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走近萧红,走进那座精神的园子--------《祖父的园子》文本解读一、走近萧红-----那一抹仓促而炫美的艳红 这是位于东北的一条小河——呼兰河。它没有江南小桥流水的清澈与雅致,唯有寂静与冰凉。就是这静静的呼兰河啊,它哺育了一个寂寞而早悟的精灵,也见证了她的才情、她短暂而悲苦的一生。这个精灵叫萧红,中国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文坛最具影响力的女作家,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在仅31载的人生中,她留下了《生死场》、《牛车上》、《呼兰河传》、《小城三月》等经典作品。 她的作品没有那种过分的细腻雕琢,她儿童般的想象力总会让故事多一些明亮的色彩。正如唐利群在《从生命的荒原到初始的伊甸园》中所说,在现实的世界里,萧红经历的是一个从初始的伊甸园到生命荒原的路程,然而她在自己的小说里,却呈现出一种从生命的荒原到初始的伊甸园的返回。她的临终绝笔《呼兰河传》,有着对故乡深情的回忆,如梦一般美丽,却又如现实一般残酷,令人绝望和悲哀。或许,越是压抑,越是渴望自由,在孤独绝望里回望童年的呼兰,更多的是一种痛彻心扉的怀念,此生再无法企及那份“温暖与爱”的荒凉。于是,在呼兰河凄婉的歌谣里,在满城的寂寞与荒凉里,《祖父的园子》从那一片灰色的天空里跳脱出来,如一抹绚丽艳红,时隔多年依然深深打动着每一位读者的心。 二、走入文本-----那一些童心四溢的文字《祖父的园子》节选自萧红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第三章第一节,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多彩的童年生活”为主题的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的教学,很容易陷入两个误区:蜻蜓点水式地学,或是处处关照地学。教师就要在取舍上下功夫。杨再隋先生提倡的“一课一得”,这是语文的课堂本色。萧红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的突出特点。教学时采用“取独式”解读,把文本中最独特、最精彩的语言拎出来放大,以学习语言为主,借由这个“例子”培养学生读写能力,唤醒他们内心深层的共鸣。1、童年是一幅色彩明丽的画。文章用独特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艳、动感十足的画面。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蜒、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这样的画面,无疑是童话般的世界,会令他们无限向往。【精品文档】第3页
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童年也是一幅流动的画。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黄瓜还没有吃完,我又看见一只大蜻蜒从旁边飞过,于是丢下黄瓜追蜻蜒了。蜻蜒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好在也没有存心一定要追上,跟着蜻蜒跑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采一朵倭瓜花,捉一个绿蚂蚱,把蚂蚱腿用线绑上,绑了一会儿,线头上只拴着一条腿,蚂蚱不见了。“我”看见黄瓜摘来吃,丢下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蚂蚱,随着作者文字的描述,一个个画面一一展现,在画面自然转换中,让读者充分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和自由,唤醒读者潜藏在心灵深处的童年,让它逐渐浮现,让它慢慢清晰,拨动读者的心灵之弦。2、童年是无拘无束的自在。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萧红以清新的笔触,儿童式的言说方式,反复使用“愿意……就……”的句式,抒发了自由的心境。文中萧红没有直接说“我真自由、我真快乐”,而是通过描写倭瓜、黄瓜和玉米、蝴蝶的自由、快乐来表达自己的自由、快乐。孩子们被这种自然流露的快乐感染着,幻想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员,用上“愿意……就……”进行句式训练,让学生去拓展体会语言使用的精妙之处,感受无拘无束的自在,潜移默化中习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 三、走进内涵------那一座精神的园子 在课文中,萧红借助儿童的视角,通过院子中的景物、昆虫与祖父、我编织在一起,组织成一个自由、纯净的心灵世界,形成了无论是《呼兰河传》还是萧红本人精神上的一个原点。教学中可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悟出趣、悟出情,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精品文档】第3页
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萧红写作祖父的园子,怀念祖父的园子,但她真正怀念的是童年时代所拥有的祖父的慈爱。在萧红的记忆里,祖父是唯一爱她的,慈祥和蔼的祖父在那座绚丽多彩的后园里为她灰暗的童年点燃了短暂的欢声笑语。家乡是盛满思念的地方,也是追踪童年的地方。儿时的萧红大概无法预料到,二十年后被写入《呼兰河传》的那个她曾经终日玩耍、无限眷恋的后花园,和她一生中最为敬重的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最终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为著名、永远充满了趣味与生气的两座精神花园。曾有人这样评价萧红:“她的一生被这样三个情节萦绕——无家、寂寞、无爱。唯有祖父、唯有与祖父相守的童年时光、唯有那座有祖父相伴的后花园,是她一生最初、最深、最永久的爱与温暖。”在她十九岁离开家后再也没有回去的日子里,唯有这份爱与温暖,伴随着她走过了颠沛流离的一生。带着更深的了然再看那座园子便会有了更深的感悟,爱是一切的核心,爱给生命以自由,因为祖父的宠爱,才有了那座熠熠闪光的精神之园。四、走向名著------那一片呼兰的天空教学名著,我希望通过课文的学习,为学生打开一扇窗户,以此走进萧红,感受她和祖父的一段亲情,知道一本名著《呼兰河传》,让孩子走进呼兰的那片天空,去了解先辈的一段生活历史,初步感知萧红语言文字的魅力。因此,这节课的落脚点,还是要“走向名著”、走近萧红。基于以上思考,自主开发语文课程,提供一个由“课内——课外”的思路——亦即,由某一篇课文,带出一位作家,阅读一群文章——即群文阅读。我将张祖庆老师编写的《小学生萧红读本》引入课堂,读本中大量选入了有关祖父的文段,如《祖父的笑》、《我和祖父的“另一个世界”》、《我是祖父的“小尾巴”》,读来童趣盎然,同时也拓展了孩子们的阅读空间。解读文本,其实不仅仅是语文教学的需要,更是一个人享受阅读、品味语文之美的过程。在这个速食时代,思想变得廉价,爱变得稀求,人心变得浮躁,我们活在最浅层的感受之中而洋洋自得。萧红为我们所呈现的那一座童年乐园,怎能不被当今奔走于各种补习班的孩子所爱,又何尝不是忙碌奔波的我们内心所渴求的?阅读书目:1、《小学语文文本解读》闫学著2、《呼兰河传》萧红著3、《人鸟低飞》王小妮著4、《萧红散文名篇》萧红5、《名家文学读本:小学生萧红读本》张祖庆编著6、《山花灿烂寂寞红》萧红著7、《生命中最好的语文课》干国祥著【精品文档】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