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苏教版必修一《月是故乡明》word主题单元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2苏教版必修一《月是故乡明》word主题单元设计

ID:932579

大小:71.5 KB

页数:6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主题单元设计主题单元标题月是故乡明作者姓名所属单位联系地址联系电话电子邮箱邮政编码学科领域(在内打√表示主属学科,打+表示相关学科)思想品德音乐化学+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语文美术生物科学数学外语历史社区服务体育物理地理社会实践其他(请列出):适用年级高一所需时间6课时主题单元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故乡”被人们赋予了丰富的意义,比如家、家乡、故土、家园、家国、归宿等,也指向人的价值取向与精神追求。它是人生的出发地也是人精神的归宿。本专题本质上围绕人与家园这一人文主题展开,随着课文的呈现,家园这个文化概念也逐层深入,由生活家园而精神家园,并进而上升到人的生命印记。【板块安排】第一板块“漂泊的旅人”重在阐释人与故乡、家园的关系,这几篇课文中的故乡包含了家、亲情、故土乃至祖国等概念意味,相对而言,“故乡”的概念具体而形象,在很多文字中“故乡”是可感可触的。第二板块“乡关何处”重在指向人的精神意义上的皈依,以及个体生命的确证。板块标题的“乡关”显然已经不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家园,而是指向人的精神家园。相对而言“故乡”的概念更抽象,更注重精神层面。•在本专题的文本中,家、家园、家乡、故乡等概念有时是具体的,指的就是家庭、家族世代居住的地方,有时又是抽象的,指人的精神的寄托之所,有着很复杂的人文指涉,研读时要仔细体会。另外,许多文章是在归家、返乡与出走、离家的关系上展开的,这也是学习中要注意的难点。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老舍、韩少功、曹文轩等的生平经历及其在各方面的艺术成就。2.初步掌握散文的文体特点,体味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并在写作中加以尝试3.学生能借助对话栏,与文本、编者、老师和同学展开对话,有自己的阅读感受过程与方法:1.培养我们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与文本、编者、老师、同学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2.学生能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初步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以及它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滋养。3.学生能调动自己审美体验的积累对文本进行鉴赏,能体会到文本在表达上的艺术特点以及不同的风格。4.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以及它对人精神世界的滋养。2.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激发我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3.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对应课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1.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2.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3.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5.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6.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文名篇。7.可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阅读和鉴赏,如加强诗文的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提供必需的作家作品资料,或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丰富对作品的理解。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柯灵的《乡土情结》和曹文轩的《前方》引用了许多古代诗文与典故,请再搜集一些中外有关思乡的名言名句,与同学交流。2.老舍在《想北平》中对北京的一些风俗、物产作了描写,寄托了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这是许多以思乡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常用的方法,同学们对这种方法的了解,同时想想自己的家乡都有哪些风格和特产。对这些风俗和特产,你有什么样的情感体验?3.结合本专题所学作品,和同学们交流阅读体会,阐述自己对“家园”的理解。专题划分专题一:漂泊的旅人(4课时)专题二:乡关何处(2课时) 专题一漂泊的旅人所需课时4课时专题一概述(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第一板块“漂泊的旅人”重在阐释人与故乡、家园的关系,这几篇课文中的故乡包含了家、亲情、故土乃至祖国等概念意味,相对而言,“故乡”的概念具体而形象,在很多文字中“故乡”是可感可触的。本专题学习目标(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1.了解老舍、韩少功、柯灵等的生平经历及其在各方面的艺术成就。2.初步掌握散文的文体特点,体味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并在写作中加以尝试。3.学生能借助对话栏,与文本、编者、老师和同学展开对话,有自己的阅读感受。4.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的写法5.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激发我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本专题问题设计漂泊的旅人,对故乡的眷恋1.看一看老舍是怎样“想”北平的,韩少功的“心”是怎样“归去”的,柯灵又是怎样抒写“乡土情结”的?2.进一步认识散文的文体特点,“形散神不散”体现在哪里?3.通过对文本的反复研习,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体悟和思考“家园”、“故乡”、“根”这些人文话题。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信息化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常规资源苏教版必修一文本课本及相关资料教学支撑环境多媒体教室其他网络搜索设备、图书角、宣传栏佳作展示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第一课时:1.学生自由交流:谈谈你所认识的“故乡”。2.多媒体展示:故乡的各类图片和歌曲,尤其倾听歌曲《我热恋的故乡》《故乡的云》《望乡》等老歌。。3.整体感知,自由朗读《想北平》,并初步体会老舍的情感变化。4.小组研讨:归纳文中重点词语,作者感情深沉的句子,深入把握文章的内容。5.当堂检测:基础知识积累和测试。6.朗读比赛:小组推举代表进行朗读比赛,深入体会老舍的复杂情感。第二课时:1.熟读课文《想北平》,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爱——好——想。2.小组探究:阅读文本 ,思考老舍与北平的关系,作者为什么爱北平,并把对北平的感情上升到爱母亲的地位?老舍笔下的北平是什么样子的,它有哪些特点?3.有感情的朗读,体会老舍对北平深挚的情感。4.评点文本:正因为“北平”的这些好处,所以老舍先生在他羁居外地时就会时不时地想念起它来。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看他在这篇文章中又是如何“想”的呢?5.小结:那么老舍是如何“想”北平的,这个问题解决没有?第三课时:1.解题,本文题目叫《我心归去》,作者的心去了哪里?(故乡)作者写此文时身处何地?(法国)初读《我心归去》,体会作者人在异乡的“思念祖国”情怀。2.小组研讨:故乡是哪里?故乡怎样?那么法国呢?人与故乡是怎样一种关系? 3.小组展示:小组推选代表进行讲解,教师只做适当地补充说明。4.问题探究:(1)这样的一个风雅富贵之邦,这样优裕的物质环境,是许多人求之而不得的,探讨“我心归去”的原因。(2)作者为什么说故乡“与出生地不是一回事?为什么说“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5.总结全文,在李娜《我依恋的故乡》歌声中品位作者的情思(可结合网络资料)。第四课时:1.自主学习,文本研读要求学生与文本、编者对话。思考课文边对话栏中编者的评论,并写下自己的心得,可以是不同于编者的见解。。2.导读:这篇文章有比较深的内涵,老师读起来也要经一番回味思索,才能领悟得较深。同学们课前可能读过,但一定没有深入。今天课堂上请你再仔细读一遍,同时思索以下这些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文中有答案的,请你务必在文中画出来;有的没有现成答案,请你思索并组织语言来回答。3.小组讨论:(多媒体出示思考题),代表交流(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2)作者认为什么是乡土情结?(3)乡土情结来源于童年,童年哪些经历给我们留下烙印,并让我们永生难忘?(4)游子离乡的原因有哪些?我们学生现在离开家乡又是基于上述哪一种情况?(5)游子离家后的遭遇如何?(6)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诗文?找出来读一读,背一背。要求学生将讨论结果总结在对话栏,每小组推荐一名表达好的同学负责交流。(小组以四人为宜,课前分好)教学评价(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1.小组合作积极主动,组员参与度高,讨论热烈。2.个人发言声音洪亮,能准确流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3.能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能引发听者共鸣。4.能准确无误地背诵思乡名句,重点字词掌握牢固。5.能写出个性化的作品,作品展示有独到之处,对他人有借鉴意义。专题二乡关何处所需课时2课时专题二概述(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第二板块“乡关何处”——《前方》《今生今世的证据》重在指向人的精神意义上的皈依,以及个体生命的确证。板块标题的“乡关”显然已经不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家园,而是指向人的精神家园。相对而言“故乡”的概念更抽象,更注重精神层面。“乡关何处”(该板块的选文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前方》是一篇“摄影散文”。作者从摄影作品引出联想,由离家想到人类的精神境遇,充满了悲悯之情和深刻的人文关怀,行文的过程中,作者的目光又几次落到摄影画面上,具体的画面与展开的想像与思考相结合,产生了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前方在这儿更多的不是空间上的概念,而是理想,是理想的召唤。家、家园,并不是指“那个可遮风避雨的实在的家”,而是指人精神的归宿,精神的栖身之所。《今生今世的证据》则进一步追问这种感情何以会产生,人与故乡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故乡对一个人来说又意味着什么,人在家乡,人离开家乡,家乡成为故乡,这其间都发生了什么事情,有什么变化深藏其中?学生评点的成果要进行交流展示,以利于互相学习借鉴,来激发自己写作的灵感,拓宽自己写作的思路。本专题学习目标(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1.学生能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初步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以及它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滋养。2.运用自主评点的方法来品评文章,来深度解读文章。3.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4.学生能调动自己审美经验的积累对文本进行鉴赏,能体会到文本在表达上的艺术特点以及不同的风格5.创设写作情境,运用散文的表现手法开展写作实践本专题问题设计乡关何处(《前方》《今生今世的证据》)。1、在教学实践中,怎看待文本研习与传统的课文解析的区别,怎样避免落入传统条分缕析式解读的窠臼,又注意到在专题中的位置,把握文本的内涵。2、个性话阅读是建立在学生一定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上的,如何引导普通班学生发表见解?尤其是语文基础比较差的,来自于农村,见识面较窄的学生也能参与讨论,并且能提出有思想,有解读?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信息化资源故乡思乡百度搜索:http://www.baidu.com/常规资源《遥望故乡》、鲁迅的《故乡》、故乡网教学支撑环境网络环境的教室其他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第一课时:《前方》1.学生自主评点:曹文轩的《前方》2.小组交流评点成果,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古往今来思念家乡的作品太多了,而曹文轩在文中却强调“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离家与归家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3.学生自主评点: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说明“人生是一场苦旅”的?有何感悟?4.个人评点的成果上传班级交流平台,学生之间进行二次点评,主要是互相学习,以激活思维,激发灵感。 5.联系全文,就“我看不清来路,更找不到去路”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第二课时:《今生今世的证据》1.学生个人上网搜集关于故乡的资料,形成对故乡的比较客观的、全面的理解和认识。2.小组推荐优秀资源,进行资料汇总,以形成大家共享的资源。借此体会“故乡”“家园”的思想情怀。3.小组研讨,理解《今生今世的证据》包括思想内涵。4.课外阅读体会自2000年起,刘亮程的散文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天涯》《大家》《北京文学》《散文选刊》《南方周末》等报刊对其作品都作了隆重介绍,作者本人亦一鸣惊人,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和“乡村哲学家”。教学评价(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1.掌握自主评点文章的方法,学会自己来解读文章。2.能够立足文本,利用相关的事实材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并做到观点和材料严格的一致。3.会灵活利用网络搜索自己所需要的有用信息,形成自己的资料库。4.有团队合作意识,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