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的园子》教学案例 德外小学五年级黄忠萍教学本课,我认真研读教材之后,决定从三个层面:即“走进小女孩快乐、自由的园子”——“走进花鸟草虫快乐、自由的园子”——“走进自己心中快乐、自由的园子”,引领孩子们由词句到整篇文章,入情入境,表演诵读,感悟品评,想象思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祖父的园子,体验那份快乐与自由,品味那份诗意与纯真,畅想那份和谐与美好。努力为学生建构“心中快乐、自由的园子”,让师生一起在快乐而自由的“阅读教学的园子”里快乐教与学。 创建一座充满情趣的园子。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条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但是我们悉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如何保持孩子智慧“土壤的潮湿”、为孩子情感“细小的根须”提供滋养?如何“悉心保护细小的根须”,为孩子的生命催生出鲜艳的智慧花朵?这就得从“生本”教学理念思考,让这一理念体现在一个个教学细节上,孕育于教师所创设的一个个教学情境之中。教师要通过简约巧妙的设计、富有情趣的提问、诙谐幽默的评点,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情感;让学生充满童趣的表演、惟妙惟肖的朗读、放飞心灵的诉说,彰显生命的活力。 创建一座孕育智慧的园子。吴忠豪
教授说:“一个智慧的语文教师懂得对知识的责任。智慧的课堂不是炫耀教师自身的知识,教师的责任在于引导学生探寻并进入知识殿堂的路径。”是的,精彩的有智慧的语文课,不在于教师讲授无数个知识点,而在于学生提出更多的为什么;不在于教师运用什么方法,而在于学生是否在学习过程中有大量的参与和自由表达的机会;不在于设计的课堂有无其基础型、拓展型或研究型之分,而在于学生是否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通过学习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在于他们是否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展广阔的心灵,在于学生对自己的发展是否有足够的自信。课堂要求真务实是真之基,课堂的和煦温馨是善之源,课堂互动的五彩缤纷是美之光。智慧课堂的本质是真善美的统一。课堂上,尽量省去教材的繁琐分析,省去教师的强势牵引,省去师生的浅层问答,有的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应该是师生深层的心灵诉说,是学生奇妙的想象、理性的思考、精彩的言说和真情的流淌。 创建一座关注成长的园子。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孩子的发展”,这个“发展”应体现在知识、能力、情感等多方面,语文课堂应更多的体现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提高上。文本中的祖父是一个教育能手,对小女孩,他知道什么事情不管,什么事情该管;在祖父的园子里,小女孩的身心是自由快乐的,因为慈爱的祖父给了她一座快乐自由的园子,在这里,连玉米、黄瓜、蝴蝶、小鸟等动植物都是快乐自由的。以至于100年以后的今天,孩子们还感受到“祖父”的慈祥,听到他爽朗的笑声。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对文本或大胆取舍,或切换段落,或整合资源,在此基础上设计简明流畅的教学流程,使学生主动、充分、自由而有创意地学习。努力做到四点:一以活动为
起点,精心设计语文学习和实践活动,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努力实现全员、全面、全程参与学习。二视自由为关键,教学中,教者充分给予学生富有弹性的学习内容,自由的支配时空,自主的选择机会,自我的评价机会。三是以民主作保证,教者自始至终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建立资源分享的伙伴关系,真心实意地热爱、信任和激励学生。四是以需要做动力,文本解读,教者要了解学生,切合实际,满足需要;课堂提问,要充分调动学生,发展个性,体验需要;学习语言,要不断培养兴趣,激发动机,提升需要。从孩子充满童趣的朗读中,从惟妙惟肖的角色扮演中,感受孩子们欢乐的笑声、自由的呼吸、情智的丰满、人格的健全、精神的成长。不过,由于课文比较长,读得比较多,时间有些不够,所以,有的讨论还不够深入。例如,1、祖父为什么其它问题都不管,只有小姑娘把狗尾草与谷穗混淆了祖父才管?2、拓展时没有足够时间让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等。还有“园子”与“院子”的读音、意义的区别放在预习时处理,给听课老师留下区分不清的缺憾。导语中有不够完美的地方:开课时让孩子帮老师找找“想轻轻打两下小姑娘的小手的理由”应该换一种说法,避免造成把“爱抚的轻轻拍”理解为“真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