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单元标题故乡情思——文人的思乡情结及表达方式作者姓名邢海波所属单位昌邑一中联系地址山东潍坊昌邑一中联系电话13953683010电子邮箱wfxyxhb@sina.com邮政编码261300学科领域+思想品德+音乐化学+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语文美术生物科学数学外语历史社区服务体育物理地理+社会实践适用年级高中一年级所需时间5课时(课内3课时+课外2课时,共5课时)主题单元概述1、感知单元,把握主题学生阅读课文,整体把握单元的思想感悟,与文本产生共鸣。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制定自己的相关活动计划。2、熟记诗词,体味思乡情怀对比教学,学生在体会思想情感的同时,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指导朗读,感受诗句中那种浓浓的化不开的思乡情。同时让学生体会诗句中的情感是通过哪些景、物、事表达出来的。3、品浓浓乡情、悟作者表达同一种情感这单元中是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表达出来的,载体不同,情感归一。让学生体会不同的表达方式的优点,获得新的体验。4、实践活动与写作整合交流与写作,读有所感,感有所写。引发学生反思,体会写作技巧,把握情感主旨。围绕“思乡”这一话题收集材料写一篇思乡杂谈。主题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想北平》、《我心归去》、《乡土情结》、《前方》、《月是故乡明》、《今生今世的证据》等几篇散文的有关文学常识。2.结合自己人生体验及所见所闻,归结文人的思乡情结,描述自己的乡土情节。3.体会文本主旨情感,把握本单元的人文内涵。4.理解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探究散文不同表达方式的效果。
5.鉴赏古典诗词过程与方法:①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团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意识。②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思考的能力,与文本、编者、老师、同学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③通过阅读,进一步认识诗歌特别是散文的文体特点。④小组谈论,掌握一些古典诗词知识和意境的鉴赏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以及它对人精神世界的滋养。2.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3.以自己的所见所闻,体味故乡情结。体会家园的精神意义4.了解家园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美好的家园情感。对应课标1、对一个人来说,不管走到哪里,身在何方,故乡都在他心中,都体现在他的行为方式上。文本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表达思乡情结的?2、故乡常常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家、故乡、故土、家园、家国、归宿等等有时指的都是同一个意思,通过朗读掌握家园的精神内涵。3、青少年具有美好的心灵,热爱自己美丽的家园。通过小组分工朗读体味文本情感。4、进一步认识诗歌,特别是散文的文体特点。5、在评点的基础上展开学生与作者与文本的其它读者之间的对话,并进行实践性写作和交流。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课前充分的预习,在对话栏中写出自读时的感受和体会,以问题形式交流讨论。2、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及散文的表达方式。3、单元中乡土情结的内涵。4、单元中童年给人们留下了哪些烙印,文本涉及童年的描写的作用是什么。5、文中大量引用古诗词的作用和意境的鉴赏。专题划分专题一:散文课堂阅读(课外1课时+课内1课时=2课时)专题二:乡土情结的内涵及特点(课外1课时+课内1课时=2课时)专题三:课文中的诗词总结(1课时)专题一散文课堂阅读所需课时课外1课时+课内1课时=2课时专题一概述
根据新教材配套教参的建议,本专题的主要学习方式是文本研习,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语文教学重要的出发点就是文本,要提高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水平都需要从阅读研习文本开始。个性化阅读,对文本的解读应该是多层次多角度和开放的。本次专题活动以阅读为主,体味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一、学生采用读、批、注、议法学习了教材本组课文,并阅读相同主题文章。二、个性化阅读,引导学生理解本单元主题,切入主题。三、阅读交流,对单元主题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四、阅读指导,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本专题学习目标1.阅读《想北平》、《我心归去》、《乡土情结》、《前方》、《月是故乡明》、《今生今世的证据》等文本,获得情感体验。2.通过多形式朗读,体会作者情感。3.熟读课文,用片段文字书写自己思乡情结。4.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5.以自己的所见所闻走进人物的情感世界,体会故乡情思。本专题问题设计1.“散文就是随笔”这一观点成立吗?2.本单元都涉及童年描写,作用是什么?3.本单元的思乡情结都是同一种吗,表达形式又有怎样的特点?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电视散文朗读影音ppt课件随笔笔记信息化资源多媒体投影设备,散文阅读赏析常规资源《《想北平》、《我心归去》、《乡土情结》、《前方》、《月是故乡明》、《今生今世的证据》教学支撑环境多媒体教室其他散文的体例与范式学习活动设计活动1:基础知识学习检查:生字词语及有关作家作品。活动2:阅读设计(1)起——学生采用读、批、注、议法阅读教材本组课文,并阅读相同主题的文章。(2)承——通过阅读交流,引导学生掌握本单元主题,切入主题。(3)转——学生个性阅读,深入地认识和理解文本内涵。(4)合——阅读指导,让学生在阅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教学评价1.作家作品及有关字词等基础知识掌握扎实,能够个性化阅读。2.书面语表达阅读感受;对于散文有比较客观的认识。3.多种方法阅读,体味作者情感,发表个性观点。4.主动交流,大胆表现自己;口语表达流利、准确、动情。5.个人在课堂研讨中能够积极参与,质疑大胆,分析深刻。专题二乡土情结的内涵及特点所需课时课外1课时+课内1课时=2课时专题二概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一般而言,故乡就是自己的出生地。自己的童年乃至自己生命中的许多岁月都是在故乡度过的,这里不但有自己的家、亲人,更有自己家族的记忆。一个人的经验积累以及情感与性格都与家乡的自然风貌和文化积淀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正因为如此,人们对故乡都有一种割不断的特殊情感,它是人出发地,也是人的归宿。因此,一个人拥有故乡,不仅是指具体的、有形的,更重要的是精神的,无形的。故乡常常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家、故乡、故土、家园、家国、归宿等等有时指的都是同一个意思。在比喻的意义上,它们往往指向人们的价值取向与精神追求。本专题通过对文本的探究对思想情结这一人文母题进行梳理。1、让学生能够阐释人与故乡的关系,包括故土、家、亲情等等。2、拓展,让学生理解家园不仅指故乡,还指向祖国与精神意义的归依,是人生命的确证。3、让学生正确理解人与故乡的关系,懂得:土、家、亲情。本专题学习目标(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1.探究散文的文体特点,学会写作散文的技巧。2.通过阅读鉴赏,探究同一主题的不同表达方式。3.体会乡土情结的内涵。本专题问题设计1、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及散文的表达方式。2、单元中乡土情结的内涵。3、单元中童年给人们留下了哪些烙印,文本中队童年的描写的作用是什么。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示例散文ppt课件信息化资源网络平台:多角度引导学生欣赏散文常规资源高中语文相关教材教学支撑环境网络环境的教室其他散文的特点等相关研究文章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1: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与文本、编者、老师、同学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活动2:师生反复研习文本,学生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进一步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以及它对人精神世界的滋养和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活动3:自主完成,调动自己审美经验的积累对文本进行鉴赏,能体会到文本在表达上的艺术特点以及不同的风格。活动4:合作交流,进一步理解散文的文体特点。活动5:学生深入生活,收集资料,创设写作情境,综合运用散文的表现手法开展写作实践。活动6:学生能自主开展课外活动,组织小型主题演讲,创办小报、网页,以各种手段拓展交流途径。教学评价1.能够客观分析散文的特点,体会到文本在表达上的艺术特点;2.能够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实现智慧共享;3.积极主动参与团队活动,能够正确运用网络技术查阅相关资料;4.能够立足文本,依据充分的事实资料阐明自己的观点;5.综合运用散文的表现手法开展写作实践;专题三课文中的诗词总结所需课时1课时专题三概述本专题主要是一次研究成果展示活动。拟采用“诗歌意境”图片和征文活动的形式,虚拟情境,描述画面,让学生能初步进行诗歌鉴赏。本次活动采用小组合作设计、班内展示评比的方式。首先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设计,上网查找有关事例和图片,设计小组版面,最后,举行全班成果展示评比。完成对整个单元学习的汇报小结。体会意境的特点,意境的作用,把握诗歌的情感主旨。本专题学习目标1.设计诗词意境图片和意境描述征文活动,2.利用网络查找和使用多媒体技术等手段,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3.通过探讨研究,激发学生掌握意境的作用及特点,能够初步鉴赏诗歌。本专题问题设计1.本单元诗词的作用?2.本单元是词的意境特点?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征文意境图片信息化资源网络,多媒体,常规资源图片和征文活动设计范例教学支撑环境网络教室其他提供学生以小组形式的展示平台
学习活动设计活动1:公布关于设计诗词意境图片与征文活动通知,明确要求。集体讨论提出小组参赛设想。活动2:合作研讨诗词的运用,研究:诗词在表达情感中的作用?活动3:拓展延伸,结合搜集的图片和文字,诗词中意境的特点及作用?活动4:全班展示交流,评出优秀作品。活动5:教师作单元学习总结。教学评价1.能够熟练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和图片。2.能够清晰描述意境的特点。3.上台描述交流,举止大方得体。。4.能够积极参与团队设计活动,合作能力强。5.能够通过意境把握主旨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