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乡愁余光中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一位京味很浓的现、当代作家。解放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老舍舒乙用五句话概括他父亲的一生:他是北京人他是满族人他是穷人他有10年生活在国外他生于1899年,去世与1966年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说:《月牙儿》短篇小说:《断魂枪》话 剧:《龙须沟》《茶 馆》
◎识字辨音黏(粘)合什刹海匀调niánchàtiáo
“想”北平可不可以改成“写”北平或者别的?想:带有浓厚的主观情感,写只是客观描写。暗示作者漂泊在外想——联想、想象
说起北平,大家会想到什么?
自读课文4-7段,思考老舍分别写了北平哪些东西?(划出具体事物)画北平
4、北平有那么多的名胜古迹,作者为什么不写,却只写了一些平凡的点滴事物和平民的日常生活呢?老舍:“我生在北平,那里的人事、风景、味道和卖酸梅杏儿茶的吆喝的声音,我全熟悉,一闭眼,我的北平就完整地像一张彩色画片浮现在我心中。”北平是他的故乡,他的家,正因为他对北平的熟悉与热爱,他才写出北平的与众不同。真实、自然才真正打动人。作文的至高境界!(1)对北平熟悉和热爱(2)平民意识
找出描写巴黎(伦敦、美国)的部分与北平的区别!巴黎:太热闹、太空旷、使人疲乏(咖啡与酒)北平:既复杂又有个边际、动中有静(香片茶)、比巴黎匀调的多对比、衬托
运用“比较”的好处?1、突出北平的特点2、理性之爱(与其他地方比,明白北平的好,让读者明白作者爱北平而不爱巴黎、伦敦是有原因的)
◎文本研习问题一:老舍说“我真爱北平”,却又一再说自己“说不出”,这是为什么?情到深处,爱到浓时!
◎文本研习问题二:既然不能用“好听好看的字”来写北平,那么作者怎样来表达他对北平的爱呢?
◎老舍身世老舍的母亲40多岁才生下了老舍,疼爱非常。老舍幼年丧父,家庭很困难,全靠母亲支撑。老舍对母亲的感恩、依恋可想而知!类比
◎文本研习问题三:作者既然这样爱北平,为什么不回北平去呢?不是不回去,而是回不去!
这篇散文写于1936,作者当时不在北平,而在青岛。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危急,北平危急。回不去,所以所以才更加的想念。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平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念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这一声呼唤,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震人心弦。
我很想念家乡,这是当然的。可是,我既没钱去买黑票,又没有衣锦还乡的光荣,那么就教北平先等一等我吧。写了一首“乡思”的七律,就拿它结束这段“八方风雨”吧:茫茫何处话桑麻?破碎山河破碎家; 一代文章千古事,余年心愿半庭花! 西风碧海珊瑚冷,北岳霜天羚角斜; 无限乡思秋日晚,夕阳白发待归鸦!——1934年《八方风雨》
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相念北平呀!
◎“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啊!”文章结尾赏析:1、主题与题目呼应,与主旨结合。2、内容深化表现知识分子的民族忧患意识,深化主题。3、结构与题目呼应,使结构严谨。
要把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结合回答一要注意本身的内容作用,二要注意结构作用,作用题回答方法:
不同位置的段落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总结全文;呼应前文(开头)照应题目;点明题旨、深化主题、升华感情、启发读者思考。结尾段承上启下、或引出下文;或衬托(对比)。中间段总领全文,点明题旨,引出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设置悬念,引起兴趣,或为后文作铺垫、作对比。开头段议论抒情描写叙述开头结尾文字一起:一般是首尾呼应,深化主题等。
城市[希腊]卡瓦菲斯黄灿然译你说:“我要去另一个国家,另一片海岸,找另一个比这里好的城市。无论我做什么,结果总是事与愿违。而我的心灵被埋没,好像一件死去的东西。我枯竭的思想还能在这个地方维持多久?无论我往哪里转,无论我往哪里瞧,我看到的都是我生命的黑色废墟,在这里,我虚度了很多年时光,很多年完全被我毁掉了。”你不会找到一个新的国家,不会找到另一片海岸。这个城市会永远跟踪你。你会走向同样的街道,衰老在同样的住宅区,白发苍苍在这些同样的屋子里。你会永远结束在这个城市。不要对别的事物抱什么希望:那里没有载你的船,那里也没有你的路。既然你已经在这里,在这个小小的角落浪费了你的生命你也就已经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地方毁掉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