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读书》教学设计2一、教学设想1.课文内容分析《忆读书》一文作者冰心先生在这篇文章中主要向中学生讲述有关读书的问题。通常在这一类的文章中我们看到的多是理论性的说教。如:读书会给我们带来的各方面的好处等等,让学生读来索然无味,自然也就无法激发学生对于读书的兴趣。而冰心先生这篇文章却另辟蹊径。首先文章开篇一句“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让人听来很亲切,好像一位慈祥的奶奶在与自己谈活,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在整篇文章中,完全是对自己亲身经历的讲述,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跟随冰心奶奶成长,直到文章结尾得出结论:“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娓娓道来之语,如心底之泉水,缀缓流进了学生的心中,让他终身难忘。2.要达到的课标要求通过学习这一课,我们的目的是:①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法。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③锻炼学生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表达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3.教学方式采用座谈的形式较好,可以给学生更大的想像、发挥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为老师提供创新,灵活的教学方法。二、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可由与书相关的名人名言、俗语或谜语导入。例如:谜语千层宝典一翻开,黑白纵横一排排,历代住事它记载,知识没它传不开。名言:1.书是传播知识的工具。2.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二)阅读理解课文1.请同学们朗读文章,遇到生字生词可查字典或在小组内商讨解决。(约7分钟)活动目的: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最大的信息量。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2.问题抢答。(可以小组为单位,优胜组给予表扬)(1)冰心奶奶读书的体会是什么?(2)哪些内容可以说明“读书好”?设计说明:此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快速筛选信息的能力。参考答案:(1)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2)①读书可以获得美的享受。②读书可以扩大知识面。③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④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三)师生座谈设计说明:(因为这是一个比较轻松的话题,课堂形式可以采用圆桌会议来布置,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陈述自己的见解,也有利于在开学之初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彼此的亲近感)1.为了活跃气氛,教师可先带头讲一下自己的读书体会。
2.学生之间交流发言。(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恰当引导)附课堂发言实例:学生1:看了冰心奶奶写的《忆读书》后,我也有了自己看法。我想说一说小时候看的第一本连环画《三国演义》,刚一看马上就被里面的英雄人物吸引了,关羽、诸葛亮……。我最佩服诸葛亮足智多谋、运筹帷幄,三气周瑜,借东风大败曹操,真是让人佩服不已,从那以后,我就经常看历史故事,对我国的历史也就略有了解。学生2:我也认为看书比看电视好,书里面写的优美的句子、情节,在电视中是无法表现出来的。只有自己体会。我还记得,老师给我们朗诵的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的那一段景物的描写“月光洒在那一片叶子和花上……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多美的描写呀!我觉得我的欣赏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3:就是,多读书对写作也有很大的帮助。我上小学时,妈妈经常给我买各种书籍,比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还有《小学生作文》,各种报纸杂志,我的写作水平有了很快的提高。五年级时,我的作文还获得全国小学生征文比赛优秀奖呢。……师:我以冰心先生的话来结束这节课一——“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四)作业1.拟定一个本学期的读书计划。2.课下准备一下,向同学介绍你看过的一本喜欢的书:,(可在口语文际课上进行交流,以学生语言组织、表述的情况及班内其他要求借阅的多少来打分)。设计简说 本文编排在语文版课标教材七(上)第二单元。单元说明中明确地指出这是“叙事文”,指出“阅读这些文章,要理清记叙的顺序,提取文章的要点,品味生动、形象、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体会作者充溢在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所揭示的意义”。依据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文训练要求,可考虑在充分的课堂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内容,品味语言,表达感受。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许多多高尚的人谈话。”别林斯基说:“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读书可以让我们了解古今中外的历史、风土人情、文化艺术,品味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困惑,体悟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及命运……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冰心又是如何看待读书的呢?我们从冰心的《忆读书》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快速浏览课文后的“思考与练习”,尽快抓住阅读要领,带着问题读课文。(这一步通常要求学生在预习中完成,主要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朗读。要求读准读顺。朗读中画出自己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借助文中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字音和词义。 重点词语:悬念 笸箩 酷爱 消遣 津津有味 若有所失 人情世故 索然无味 风花雪月 自已 3、作者八十多年读书生涯的切身体会是什么?可用文中哪句话概括?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句话是理解课文的关键。) 4、文章的思路是怎样的? 明确:由“读书好”引到应“多读书”并要“读好书”。 三、提取信息,概括要点 围绕着作者八十多年读书生涯的切身体会,作者回忆了哪些具体事例?请抓住关键词,从中概括第2段至第13段的思想内容要点。(这一步意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快速筛选信息的能力。) 思想内容要点:⑴读书好。这是全文的重点,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看: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感情,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读书能扩大知识面;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⑵多读书。作者告诉我们,她从七岁开始读《三国演义》,直至晚年仍在“读万卷书”。⑶读好书。作者说,她“会挑选、比较”。 四、品味语言,理解句意 1、朗读第1段,思考文中关联词“一……就”的表达效果。 明确:由这个关联词构成的句子,让人感受到作者那压抑不住的情感,足见作者对读书有多么浓厚的兴趣、多么深切的体会。 2、讨论课后“思考与练习”三。 五、感受读书,总结归纳 1、作者说:“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和读书感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学生自由发言,畅所欲言。) 2、教师总结归纳: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冰心能成为一个作家,与她的多读书是分不开的。只有“多读书”,“读好书”,你才会体会到“读书好”。希望同学们多读书。 附:板书设计 忆读书 冰心 能感染人、陶冶人 读书好 能扩大知识面 有助于写作 读书体会 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多读书:从七岁开始读书至晚年仍在“读万卷书” 读好书:会挑选、比较 《忆读书》教学设计河南师大附中 杨枫【设计理念】《忆读书》是初中的第一篇课文,作者冰心回忆了幼年、少年时读书的经历,总结了多年读书的经验,旨在引导学生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这篇课文条理清晰,娓娓道来,可以采用活动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理解。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准确无误、流畅地朗读课文。2.透彻理解作者所说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3.结合本文内容,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并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尝试运用,学习制作读书卡片。【教学重点难点】1、把握文章的结构顺序2、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内容及两个“好”字【教学过程】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课,冰心的《忆读书》。大家先把这个课文齐读一遍。(提示字词)(PPT展示)我是校园小记者做人物专访的过程:首先,了解人物,他是谁?做什么?有什么成就?有什么影响?接着,确定主题,我们想从他那里知道什么然后,设计采访提纲,围绕我们想要知道的问题,详细地设计问题最后,采访,并把采访到的材料写成稿子被采访时你需要准备些什么第一,知道对方要采访的是什么第二,仔细回忆自己有哪些相关经历第三,对这件事情有什么看法第四,针对这件事情,可以给别人一些什么(比如经验)(这个尤其是被采访的准备并不是非常科学,只是为了学生们准备活动针对这节课设计的,但至少是不错的)师: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做一个活动——我是校园小记者。教室南侧的小组做小记者,教室北侧的小组做冰心,针对“读书”这个主题,做一个采访。现在大家准备五分钟。(此时走下讲台,回答学生的疑问,并做提示,如何设计问题,如何从课本所给的材料中准备回答的内容。发现做的好的小组,等下作为示范。)师:大家都准备差不多了吧?现在“小记者”们和“冰心”们分别推举一个代表出来。(估计会比较乱,可老师指定,也可以一个一个自由发问,对方自由回答,可由其他人补充。也可以教师充当记者或者老师出一部分问题,标上序号,交给小组提问。)回答问题不能使用课本上的原话,要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有点苛刻,看情况)师:(提问小记者)对冰心有哪些了解?生:(PPT展示)冰心(1900~1999)现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
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师:好。现在开始采访。(模拟采访——1、你什么时候开始读书的?(第二自然段)如果不算国文课本的话,是七岁开始看的。2、你记忆中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第二自然段)《三国演义》。3、在什么情况下开始读这本书的?(第三四自然段)我舅父给我们讲,讲得太慢,就自己读。4、那时候的你上几年级?能读下来吗?没认识多少字,只能读个一知半解。4、这本书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三、五自然段,三次哭)我妈赶着我睡觉,哭过一次。后来看书的时候,关羽死了,哭了一次;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次。5、你为什么哭呢?(教师可以在旁点拨)想知道下边都发生了啥事儿,老妈催我睡,不高兴。后来是自己喜欢的人死了,伤心。6、你还看过其他的书吗?嗯。《聊斋志异》。还有《水浒传》《西游记》《封神演义》《精忠说岳》。7、没看过外国小说?有,印象最深的是《茶花女》。8、四大名著不是还有一个《红楼梦》吗?怎么没看?看了。十二三岁的时候看的,当时很不喜欢,后来才看出滋味。9、有人说读书的人作文都写的很好,你的呢?呵呵,我们老师曾给我批过“柳州风骨,长吉清才“。10、除此之外,你觉得看书还有什么好处?独立思考。11、你认为我们应该读哪些书?要比较,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12、对于读书,你对我们有什么建议?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师:采访结束。冰心老人告诉我们,读书为什么好?(再次强调)
生:对作文有帮助,让我们独立思考。师: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生:多读书。师:读什么书?生:读好书。师:什么是好书?(再次强调)生:比较一下,读情节生动、真情实感、质朴的书。师:采访完了,如果是采访你,你会说些什么呢?大家可以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作为课下作业。(看课堂时间,时间充足的话可以课堂小作文,或者直接主动回答。)课文内容分析 《忆读书》一文作者冰心奶奶在这篇文章中主要向中学生讲述有关读书的问题。通常在这一类的文章中我们看到的多是理论性的说教。如:读书会给我们带来的各方面的好处等等,让学生读来索然无味,自然也就无法激发学生对于读书的兴趣。而冰心奶奶这篇文章却另辟蹊径。首先文章开篇一句“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让人听来很亲切,好像一位慈祥的奶奶在与自己谈活,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在整篇文章中,完全是对自己亲身经历的讲述,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跟随冰心奶奶成长,直到文章结尾得出结论:“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娓娓道来之语,如心底之泉水,缀缓流进了学生的心中,让她终身难忘。 文章的脉络 明确:一、(1)总说。 二、(2—8)以自己幼时的经历谈“读书好,多读书”。 三、(9--10)侧重谈“读好书”。 四、(11)概括全文主要内容:“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1、全文的写作的重点内容是?说出原因。 明确:读书好。 (1)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性格和感情,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 (2)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3)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4)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2、作者认为怎样的书才算是好书?明确:作者认为能感染人,陶冶人,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有助于扩大知识面,有助于写作的书,才能算是好书。这样的书,首先必须人物个性鲜明,故事情节感人。具体地说就是古代小说要精彩而不烦琐,引人入胜而非索然无味;现代文艺作品须充满真情实感而又质朴浅显的感情。"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这句话怎么理解? 因为人对书的内容的理解是以人的生活经历和人的知识层面为基础的。《红楼梦》的社会意义极为深刻,对十二三岁的孩子来说不易理解,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社会的认识程度不断加深,到了中年便能较全面、深刻地认识这本书的深蕴。作者读《红楼梦》的体会正是由表及里,由浅人深的理解过程,也就是常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过程。
1、从作者的读书的经历和感受中,你获得了哪些启发?甲:我觉得首先要培养读书的兴趣,做到多读书,广泛涉猎,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充实自己。乙:我认为我们从小就要用心读书的习惯,学会品味和鉴赏文学作品。丙:读书不可毫无目的的去读,也不是什么书都拿来读,而应有所选择和比较。总之,我们要做到如作者所说,多读书,读好书。2、作者为什么说“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冰心认为读书能感染人、陶冶人的性情,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有助于扩大知识面,有助于提高人的写作能力和文学创作素养。3、作者为什么从十二三岁时开始看《红楼梦》直到中年才体会到它的滋味?因为人对书的内容的理解是以人的生活经历和人的知识层面为基础的。《红楼梦》的社会意义极为深刻,对十二三岁的孩子来说不易理解,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社会的认识程度不断加深,到了中年便能较全面、深刻地认识这本书的深蕴。作者读《红楼梦》的体会正是由表及里,由浅人深的理解过程,也就是常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过程。4、文学作品可以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大类,细读课文,看看本文没有涉及的文学作品是哪一类?本课中的《满江红》《声声慢》属诗歌中的词;《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荡寇志》《精忠说岳》《封神榜》《茶花女》等八部书属长篇小说,《聊斋志异》属短篇小说,本课属散文。因此只有戏剧没有涉及到。《忆读书》教学设计及反思金科路小学 宋文教学目标 1. 整体感受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掌握课文中的丰富而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2. 概括事例,理清记叙的顺序。 3. 深入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读书好”的四个方面。 难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 掌握生字、词语。 2. 简单介绍作者及散文的艺术特色。
二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同学们,从小到现在你们都读过什么书,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2、板书课题“忆读书”3、介绍冰心。(二)阅读理解课文 1、 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典,正音、释义。 2、 读顺文,能够流畅、清晰的朗读课文。 3、读懂意,指文章大意,并能够指出不同时期的不同书本带给作者的影响。 (三)正音释义 1.笸箩:pǒ 不能读成puǒ 天罡:gāng 地煞 :shà 怒发冲冠guān 无聊 朦朦胧胧 无病呻吟 不能自已 津津有味 2.通过比较正确理解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悬念 无病呻吟 (四)整体感知课文 学生活动与要求 1.请同学快速浏览全文,圈画出能概括本文主要内容的语句。 2.同桌为一组,交流意见。 (五)交流活动 1.关于本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课文通过回忆作者幼时、少时读书的经历及多年来读书的经验,勉励青少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课文紧紧围绕着“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内容来组材、选材的,请同学在文中圈画作者回忆了幼时、少时哪些读过的书。 明确:在2-10段,有《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精忠说岳》、《茶花女遗事》、《红楼梦》等。 这些内容体现了“多读书”这一中心。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经历的?在文中圈画表明顺序的词语。 明确:时间顺序。 表时间的词语:“七岁时”、“同时”、“到我十一岁时”“在我十二三岁时”。 4.提问:本文重点写的是哪个内容?(读书好) 学生小组讨论“好”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从文中找出这方面的语句,具体分析,小组整理后回答 ① 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情感,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 例如:《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哭了一场”; 《水浒传》让作者“大加欣赏”,“气愤填胸”;
《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现代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作者“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茶花女遗事》则让作者对外国小说“有了广泛的兴趣”。 以上内容体现了“读书好”这一中心。 ② 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例如:读《三国演义》可以了解三国时代的“天系大势”。 读《红楼梦》可以了解到“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历史。 读《茶花女遗事》等外国小说可以“知道许多国外的人情世故”。 ③ 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读《聊斋志异》对文言作文有很大帮助 ④ 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第11段“从读书中……得不到的” 小结:本节我们重点分析“读书好”具体表现在在四个方面,这些都是作家的经验之谈,希望我们读后有所收益。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分析“多读书”、“读好书”的有关内容。 2. 分析写作特色。 3. 组织讨论(结合课后思考与练习二)。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内课容 1. 字、词 2. 课文所列举的作者和作品名称 (二)分析“多读书”、“读好书”有关内容 1. 提问:谁来找找文中哪些话是写“多读书”的? 2. 明确:从时间上,种类和数量上来写 3.作者关于“读好书”的体会是什么? 学生活动与要求:请同学速读12-13段,圈画出能表明作者读书体会的词语。 明确:书看多了,就会有比较,关键在比较:要选那些故事情节精彩、人物形象生动、有真情实感、语言质朴浅显的作品来读。 小结:最后一段,分析归纳了本文的要点,深入理解了这句话的丰富内涵,体会了散文作品清晰、凝练而富有哲理的特点,相信会对同学们的读书生活有指导意义。 (三)提高升华 1.小结全文。学生活动要求:能够概括本文主要内容,理清记叙的顺序,指出文中总结性的语句。 2、作者说:“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请同学畅谈对这句话的理解、体会以及作者的读书经历给予自己怎样的启示。 (除关键词语外,提示学生文中的细节,如家庭环境的影响、读《红楼梦》不同年龄、阅历的不同解读等,引起同学的关注。) (四)迁移活动 同学推荐自己喜欢的冰心作品。 要求:可以是有感情地朗诵一首小诗;可以是背诵一段美文;也可以是介绍一篇文章。 (鼓励学生积极地表现自我,体会读书要用心,要能够读出真心、真人、真情以至创造真我。) 《忆读书》反思:忆读书时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书”中的一篇主题课文,作者冰心。这篇课文的重点在于通过冰心讲述她少年时读书的经历以及自己读书的心得,来让学生明白“读好书,多读书,读书好”这一道理。本文有两大难点会影响到重点的突破,本文内容丰富,涉及到了许多中华古典名著学生理解能力以及阅历有限不能充分明白文字中所含有的意思。写作手法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前半部分按时间顺序回忆自己读书的经历,以叙述为主,同时夹有少量的议论。在剩下的大部分内容中主要是说读书的好处,重点在于议论,但同时为了支持观点夹杂一些议论。这种夹叙夹议的形式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接触较少,更别说一篇文章两个侧重点不同。鉴于课时的限制,以及长文短教的思想,我把本课划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字词弄清楚,明白文章中所提出的著作背景及写作特点。第二课时,结合课文内容来对本文有一个总的理解。让学生了解到本文采用的写作手法是夹叙夹议,第一部分以叙为主,第二部分,以议为主,在此顺便说下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是因为如果把两个难点,一个一个去突破的话,对于学生来说有困难,在上的过程中,既要让学生明白文本的内容,又要让学生明白写作手法,这样害怕效果不好,还不如直接告诉写作手法,让学生心里有底,这样对于文本的理解就更透彻了。主要两个字“忆”“议”“忆”——读书的经历。“议”——读书的好处。由于有前面的铺垫,这节课就主要由学生说,说到哪里引导主题上来就行,这样这篇文章就上的调理比较清晰了。这节课上完后,学生感觉不错,学生感觉还不错,我也感觉比较愉悦,因为把一些知识给了学生传授后,学生能够加上自己的理解,生成新的知识。所以在课堂上产生了许多新的想法。比如:在学习第10自然段,讲到冰心十三岁读《红楼梦》时不喜欢读,到后来人到中年了才读懂了。黄璐同学说:“这可能是因为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对人生有新的认识,才能真正理解到作者的辛酸。”这时有个学生就说“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把握文章的要点,理解“读书”的好处,通过对内容的理解,明确应该多读书、读好书,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和兴趣。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联系读书实际,指导学生对自己读书情况做一次总结,开展一次交流。教学重难点: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结合实际深入了解读书的好处。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复习导入1、《忆读书》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讲的是什么?(课文写了冰心回忆了她一生读书的体会。)2、那她有怎样的体会呢?(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三、新授1、既然读书有这么好,那么大家喜欢不喜欢读书,都读了那些书呢?读书到底有怎样的好处呢?(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2)、学生从书中体会作者读书有那些好处,并概括出来。(学生交流,指出读书的四点好处。) ①、读书能扩大知识面。②、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③、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道德修养。④、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读者的情感,让人得到多种美的享受。2、具体分析(在文中找出相关内容,结合实际谈谈自己是怎样读书的。)(1)、读书能扩大知识面读《三国演义》可以了解三国时期的“天下大事”①“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和,和久必分……”(魏、曹操,蜀、刘备,吴孙权)②“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能哭了,就是读的越来越懂了。)读《红楼梦》可以了解到“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历史(这读了两次,一次是在十二、三岁时,只丛表面了解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二次是中年以后才尝到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读《茶花女遗事》等外国小说“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什么是“人情世故”?(指为人处世的道理。)(2)、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读《聊斋志异》对我的文言作文有帮助文中老师批注“柳州风骨,长吉清才”( 是指柳宗元那样雄健有力的风格,李贺那样清新不凡的才气。)这真是因为《聊斋志异》是用文言文写的,而自己那时的作文也是文言的 ,所以老师才有这样的批注。这也是老师对他中文的称赞。(3)、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道德修养第11自然段中“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
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4)、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读者的情感,让人得到多种美的享受读《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哭了一场”、“又哭了一场” (津津有味: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读《水浒传》让作者“尤其欣赏”、“气愤填胸” (尤其欣赏:欣赏是领略玩赏,喜欢,认为好的意思。气愤填胸:形容愤怒之情充满胸中。)读《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滋味(诗的全文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满纸荒唐言”:指《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是当时的一个另类,就被当时的世人贬为“满纸荒唐言”。但正是这部看似荒唐,却蕴含着葬送一个旧时代的悲剧故事!“一把辛酸泪”:表明他对《红楼梦》最大的感受是悲伤,也反映了他成书的艰辛,暗示了小说是一部悲剧。)读《满江红》的“怒发冲冠”( 怒发冲冠:这则成语的冠是帽子。愤怒得头发直竖,顶起帽子。比喻极度愤怒。)读《声声慢》的那几个叠字写的十分动人,以“寻寻觅觅”起头,写尽了“如有所失”的无聊情绪。(写的是作者独处陋室若有所思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它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光景又引起他内心的感伤,有一种凄凉、惨痛、悲戚之情。感到好象失去了什么似的。)3、读书这么好,所以我们大家就要“多读书”、“读好书”①文中作者都读了那些书呢? ②什么是好书?(作者认为能感染人、陶冶人,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有助于扩大知识面,有助于写作的书,才能算是好书。这样的书,首先必须人物个性鲜明,故事情节感人。具体地说就是古代小说要精彩而不烦琐,引人入胜而非索然无味;现代文艺作品须充满真情实感而有质朴浅显。如:比如“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对下烦琐的《风神榜》,看了人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对那种“无病呻吟、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就“从脑中抹去”,对那些“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就会“心动神移,不能自已”。)四、总结(指导板书总结)五、练习牵线搭桥《三国演义》 罗贯中《红楼梦》 曹雪芹《西游记》 吴承恩《水浒传》 施耐庵《聊斋志异》 蒲松龄《满江红》 岳飞(岳武穆)《茶花女遗事》 小仲马《声声慢》 李易安(李清照)六、作业
通过学习,可以看出读书有这样好、这样重要,那根据所学内容,自己以后会怎样读书?用什么方法来读?还可以给自己制定读书守则来约束自己今后的读书,给自己增长更多的文化知识和学习能力。板书设计:(1)、读书能扩大知识面(2)、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读书好 (3)、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道德修养(4)、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读者的情感,让人得到多种美的享受 《忆读书》 多读书 体 会 读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