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的园子》评课稿师训教研中心李晓娟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行:大家下午好!今天开始评课之前我先谈谈略读教学的重要性、存在误区、理念以及实施方法。首先说略读教学的重要性,叶圣陶先生先生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既熟习了例子,又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叶老已经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它们都是阅读的最基本的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略读与精读一样重要。其次谈谈我们略读教学的三大误区:误区一:难以割舍,精雕细琢。误区二:置之度外,过度放手。 误区三:教法单调,缺乏个性。接着略读教学的理念:小学语文略读课文的教学强调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地、主动地、自主地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教学的过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名学生,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倡导个性化阅读;要实现课内与课外的沟通,拓展知识和能力空间;教学中教师要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阅读提示”领路、鼓励和引领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或自主或探究或合作学习、参与语文阅读实践,尝试“游泳”。我认为在教学中要认真贯彻以下理念:1、以生为本的理念;2、能力为本的理念;3、大语文的理念;4、突出个性,发展特长的理念。最后想说的是我们在教学中如何贯彻实施上述教学理念?讲座中会详说,今天因为时间关系就简单说一下。略读课文的教学最大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要贯彻好“以生为本”和“能力为本”
的教学理念,教学中就必须给够学生充分自读和交流的时间,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和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方法。《我和祖父的园子》是萧红的作品,写得至真至纯。全文充满浓郁的乡村气息,散发出诱人的泥土芬芳,字里行间流淌着的是童年的自由与快乐。短文以“爱”为核心,让“趣和乐”贯穿在祖父的园子里,祖父的园子是“我”童年幸福、快乐的家园,是“我”成长的根基,是“我”精神的故乡。文章辞藻朴实到“咸菜就着窝窝头”般的简单,但恰恰是口头的大白话,把孩子心中的畅快淋漓地再现出来,让人读了仿佛童年就在眼前,欢笑就在耳边。刘静老师的教学风格如同萧红的笔风一样,简洁而凝练,朴实而风趣,智慧碰撞智慧,激情擦出火花。下面我将听课感受梳理如下:一、刘静老师年轻自信、有朝气有活力,极具亲和力。二、努力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师生关系良好。三、教学目标比较明确,教学过程简约有效。刘静老师教师在备课中教学目标制定的比较恰当。符合各年段目标,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教学活动为达成教学目标而逐步展开,教学效果良好。四、教学思路清晰以版块模式呈现,教学环节安排巧妙合理。教学过程分为五大板块完成。第一板块读书自学自主探究,课始扣题眼“祖”字导入,破题的着眼点放在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了解作者后出示学法导航,感知课文内容提出几个问题,便于学生深入文本,研读文本,学生的感悟是读和思的过程。“问题探究法”是引领学生阅读、思考、感悟的关键。第二板块完成学案分层达标,这一板块老师通过分类识字、借助填空引导学生梳理课文重点、用补白方式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重点内容,为体会作者情感做铺垫。第三板块潜心阅读质疑问难,抓住了文章的灵魂“自由”
一词构筑执教理念。让学生读中体会园子中的趣闻趣事,让学生感受祖父的包容与疼爱,从而找到令萧红自由的真正的原因;这一板块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潜心默读感受最深的语段画出关键词语体会其中隐含的思想感情,用笔记录下自己学习中的困惑。让学生讨论交流,并感情朗读,这一过程流畅自然。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第四版块梳理问题聚焦重点这一板块着重让学生体会“自由的园子”。先从园子中的动植物说起,通过朗读了解到园子带给诸如“黄瓜”“蜂子”“蝴蝶”“倭瓜”“玉米”等生物的自由,转折到人在这个自由的环境中也同样无拘无束,随心所欲。景与情交叉在一起,物与人融合在一起,因此,在这个专属于祖父和我的世界中,什么都是开心的、美丽的、自由的,充满童话情节的。刘静老师采用了多种方式的朗读及写说话训练,学生在自由表达中充分的体会到自由,表达出内心的自由和快乐。她善于抓住具体的语言文字适时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训练,做到了读写结合。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而语言文字的训练则要通过读和写来达成,刘老师这节课自始至终贯彻了这一点,如:引领学生在读中体会自由和快乐时,设计了这样的写话训练:在祖父的院子里,有大蜻蜓在飞舞……在祖父的园子里,有绿蚂蚱在跳跃……这样的教学安排既强化了学生对课文内容及写作手法的理解,又增强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运用的能力。第五板块当堂反馈总结提高,通过背诵重点段再一次体会萧红对祖父深深地怀念之情。刘老师在教学的结尾将布置作业与拓展延伸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其实萧红并不是一个充满自由与幸福的人,大家课后可以读读她的自传《呼兰河传》,体会萧红不一样的人生。乍看,没有什么特别的,其实,从课内到课外,从快乐到惋惜,延伸的不是知识,而是历史,因此,这个环节特别与众不同,很实在。这五大板块过渡自然、顺畅。环节相扣,相得益彰。五、教学方法非常灵活,教法与学法相融合。在教学中,老师注重训练学生观察、朗读、想象、写作、口语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学生的读。读的要求明确、读的方法多样。刘静老师努力给学生创设自由的学习环境,不拘泥于按部就班地逐层推进,而是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孩子们,你们将体现“自由玩闹”
的段落读到哪,我们的课堂就推进到哪,不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在走,而是学生跟着老师的课堂在行进。可以先读最后一段,也可以先读中间一段,还可以前后轮流转换着读,一切的一切,看似混乱,却乱中有序,章法有道。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中,在一次次的个性化朗读体验中,学生逐步体会到了“所有的东西都是自由的。”六、体现课标精神,加强语文文字训练。语文教学首要任务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而语言文字能力的掌握首先要通过读的训练,刘静老师这节课至始至终地重视和落实了这一点。学生通过读书,抓住“愿意……愿意”、“要……就……要……就……”、“一切都活了。”等词语或句式进行反复的品位、以达到不断积累和最终的运用。在刘静老师的巧妙引导下,学生通过读书又从10个“就”字上理解,对课文的认识由知性上升到感性,对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有所感悟,有所收获。只有教师读懂文本,读懂作者的心,做好文本作者的知音,力求做作者的代言人,在课堂上才能游刃有余地引导学生读懂文本。正像著名的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所说的那样“我们自己的文本需要我们自己解读。”这节课上而刘老师多处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辅助她的教学过程,很多需要学生朗读的部分,她用幻灯片展示出来,学生以直观的印象,丰富的情感渲染,这样就帮助学生更深的理解课文、领悟情感,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七、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巧妙融合。(这两年县上的活动以此主题为主)灵动、温暖、真实、和谐,这就是今天的课堂教学给予我的启示,虽然,课还没到精致的程度,但是已足够我们学习。在今后的家常课中,我们不妨尝试她们俩的教法,不求能达到她们的教学水平,哪怕是提高那么一点课堂教学效率也就心满意足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