分,有圆孔,可以插轴。车错毂:指双方战车的轮子互相交错。毂(gǔ)轴
骖:在辕马两旁驾车的马。右:指右骖。中国古代用于战斗的马车。一般为独辀(辕)、两轮、方形车舆(车箱),驾四匹马或两匹马。车上有甲士三人,中间一人为驱车手,左右两人负责搏杀。骖马服马:在中间驾车辕的马。骖马
全诗通过对激烈悲壮的战斗场面的描述,歌颂了为国捐躯的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和英勇献身精神,表达了楚国人民对烈士的崇高敬意,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全诗主旨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勇武、刚强
写作技巧技巧一: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相结合技巧二:善用比喻、夸张等修辞
随笔:作为90后,我们身边有哪些爱国行为,把它整理成一篇随笔。课后作业
大风歌西汉·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楚辞欣赏
操吴戈兮披犀甲,
矢交坠兮土争先。矢(shǐ)交坠:流箭在双方的阵地上纷纷坠落。
凌余阵兮躐余行,凌:侵犯。行:行列。躐:践踏。
左骖殪兮右刃伤。刃伤:为兵刃所伤。殪:死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絷:绊住。援玉桴:拿起鼓槌。霾:同“埋”,陷没。
严杀尽兮弃原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