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辽宁省抚顺县高中高二语文《燕歌行》学案(1)人教版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边塞诗的特点和风格。2.能力目标:分析《燕歌行》一诗的层次结构和主要的艺术--对比。(重点)3.情感目标:深入理解诗作所表达的复杂感情和多重主题。 第一课时自主学习目标:了解边塞诗的一些作家作品;朗读诗歌,整体感知作品;通过关键字词解读诗歌第一、第二部分。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一)边塞诗派的产生及其特点1.唐代国力强盛,疆域广阔,内地与边疆各民族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交往密切。在这期间,各民族的融合、分裂,无不给当时社会以深刻的影响。边事增加,战争频繁。当时唐朝与契丹、突厥、南诏,都发生过大规模的武装冲突,尤其从开元中期至“安史之乱”爆发的近三十年中,边境几乎没有一年不发生战争。频繁的战争,火热的生活,吸引了许多诗人的注意力, 盛唐文人们多热衷于功名,渴望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从军边塞为国立功成为文人求取功名的一种新的出路,而且他们也向往新奇的边疆生活、边塞风光。一些诗人开始赴边塞,去亲身经历战争的宏大场面,接受战争的洗礼,了解戍卒的心曲,接触边塞的风土人情。边塞,这块过去人们心目中的不毛之地,此时又重新产生了神奇的色彩,这里无论是战争场面还是风土人情,甚至季节的变化,山水情态都有别于内地,引得诗人们兴致勃发,于是,大量描写边塞战争,边塞风光,边塞风俗的诗歌产生了。此外,前代战争行役、征夫思妇题材的诗歌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边塞诗的创作,都为唐代边塞诗的兴起提供了创作上的借鉴。2.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是 、 ,还有 、李颀、 、崔颢、王翰等。边塞诗的内容主要是: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3.边塞诗的艺术特点:诗歌的格调 、 , 、 。边塞诗的佳作以乐府歌行和五、七言绝句居多。边塞诗在题材的开拓和意境的创造上(二)知人论世,了解写作背景:1.作者简介:见文后注释1。 高适的诗歌以边塞诗成的创作成就最高。其诗主要抒写对边塞军旅生活的体验思考,以及对立功边塞理想的追求。其代表作《燕歌行》。高适长于七言歌行和五言古诗,风格雄浑悲壮、古朴苍劲。2.写作背景:开元十五年(727),高适曾北上蓟门。二十年,信安王李禕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蓟中作》)。可见他对东北边塞军事,下过一番研究工夫。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但二十四年,张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五)。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守珪隐其状,而妄奏克获之功”(《旧唐书张守珪传》)。高适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深,因写此篇。(三)朗读诗歌,划分诗节: 1.“感征戍之事”的三方面: 1) 2) 3) 2.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第一层八句写 ,着力 ; 第二层八句写 ,揭示 ; 第三层八句写 ,刻画 ;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第四层四句写 ,突出 。 二、课堂训练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1.总结诗人描写这一场景渲染怎样气势?结合全诗,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这种气势的描写?(结合“摐金伐鼓”和“旌旆逶迤”来分析) 2.“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本自”和“非常”这两个虚字有何作用? 3.赏析“飞”和“照”两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4.“榆关”“碣石”“瀚海”“狼山”四个地方连缀,有何表达作用?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二)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1. 战士们作战的条件有哪些不利之处?请你概括。 2.“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这种手法的作用。 3.“大漠”“穷秋”“塞草”“孤城”“落日”“斗兵”六个意象营造怎样的意境? 4.“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分别写哪种人?手法?感情?结构作用?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5.你认为唐军战败的原因有哪些?主要原因是什么?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燕歌行》答案课前预习2.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是高适、岑参,还有王昌龄、李颀、王之涣、崔颢、王翰等。边塞诗的内容主要是:反映边塞战争生活的艰苦和军旅生活的种种体验;以及征人、思妇的离愁别绪;抒发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和不满现实的情绪;描写边塞风光、异域风情。3.边塞诗的艺术特点:诗歌的格调雄浑豪放、慷慨悲凉,境界阔大、雄奇壮美。边塞诗的佳作以乐府歌行和五、七言绝句居多。边塞诗在题材的开拓和意境的创造上三.朗读诗文,划分诗节:1.“感征戍之事”的三方面: 所“感”唐家声威。 所“感”思乡盼归之情。 所“感”军中苦乐不均。2.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第一层八句写出师,着力烘托气氛; 第二层八句写战败,揭示其原因; 第三层八句写被围,刻画相思之苦; 第四层四句写死斗,突出壮志豪情。 四.通过关键词分析赏读诗文:(一)出师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1.总结诗人描写“出师”渲染怎样气势?结合全诗,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这种气势的描写?(结合“摐金伐鼓”和“旌旆逶迤”来分析)明确:透过这金鼓震天、大摇大摆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前进的场面,可以揣知将军临战前不可一世的骄态,也为下文反衬。2.“本自”和“非常”这两个虚字有何作用?明确:“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貌似揄扬汉将去国时的威武荣耀,实则已隐含讥讽,预伏下文。樊哙在吕后面前说:“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季布便斥责他当面欺君该斩。所以,这“横行”的由来,就意味着恃勇轻敌。唐汝询说:“言烟尘在东北,原非犯我内地,汉将所破特余寇耳。盖此辈本重横行,天子乃厚加礼貌,能不生边衅乎?”3.赏析“飞”和“照”两个动词的表达作用?明确:“校尉羽书飞瀚海”,一个“飞”字警告了军情危急。 “单于猎火照狼山”,一个“照”字以火光熊熊写出了敌人的威势。4.“榆关”“碣石”“瀚海”“狼山”四个地方连缀,有何表达作用?明确:从辞家去国到榆关、碣石,更到瀚海、狼山,八句诗概括了出征的历程,逐步推进,气氛也从宽缓渐入紧张。(二)战败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1.战士们作战的条件有哪些不利之处?请你概括。明确:①“萧条”自然条件恶劣;②“凭陵”敌人来势凶猛,战力强;③“风雨”天气之恶劣。总结:渲染了战势的危急与战斗条件的恶劣。2.“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这种对比的手法的作用。明确:运用鲜明的对比,将战士的为国死战和将领的寻欢作乐对照来写,虽无任何议论,但情感和观点却得以显露,充满了愤怒和讽刺。3.“大漠”“穷秋”“塞草”“孤城”“落日”“斗兵”六个意象营造怎样的意境?明确:荒芜、衰败、冷落、凄凉的意境,有着鲜明的边塞特点的阴惨景色,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4.你认为唐军战败的原因有哪些?主要原因是什么?明确:自然条件恶劣,气候条件恶劣,敌人凶猛善战,将领与战士的矛盾。其中官兵的矛盾,尤其是官的寻欢作乐,不爱惜士兵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