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小学语文《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语文2,课时:23,学生课前准备: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二、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三、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四、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二、教学课题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的意境,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3、感受文本的语言魅力,学习作者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教材分析《我和祖父的园子》是国标本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节选自萧红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课文描写了“我”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的情景,表现了祖父的园子是“我”童年快乐、自由的家园,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回忆。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的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的突出特点。文章文字虽然浅显,但意境很美,寓意不凡。在品读文字中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和祖父的爱,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这是教学的重难点所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教学方法品读文字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这是文本解读的重点之一,作者通过对自己充满童真童趣的率性而为的直接描写,表现了自己心灵的自由,童年的幸福。通过填空、朗读等方式对文本进行充分地研读,引导学生进入作者所营造的时空,紧跟作者的脚步,与作者一起嬉笑玩闹,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作者寄情于景,借对园中动物与植物的自由的描述,来表达内心的那份快乐与自由。引导学生感受文本的语言魅力,比较作者不同的表达方法,真切地感受作者的所思所想、所感所忆。与此同时实现语文“工具性”的基本要求。再从文字中感受祖父的爱,体会作者对祖父的怀念。这又是文本解读的又一重点。通过资料的补充深入感受祖父对我的疼爱和宽容,给了作者心灵的自由,给了作者快乐的童年。也正是如此,祖父的形象才铭刻于作者幼小的心灵,感受到亲人的温暖。同时引导学生由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感受语言文字的伟大魅力。
一、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有位作家叫萧红,她最爱自己的祖父,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走进她的《我和祖父的园子》读一读。(板书课题)二、初读1、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有二:(1)是标好小节号,(2)是字字入目,句句入心,努力读正确课文,建议你先看看课后生字表。好,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开始!2、词语教学:(1)蜂子蝴蝶蜻蜓蚂蚱(2)栽花拔草下种铲地浇菜(3)韭菜谷穗倭瓜黄瓜(1)读准字音,尤其是“下种”,明晰“蜂子、蚂蚱、倭瓜”意思。(2)这三组词语有什么特点?3、你这么一概括倒引起我们的注意,大家再读读课文,找找文中是否也围绕这三组词语来描述的?(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2)理清课文脉络。三、品读过渡:刚才,我们借助词组朗读了课文,看见了祖父园子里许许多多的动植物,看见了小萧红和祖父在园子劳动的情景,请问你喜欢祖父的园子吗?好,咱们就走进祖父的园子,仔细瞧瞧。1、请大家自读第2自然段,自己常用的符号圈圈画画,思考:这是一座()的园子?用简洁的词语写在书旁。2、走进课文第2自然段,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1、美丽的园子(文本凸显了色彩美),2、样样都有的园子(文本凸显了昆虫的种类多)】2、祖父的这座园子是五彩缤纷的、迷人的,在《呼兰河传》里就记录着这座让作者忘却不了,难以忘却的花园,这个花园里不仅是动物的世界,也是植物的家园。3、现在请你再读第2自然段,用朗读表达出自己内心最强烈的感受。四、总结1、孩子们,今天我们走进祖父的园子,发现大自然所有的动植物都是自由的,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这是自然的自由,你想想,课文里还有什么是自由的?2、就是这本书,让人读着读着,就不由得沉浸在已逝的烂漫的童年生活中;让人不由得就想站住了,笑微微地看着那个淘气的小姑娘。这本书的名字叫《呼兰河传》,著名作家矛盾这本书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鲁迅先生评价她的文字是“力透纸背”,金庸读完《呼兰河传》,深恨自己未能见此才女。相信大家的褒奖一定能吸引你们,老师希望大家拥有并阅读《呼兰河传》。板书设计:我和祖父的园子1-2蜂子蝴蝶蜻蜓蚂蚱3-12栽花拔草下种铲地浇菜
13-14韭菜谷穗倭瓜黄瓜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随着作者初次来到了祖父的园子,这个园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美丽多姿、样样都有、生机勃勃)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读第二自然段2、过渡:那这祖孙体俩每天在园子里都干些什么呢?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园子去看一看。二、感受对自由的眷恋(一)学习3-12自然段1、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3-12自然,让我们来完成这个填空。(2)祖父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师生合作朗读填空。(3)祖父怎样,我也怎样。从这样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什么?(我与祖父形影不离、我就是祖父的一个跟屁虫、我爱祖父、祖父也爱我。作者用这样简单的重复,却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孙俩好得不能再好的关系)。2、学习直接描写(1)再看祖父每天在园子里干什么?(劳作)而我呢,也是在真正地劳动吗?你从哪些地方发现了?(2)出示四段文字,自由读读,这几段文字都是在写什么?(3)作者用了这么多的笔墨来写自己在园子里玩耍时的情景,她这是要表达什么呢?(告诉别人她的快乐、自由与幸福)(4)作者内心的快乐已经通过自己的行动完全表露了出来。你感受到了吗?用你们的读来告诉我。(男女生轮读)(二)学习13-14自然段过渡:作者因为自己内心的这份快乐与自由,所以她眼中的园子也与众不同。1、这个园子在作者的眼里是怎样的?自读第13段,划出能概括的一句话来。2、一切都活了,哪些东西活了?一切都是自由的,哪些东西是自由的?(指名读好这两段文字)3、为什么这里的一切在作者眼里都是活的,都是自由的?(在祖父的园子里因为作者自己是快乐与自由的,所以她也将自己的这份情感赋予了这园子里的瓜果蔬菜,花草鸟虫,所以这里的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4、品味两段文字:作者怎么写出这些景物的“活”与“自由”来的?三个“就像……似的”、六个“愿意”、一个“随意”(作者把这些景物直接当成人来写,赋予了它们和自己一样的情感。所以在作者的笔下一切都活了,一切都是自由的。)5、谁能通过自己的读也让这里的一切都活起来。(指名读)6、比较:你看,同样是在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这儿是借着景物来抒发情感,而前面3-12自然段是通过描写自己的行动来抒发情感;同样是写园子,这里的园子却比第2自然段中的园子更多了一份快乐与自由。这段文字真是精彩。再来让我们读一读,最好能够将它背下来,留在我们的记忆里。(齐读本段)三、体会对亲人的怀念过渡:所以“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就把草
帽遮在脸上就睡了。”作者连睡觉都是如此的随心所欲,看出她童年生活是如此的快乐、自由和幸福,这又是谁带给我的呢?1、每当我在园子里胡闹、瞎闹的时候,祖父是怎样的表现与反映?让我们来看看这段文字,分角色读,你看见了一位怎样的祖父?2、你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一起时,感觉怎样?现在你知道作者的童年生活为什么会这样了吧?(有了这样慈祥、宽容的祖父,所以她才会如此的自由、快乐与幸福)。3、补充有关萧红和祖父的资料。4、难怪作者在文章开头这样写到“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这是作者最怀念的亲人。作者在文中还这样写到“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从这里我们读出了作者对祖父怎样的情感?(爱与依恋)四、总结拓展1、小结:本文选自作家萧红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通过对自己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玩耍情景的描写,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2、推荐阅读:这部小说创作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这使远在香港的作者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于是她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去读读这部小说,去美丽的呼兰河看看吧!五、作业设计1、阅读《呼兰河传》。2、学着课文里的表达方法(直接描写+借景抒情)去写写自己的童年趣事。板书设计:我和祖父的园子快乐慈祥生机勃勃自由宽容自由自在一、教学反思《我和祖父的园子》选自作家萧红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这部小说创作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这使远在香港的作者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于是她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这篇课文是第三章节的第一部分,通过对自己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玩耍时情景的描写,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这部分文章字里行间流淌着作者对自由的渴望和眷恋,文中有很大篇幅直接描写了我在园子里玩耍时的快乐,也有相当一部分文字描绘了祖父园子的美丽景色,让人身临其境。所以我觉得首先应当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这其中的快乐与自由,这样才能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从我的理解来看,这部分文字通俗易懂,又是写孩子快乐玩耍的,学生应该很容易找到自己与作者情感的共鸣点——快乐的童心,朗读起来情感应该较容易释放。但从实际教学来,学生读得并没有那么快乐、自由,相反却较为拘谨。课后,听了师傅和其他老师的评课,才感到自己对学生的把握还不够。现在的孩子与作者生活的年代相差较远,且学生没有那种在农村生活的体验与经历,更多时候是被管制与约束的,没有
那种身心的绝对的自由与放松。或者我应该创设一个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角色的转换,这样学生朗读起来会更加的声情并茂。其次作为高段的教学,我觉得不仅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要引导学生来学习作者是怎样来倾吐自己的内心的,按照怎样的思路,采用怎样的方法。作者在这部分文章里为倾吐内心的快乐与自由,采用了不同的表达方法:一是直接描写,一是借景抒情。所以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将两部分文字进行了比较,重点引导学生品味了第十三自然段的文字,感知作者用了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而显得更加形象、生动,学生对此的领悟还算不错。但由于课堂时间的有限,这儿好像还少了语言文字的运用,课堂上应该让学生有练笔的机会。当然这份自由应该来自于祖父对她的爱与呵护。所以在课的开始与结尾,我通过读文填空与资料拓展让学生来感知作者与祖父的形影不离、相亲相爱,首尾呼应,深化思想。这节课基本完成了教学预设,但总感觉学生与语言文字的接触还不够亲密,与作者情感的沟通还没用完全畅通。所以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还得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上最重要的因素来考虑,实实在在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