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月是故乡明》课堂实录 一、教学目标 1.感受作者热爱家乡、眷恋家乡的真挚情感; 2.体会文中寄情以物,以情驭景,无理而妙的表现手法; 3.理清文章结构思路; 二、课时安排:两课时。 三、教学方法: 1.提问、启发; 2.诵读、感悟。 四、学习方法 1.交流、讨论; 2.诵读、感悟。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师:中国的传统文化讲究“安土重迁”、“落叶归根”,所以,中国人都有热爱家乡、眷恋家乡的情怀。所谓“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水是家乡甜,人是故乡亲”,中国人说到人生遇到的美事时也说“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他乡遇故知”,其中“他乡遇故知”也表现了人们对故乡、故人的感情。这种感情促使人们爱家乡、爱祖国,是一种朴素的情感,值得我们发扬。在中国文学中,这种情感遍布于诗歌散文中,今天,就让我们来欣赏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写的《月是故乡明》这篇优美的散文。 (二)作者介绍: 季羡林:语言学家、史学家、佛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精通12国语言的翻译家,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终身教授。是不是有点喘不过气来?一个人,能有其中的一个头衔已经够厉害了!可是,我们的季羡林先生却有着这么多的头衔!而且,说他是翻译家,可不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的那种懂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的翻译家,而是古印度语、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他所懂的语言可以说世界上没有多少人会说,只有极少数的人会说。季羡林先生,实在是中国的宝贵人才!即便是这么一个厉害的人,他却很谦虚,三次发文拒绝“
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的称号。他是一个谦虚的人,大概越是知识渊博的人,都越谦虚吧。同学们以为呢? 这样一个博学的人,也和我们普通人一样,也有故乡情结。由此可知“眷恋家乡,热爱家乡”是我们共同的情怀。只是,表达这种情怀的文章古今都有,但各有各的不同,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季羡林先生的这篇《月是故乡明》。 (三)释题 师:大家知道“月是故乡明”这句诗出自哪里吗? 明确: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诗人在安史之乱中,历经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既怀家愁,又忧国难,真是感慨万端。其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中的“月是故乡明”句写景,但作者写的却不完全是客观景物,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从逻辑上来说,这是一个病句,但正是这样,才更有味道。(师:大家想一想,为什么?)。 明确:大家想一想,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明月最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觉,偏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让人并不觉得于情理不合。(师:体味一下这句话,说一说这句话所传递出的感情。) 明确:极深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情。这种感情,甚至有点偏执,但却恰切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情。因为深爱,所以偏执;因为深情所以偏执。对明月而忆弟,觉露增其白,白月不如故乡之明,忆在故乡兄弟也,盖情异而景为之变。 师:这种偏执,如果换一种对象,就会让人笑话甚至鄙视,大家想一想,现实中,有的人说过的哪一句话跟这句话情义相同却境界相去甚远呢? 明确: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 师:如果我们要仿写句子,把上面这个意思按“月是故乡明”的格式来一句,怎么说呢? 明确:月是外国圆。 师:哈哈,月是外国圆,多么好笑?外国的月亮和中国的月亮不是一个月亮吗?之所以好笑,是因为这句话透露出了说话人的崇洋媚外的奴才心理。你们看,同样的表达,却不同的效果。 师:那么,为什么用月就能表达出这种感情呢?为什么不是用其他事物呢?说到底,“月”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特别的意象,有着特别的意义,寄托着人们特殊的感情。大家想一想,在中国的传统诗词里,有哪些借助月亮来表达感情的诗句? 明确: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作者借明月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可以说,“月”是作者表达感情的媒介,这种方法,在文学表现手法中怎么说? 明确:寄情以物,以情驭景。 师:作者的这种感情,在课文中哪一段表达得比较明显直接? 明确:课文第八段,大家齐声朗读……,可以说,文章的标题就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要学习这种命题的方式。 (四)、课文解读 师:齐声朗读第四自然段……(分析见后,要求学生作批注),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明确:表达了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 然而承上转折,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指上文中的“美景”,承上我想到的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颇见感情月亮。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惆怅,有留恋,有惋惜。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 师:这样的表达,作者仍嫌不够,又用最后一段来深化这种感情,请大家一起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 明确:这两段,作者在文章的结尾,深情地抒发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这种情感是“人人皆有”,正如“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一样。同时“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爱自己故乡的月亮就是爱自己的家乡啊! 师:一起来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明确:注意这些词语:每个人、人人、爱自己的故乡……--开篇点题。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每个人、人人,说的是感情的普遍性,激起大家的共鸣;由故乡而月亮而爱故乡的月亮,语意层层推进,点明主旨。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语言朴实。--开篇点题 师:虽然,但是……,大家看第二自然段的“但是”,请大家用一句话把这两个段落连接起来。 明确:虽然大家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但是没有山水的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孤单。
明确:是的,我的故乡的月亮没有山,只有水,但是我不觉得遗憾,我仍然爱我的故乡,强化突出了作者对故乡的一往情深。真是“爬惯的山坡不嫌陡,趟过的箐沟不嫌深”,“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啊!这种感情,何等真切?何等朴素?何等深沉?!! 师:这样一来,大家想一想,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说到他的故乡没有山,是不是要表达无论如何都热爱自己的故乡这个意思? 师:我这么热爱我的故乡,那么,我的故乡到底有多美呢?故乡在走着的记忆里是个什么样子呢?作者在哪些段落里描述了哪些有趣的事? 明确:四、五两段。请大家阅读这两个段落,填写下表…… 情景烟波浩渺 事件数星星点篝火摇知了看月亮梦月亮摸鸭蛋 时间黄昏以后更晚的时候 心情乐此不疲、盼望顾而乐之乐不可支 总结:描写了故乡温婉的夜晚,恬淡的明月,童话般美妙的童年,字里行间,是快乐,是欢愉,难怪作者那么怀念故乡的月亮,难怪作者那么热爱自己的故乡! 师:写故乡的月亮,突出了时间,都是在能感知月亮的“黄昏以后”“更晚的时候”,没有写太多的记忆。记住的只是家乡的月明,门前池塘的月影。以及在月夜下的童趣。写出了家乡农村的那种静谧祥和气氛。可以说,我们已经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故乡的那种深情厚谊了。但是,作者仍嫌不够,兴尤未尽,请大家往下看……。或者,我们可以这样思考,作者为什么这么怀念故乡的月呢? 明确:久别家园,是以思乡。 师: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要写世界各地美妙绝伦的月亮和朗润园的奇景? 明确:此二段,写尽别处之月之景之美,似乎离题,然细琢磨,方知其妙处。作者用对比的手法,衬出其对故乡之一往情深,矢志不移,此情深沉真挚,感人至深!作者抒情似山涧溪水,时而潺潺,时而轰轰;时而清泉石上流,时而直下三千尺。跌宕起伏,千曲百转,回肠荡气,酣畅淋漓!真大家也! 师:请大家一起朗读文章…… 六、结语 师:好了,我们欣赏了大师的这篇美文,我们发觉,其实,大师也是凡人,也有和我们一样的情感,比如思乡怀人,比如……
。但是,在表达情感的方法境界上,却有着很大的区别。愿我们通过阅读这篇文章,从中学到表情达意的方法。那么,你也有过童年,也有家乡,你愿不愿意把你的童年或者你的家乡与我分享呢?请同学们准备一下,下节课来给我谈谈你的家乡,谈谈你的童年。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