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教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柳宗元的生平,理解诗歌内容。2•赏析诗歌,领会独特的艺术美。情感态度理解诗人在诗中表现出来的复杂的情感,树立积极向上人生价值观教学重点1・诗歌中独特的艺术美2.通过学习,理解全诗,体会诗中的愁苦悲情,而在苍凉之中又尚有豪迈的意境。教学难点1•诗中“移情入境”的手法。2.体会“惊风乱砸”、“密雨斜侵”与比喻“江流曲似九回肠”的运用之妙。课型新授课主要教学方法探究合作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与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新课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诗中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遭贬是因为参加了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柳宗元也曾因参加了永贞革新而被一再遭贬。封建时代的爱国志士,痛苦莫过于政治上的孤独,今天,我们就来听听柳宗元地遭贬的孤独中发出的呐喊和呻吟。二.初读,了解大意㈠结合注释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师: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作者,再联系吋代背景解释一下题目。1•走近作者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祖籍河东(今山四永济),后迁长安,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乂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柳宗元重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以明道,认为“道”应于国于民有利,切实可行。他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强调文须有益于世。他提倡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指出写作必须持认真严肃的态度,强调作家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有《柳河东集》。2•解题。公元805年,唐顺宗李诵即位,改元永贞,重用王叔文、柳宗元等革新派人物,共谋打击宦官势力。“永贞革新”遭到残酷镇压。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分别谪降为远州司马。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初,柳宗元与刘禹锡等五人才奉诏进京。谁知宪宗怨恨未消,又由于宰相武元衡极力反对,不出一月,宪宗又改变主意,竞把他们分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漳州、汀州、封州和连州为刺史。在暮春三月的落花时节,柳宗元与他的同道刘禹锡又带着失望的心情一同离京赴任。他们一路上相互赠答了不少诗篇,在共同政治思想和生活遭遇的基础上,彼此的友谊更加深厚了。柳宗元到了柳州任所Z后,心情郁闷,在夏季六月的一天,他登上柳州城楼,触景生情,想到朝廷的昏暗,战友的疏离,不觉愁情满怀,百感交集,对天地长歌一呼,写成一首七律,遥寄给共同遭逐的战友们。㈡朗读,初步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中情感。从城上高楼远眺空旷的荒野,如茫茫海天般的愁思涌岀来。急风胡乱地掀动水中的荷花,密用斜打在长满薜荔的墙上。山树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江流曲折就像那九转的回肠。我们来到百越这个纹身之地,虽处于一地
音书却阻滞难通。问:此吋此地,诗人的心境怎样?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岀?明确:愁苦、寂寞。文有文眼,诗有诗眼,整首诗屮一以贯Z的就是一一愁思。诗的第一句便是“愁思茫茫”。三•讨论,析诗解义㈠首联: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问:首联即景抒情。写了什么景?景物有什么特色?景和情是怎样交融在一起的?明确:荒漠,辽远的原野,海天相接茫茫的一片,也感到“愁思”无尽,就好似这海一般的广,如天一般的高。柳州城外边远,城楼很高,四野杂树参天,野草丛生,人烟稀少,登城楼遥望,看到的是一•片辽阔的大荒野。这句起势高远,意境阔人,情景俱包,悲凉之气,笼罩全诗,很自然地开启了下句“海天愁思正茫茫”。诗人面对着辽阔的大荒野,不禁悲从中来,愁思万端。他想到自己怀着济世之志,参与政治革新,本是为了替朝廷除弊兴利,做一些对百姓有益之事,却不料远谪永州,十年被弃,壮志未酬。好不容易得到召还,满怀希望地回到长安,以为政治理想又可实现了。谁知立足未定,又被贬逐到更僻远的柳州,离乡去京更远,使他感到孤独,对战友的思念更深。这里的“茫茫”既是说海天茫茫,又是说愁思茫茫,既是现实的自然空间,也是诗人愁思浩渺的心灵空间,主客观世界浑然一体。㈡颔联:惊风乱哋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问:颔联写什么?你认为应扌II住哪些字眼来理解?“乱颱芙蓉水,斜侵薜荔墙”看似写景,实际上是写什么?惊骇的狂风刮过荷塘水面,波浪起伏颤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荷花乱摇,东倒西伏,密集暴雨,斜里吹打,侵袭着覆盖薜荔的围墙。A、惊:狂风、突然、使作者心灵惊悸。B、舌L:是狂风使得池水剧烈起伏、动荡。我们似乎看见狂风席卷而来,池水动荡,满池荷花东倒西伏,被狂风压弯了腰,还未直起腰杆,又被压下去,其实,何止是狂风,还有暴雨。C、密:暴雨密集,铺天盖地。D、斜:狂风对墙对薜荔的摧残,对墙、对薜荔施展它们的淫威。“芙蓉、薜荔'象征着诗人和诸友的高洁品质与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惊风、密雨隐喻朝廷上那些猖狂肆虐地打击进步力量的腐朽势力。这里只是写景,然而却是表情,“移情入境”。㈢颈联: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问:颈联写什么?这一联是怎样将景和情交融在一起的?明确:把目光远投,只见山岭绵绵,林树垂重,遮住了诗人远望的视线,那曲曲折折的柳江,恰似我的曲结的愁肠。1•岭树重遮:A、山岭绵绵,林树重重。B、志同道合的朋友分别被贬到山岭、林树之外的漳、汀、封、连,“重”也是黑暗势力所设置的层层障碍。1•千里目:
A、相距遥远B、登高“欲穷千里目”,望国都,望朋友,但是岭树重遮,即使木来能望到很远的地方,现在因为阻隔,(仕途上的阻隔,感情交流的阻隔),也是无可奈何,想见,却又不能见到。登高的目的是为了远望,来解愁思,然而却没能做到,眼前山岭绵绵,林树重重,使他更愁,正所谓一一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1•九回肠:冋,反复。九,次数多。肠,愁肠、愁思。愁肠百结。“江流曲似九回肠”把江流曲比作九回肠,其实是把自己的不绝愁思用九曲柳江来形容。对政治的抱负不绝,对友人的思念无限,但被重重山岭阻断,满腹愁思无形,但却似山岭林树重重叠叠,就如柳江江水滔滔不绝,又百转千回。㈣尾联: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咅书滞一乡。问:共同的遭遇,同样的命运,都被贬到了荒远的地区,各处一方,想互通问候,却又音信不通。这是一种怎样的愁思?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共来、滞一乡:A、五岭以南,福建、广东、广西其实相距较距离京都来说并不远,但仍然不能互通咅信,愈觉荒远闭塞,愈觉孤独、寂寞。E、大家一起被贬到这样的蛮荒地区朝廷的罪贬Z重,将來的遥不可知。“滞一乡”的“滞”不仅是柳宗元当时的处境,而且也是他最终的命运,最后他客死于柳州任上,“滞”不仅是全诗的愁思的凝结点,也是他一生命运悲惨的终结点。四.小结1•问题研讨:以哀景写哀情是本诗一大特点。说说这首诗写了哪些哀景?具有怎样的特点?抒发了怎样的哀情?(诗人遭贬后的心情如何?诗中写了哪些景?这写景具有怎样的特点?)明确:诗人将自己被贬谪的哀情寓于哀景的铺叙之中。“高楼大荒”“海天茫茫”“惊纷乱鼬”“密雨斜侵”“岭树重遮”“江流曲冋”“百越文身地”,所有这些对遭贬的诗人來说,都是哀苦无比的景色。诗人正是通过这些景色的铺叙,远近结合,景中见情地把自己的无限哀情表达了出来。愁:①对友人望而不见的关切之情。②对自己遭谪贬的哀伤之情。全诗首尾两联叙事抒怀,中间两联写景寓情,移情入境。全诗用“愁思”贯穿,首联登高望远,引出愁思,颔联见到芙蓉、薜荔横遭摧残,引起身世Z感,又添愁思,颈联,远望友人,岭树重遮,江流阻断,使人愁肠百结,尾联音书断绝,各滞一方,倍感寂寞,愁思更深。五.诵读回味六.布置作业1•熟背这首诗2.深刻理解柳宗元的“愁思”板书设计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兀
罪贬(惊、舌L、密、斜)愁思茫茫(苍凉、豪迈)阻隔(重、遮、九、曲)寂寞(共、來、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