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3月18日,在城关小学的多媒体教室分别听了刘英老师和郭小露执教的同课异构形式的《祖父的园子》一课,让我耳目一新,收获颇丰。从这两节课中我领悟到了在教学略读课文时如何把握教学中的“教”与品析重点句段中的“读”。两位老师执教的共同点是都采用了“预学—交流—拓展”的教学模式。在体会文章情感时,都能够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在读中感受“我”在园子里的快乐与自由,读的形式不拘泥于齐读,而是采用多种形式是课堂中散发着浓浓的“语文味”。如刘英老师在引导学生品析第17自然段的时候,通过指名读、学生自由读、全班齐读、配乐读等形式在读中体会作者在园中无拘无束的心情。郭小露老师在引导学生体会祖父的园子是个“乐”园的时候,通过指名读,全班齐读、带动作读引导学生品读体会。还有在品读6—12自然段的时候通过师生分读、教师反面读学生评价、师生分角色读等形式引导学生体会“我”在园中玩得快乐,从而体现出爷爷的温和与慈爱。在体会文章语言特点的时候重点引导学生品读17自然段,在读中采用了指名读、齐读、教师引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悟情、在读中领悟作者”借景抒情”的写法。不同的教师,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构思,不同的效果。“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两位老师的课各有千秋。接下来我谈一下两节课中値得我学习的地方。首先说一下刘英老师的课。我想用一个“美”
字诠释这节课。这个“美”体现在课件设计很美,课堂导入很美,课堂细节处理很美。如课始,刘老师先对学生进行上课习惯的培养,让学生放好练习本和文具盒,同时希望在课堂上听到学生洪亮的声音,看到学生端正、漂亮的坐姿。最后在没开课前让学生读学过的美文《我想》,这样做可以很快的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同时也拉拢了师生间的距离。接着在导入新课时刘老师激情导入:有人说,萧红是一朵盛开在中国北方原野里的花,盛开在中国东北的农家院落里,她从来不用浇水,任着风吹,任着太阳晒,却越开越红……无论她的生命中有多少逃亡与饥饿,无论她面对多少困苦与不幸,她都用她的笔写着她的字,大气的文字。(通过课件显示)随之让学生自由谈通过查资料对萧红的了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搜集信息的能力。又如在授课中能够打破常规教学让学生上台板书,做到了学生能做的就让他们去做,体现了以学生为主,凸显了新理念。接下来说一下郭晓露老师的课,这节课我想用“活”字来评价。这个“活”字主要体现在郭老师在课堂上的教法灵活,把教材用活,让学生学活。为什么这样说呢?是因为听完这节课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在读文体会情感时很灵活,课堂上除了书声琅琅,更重要的是有了学生
神采飞扬的动作,使整个课堂热闹了起来。还有课堂上郭老师说她花了一周的时间读完了萧红的《呼兰河传》,这种做法值得我们每位教师学习,教学就应如此,要上好一节课,我们首先必须吃透教材,研读教材,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够有的放矢,游刃有余,才能够让学生通过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后,深入的体会作者之所以写祖父的园子是因为为了体现他对祖父深深的怀念之情。总之,每一次研修听课对于我来说就如同欣赏了一次演出,让我激动万分,让我豁然开朗。因为在这期间我的心灵深处也经历了一次洗礼,我在思想里一次又一次的不断反思自己对新课标、新理念的理解、深化、实践。每一次反思都会让我对新课堂有新的认识,对于我的教学艺术也是一次再次提升。为此,我会扬长避短,不断完善我的教学素养,提升课堂教学艺术,让我的语文课堂更具有艺术魅力。
7.《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伏六中心小学刘仙凤2014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