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山中即景》原文与赏析:山中即景《山中即景》李大钊是自然的美,是美的自然;绝无人迹处,空山响流泉。云在青山外,人在白云内;云飞人自还,尚有青山在!直立于时代的风口浪尖——李大钊《山中即景》赏析山中即景一是自然的美,是美的自然;绝无人迹处,空山响流泉。二云在青山外,人在白云内。云飞人自还,尚有青山在。
这两首诗最初刊载于1918年《新青年》第五卷第三号。单从诗题本身来看,“山中即景”,似为风景诗或者山水诗之类。但从古典诗歌托物寓意的传统来说,这两首诗无疑又带有言志诗的特征。第一首诗在讴歌自然美的过程中,抒写出一种独立自由的精神。“是自然的美,是美的自然”,用看似平淡的回文写法,道出奇妙无边的“自然的美”,成就了“美的自然”;前者与生俱来,后者生生不息。造化的力气永久让人由衷地叹服并深深地痴迷。而最能体现这种美的,则是“绝无人迹处,空山响流泉”。的确,在千山万壑深处,在人迹绝无之处,在如此幽静空旷之地,清泉潺潺奔流,一路叮叮咚咚,这是一种何等令人惊喜的漂亮!这是寂静的境地中唯一的声音,虽然流量不大,却是一股生命的活力;虽然声音弱小,却是大山胸腔一串感动的心跳;虽然路头弯弯,却是一条坚韧的追求。此情此景,让我们不能不想起,在寂静的思想旷野上,李大钊先生发出的第一声响亮,想起他用“赤色的血/喷薄起第一缕/真理的霞光”(拙作:微型诗《李大钊》)。
其次首诗则在云散人去间,以倚天独立的青山呈现出诗人人格的不屈和伟岸。“云在青山外”,此句为仰视,且看那飞动的白云缭绕于青山之外,何等悠闲;“人在白云内”,此句为俯视,登上峰巅环顾四周极目远眺的健儿,把凌云壮志写在蓝天白云之间,又是何等地意气风发!但诗人笔锋突转,“云飞人自还,尚有青山在”,白云飘然而去,登者欣然而还,惟有一柱青山,巍然直立于天地之间!至此,我们方知诗人是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以山外之云、云中之人作铺垫,烘托出青山之“任它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诗人面对风云变化坚贞不屈、追求真理矢志不渝的人格形象跃然纸上。这两首诗浑然一体,展现出诗人直立于时代的风口浪尖,勇立潮头无所畏惧的凛然正气。当然,需要说明的是,这两首诗从形式上看似五言旧体诗,实则不然。第一首的“是自然的美,是美的自然”实际是回环的散文句式,具有内在的韵律;接下来的“绝无人迹处,空山响流泉”,也不符合五言诗的平仄,但却非常精炼、精致。其次首看似五绝,却也并非五绝,仍旧符合其时“诗体大解放”的要求。也正是基于此,才把这两首诗作为微型诗来予以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