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修改稿)基本信息学科语文年级五年级教学形式自主交流合作探究教师唐玉娥单位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同盟小学校课题名称《祖父的园子》学情分析分析要点:1.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1.教材分析“祖父的园子”是一幅色彩明丽富有童话色彩的画,这里是“我”童年生活的地方,它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不只是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他给了“我”心灵的自由,放飞了“我”的心灵,舒展了“我”的人生。随着作者富有诗意的语言,我们走进了祖父的园子,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有云朵的影子,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作者曾称它为自己的后花园),就像作者说的一样,“花园里边明晃晃的”,“新鲜漂亮”。这里一切都是充满了生命的气息,这里是自由的,童年的作者也是自由的,这自由是她童年快乐的源泉。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跟着祖父在园中,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浇水,当然这都是童年游戏的内容,不是真正的劳作,是“乱闹”,至于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更是孩童的游戏了。玩闹累了,就在园子里睡下。当然,让作者感到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他给了孩子心灵的自由,他允许孩子随便玩闹,对孩子倾尽了爱心和耐心。他的爱放飞了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孩子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正是因为作者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在她孩童的眼里,一切才是自由的,快乐的,甚至是充满梦幻色彩的。孩子气十足的强调,春天的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是本文写作手法上的突出特点。选编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领悟表达方法。2.学情分析1.由于面对的是农村孩子,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就是农村孩子生活的写照。因此,对于文中作者索描写的场景,农村孩子是那样的熟悉,学生理解课文应该比较容易,但是,农村孩子知识水平和知识视野较狭窄,掌握并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应该重点。关键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够把表达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2.课前可以让学生在校图书室借阅萧红的《呼兰河传》,让学生感受萧红,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为可疼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学环节的组织
内容落点1步骤1、2、3……学习方式激发兴趣,走进作者:1.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作者的资料,汇报交流。2.师在学生交流基础上补充。萧红: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乃莹。1935年在上海出版成名作《生死场》时,开始用萧红作笔名,在萧红不到10年的创作生涯中,为祖国文学宝库留下了近百万字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谈话交流,激趣导入学生讲解,教师补充内容落点2步骤1、2、3……学习方式初读课文,走进园子: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找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3.查字典,联系上下文,与同学探讨,理解课文中的词语。整体感知,理解字词,交流探讨,合作学习
4.分小组讨论,交流,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园子里快乐玩耍的情景。5.全班汇报交流,师根据学生交流总结。内容落点3步骤1、2、3……学习方式品读课文,感受园子的自由:1默读课文,体会“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用笔勾出相关句子,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2.全班交流。让学生通过找句子,谈体会,有感情朗读,体会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自由自在、快乐无忧),“我”的童年生活是多彩有趣的,令人向往的。3.讨论: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4.总结升华。感情朗读,想想画面合作交流,升华感情领悟方法,学以致用
如果你是文中的作者,当你来到这生机勃勃、无拘无束的园中时,你想干什么?小练笔。(童年趣事)5.走进原著。阅读萧红的《呼兰河传》。4.课外延伸。课外阅读有关写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耳基的〈童年〉,为口语交际学习作准备。四、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生机勃勃、无拘无束、鸟语花香、丰富多彩、自由自在……园子的自由:动植物 比喻排比拟人我的自由:栽花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环节的组织终点积累语言,学习方法感情朗读,感受生活走进作者,激发兴趣起点作业或预习
一、自学本课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二、给课文中的生字注音。嗡嗡溜平倭瓜玩腻了水瓢三、辨析形近字。蜓()拔()锄()割()蜒()拨()铲()豁()四、理解课文填空。1.《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章通过对对“我“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的情景的描写,表达了对______________的眷念和对亲人的___________。2.课文《我和祖父的园子》出自回忆性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著名作家茅盾称这本书是一篇___________________,一幅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跟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这句话通过描写蜻蜓、蚂蚱、蜂子表现祖父园子里______________。描写蜻蜓蚂蚱时,侧重写昆虫的__________,而写蜂子时则侧重写昆虫的________________。五、仿句练习。童年就像一幅画,色彩鲜艳,线条柔美;童年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童年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阅读片段,完成练习。①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②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做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1.文中“我”是_________,原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家。2.“祖父就把锄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句中“头”上的因好哦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选取的两个片段中共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件事,其中_____________这件事写得最详细。4.阅读片段,联系全文,用准确的词语填空。()的园子()的我()的祖父()的童年5.用“______”划出可以概括段落②主要内容的句子。六、写话练习。文章结尾这样写道:“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着了。”等她醒了,看她又闹出什么好玩的来呢?请你接着“小姑娘醒来了……”继续往下写。自我评价1.《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浅显易懂,又与学生生活接近。《祖父的园子》是关于童年回忆题材的一篇略读课文。整篇文章的篇幅比较长,但是言优美,易懂。文章需要学生把握的是体会句段中所透露出的对童年自由、快乐生活的无限留恋。为了使学生真的有所感悟,我要求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品析。在学生所分享的句子当中,对美丽、生机勃勃和欢乐的体会是相当的深入的。可对于自由的体会却是有些阻碍。为了让他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自由,我列举了身边的事例与课文进行对比,效果果然好。2.一节课上完下来,也有很多疑惑:第一、多数的时间都分给了学生读书、自学,因此对学生没有品析到的句子却没有过多的深入的去品析。这样是否造成一种“漏洞”
呢?第二、许多优美的句子也没有充裕的时间去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这样充分地让学生课后进行学习是否会有效呢?第三、对于自读课课堂遗留下来的问题是否该作为课后作业进行自行解决呢?一节课时间所要完成的长篇课文,对教学目标的设置该把握到何种程度呢?而根据我们农村孩子的实际情况,又该如何保证他们有所收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