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读书》自主学习活动片段作者的体会: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三、出示自学指南:1、自读课文:从书中体会作者读书有哪些好处,并概括出来。2、具体分析,在文中找出相关内容,结合实际谈谈自己是怎样读书的。可小组讨论。四、汇报交流:1、学生交流,指出读书的四点好处。①、读书能扩大知识面。②、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③、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道德修养。④、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读者的情感,让人得到多种美的享受。2、谈谈:在文中找出相关内容,结合实际谈谈自己是怎样读书的。
(1)、读书能扩大知识面读《三国演义》可以了解三国时期的“天下大事”①“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和,和久必分……”(魏、曹操,蜀、刘备,吴孙权)②“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能哭了,就是读的越来越懂了。)读《红楼梦》可以了解到“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历史(这读了两次,一次是在十二、三岁时,只丛表面了解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二次是中年以后才尝到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读《茶花女遗事》等外国小说“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什么是“人情世故”?(指为人处世的道理。)(2)、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读《聊斋志异》对我的文言作文有帮助文中老师批注“柳州风骨,长吉清才”(是指柳宗元那样雄健有力的风格,李贺那样清新不凡的才气。)这真是因为《聊斋志异》是用文言文写的,而自己那时的作文也是文言的,所以老师才有这样的批注。这也是老师对他中文的称赞。(3)、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道德修养第11自然段中“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4)、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读者的情感,让人得到多种美的享受读《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哭了一场”、“又哭了一场”
(津津有味: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读《水浒传》让作者“尤其欣赏”、“气愤填胸”(尤其欣赏:欣赏是领略玩赏,喜欢,认为好的意思。气愤填胸:形容愤怒之情充满胸中。)读《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滋味(诗的全文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满纸荒唐言”:指《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是当时的一个另类,就被当时的世人贬为“满纸荒唐言”。但正是这部看似荒唐,却蕴含着葬送一个旧时代的悲剧故事!“一把辛酸泪”:表明他对《红楼梦》最大的感受是悲伤,也反映了他成书的艰辛,暗示了小说是一部悲剧。)读《满江红》的“怒发冲冠”(怒发冲冠:这则成语的冠是帽子。愤怒得头发直竖,顶起帽子。比喻极度愤怒。)读《声声慢》的那几个叠字写的十分动人,以“寻寻觅觅”起头,写尽了“如有所失”的无聊情绪。(写的是作者独处陋室若有所思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它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光景又引起他内心的感伤,有一种凄凉、惨痛、悲戚之情。感到好象失去了什么似的。)3、交流:
读书这么好,所以我们大家就要“多读书”、“读好书”①文中作者都读了那些书呢?②什么是好书?(作者认为能感染人、陶冶人,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有助于扩大知识面,有助于写作的书,才能算是好书。这样的书,首先必须人物个性鲜明,故事情节感人。具体地说就是古代小说要精彩而不烦琐,引人入胜而非索然无味;现代文艺作品须充满真情实感而有质朴浅显。如:比如“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对下烦琐的《风神榜》,看了人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对那种“无病呻吟、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就“从脑中抹去”,对那些“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就会“心动神移,不能自已”。)四、总结(指导板书总结)五、练习牵线搭桥《三国演义》 罗贯中《红楼梦》 曹雪芹《西游记》 吴承恩《水浒传》 施耐庵《聊斋志异》 蒲松龄《满江红》 岳飞(岳武穆)《茶花女遗事》
小仲马《声声慢》 李易安(李清照)六、作业总结反思:本课教学由"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三个问题来进行学习课文。课堂上我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性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质疑的能力,又很好地培养了团体合作的能力.在学生学习课文的时候,我又尽量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读书经历理解作者的读书体验,使学生也能和作者产生共鸣,让学生明确,作者取得的成就离不开读书,正因为读过很多的书,作者才能成为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我认为本课的重难点,教学目标制定是比较准确,但在"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三个问题上的顺序上注意一下,应该是因为读书好,所以才要多读书;不仅要多读书,还要读好书.对于文中提到的作者的读书感受,没有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体验,体会作者的情感体验.因此在学生学习课文的时候,尽量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读书经历理解作者的读书体验,使学生也能和作者产生共鸣.指导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
再者要将语言文字训练放在首位,不能忽略学生的品词析句训练,这样才能有效地进行朗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