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三“月是故乡明”专题三维目标及说明(改进后)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2.研习文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3.进一步认识诗歌的文体特点,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过程与方法1.自行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当堂成诵。2.探究学习,通过这两首诗歌中的乡情之比较,探讨诗歌中的乡思情结的内涵,体验这一美好的感情。3.鉴赏诗歌,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比较鉴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家园之思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2.在更广阔的阅读视野中,比较鉴赏这两首诗歌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二、教学重点1.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2.培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展开与文本、编者、老师、同学的对话交流。3.比较鉴赏这两首诗歌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提高诗歌鉴赏水平。三、教学难点比较鉴赏这两首诗歌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提高诗歌鉴赏水平。教学设想:1.本板块的学习重点是文本研习。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研习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这一中心设计。2.本板块的对话研习的话题是家园之思,所以,围绕家园之思设计活动情境,是引导展开对话、进行文本研习的关键。3.本篇为古典诗歌,反复阅读以以至背诵是研习文本、展开对话的前提。教学建议:一、本专题的主要学习方式是文本研习,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关注。对专题内涵的探讨不能离开文本,不能把专题的内涵从文本中抽象出来,剥离出来,而是要跟文本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对文本的研读中自然而然地获得对家园的体认。为了让学生深入到文本的内部,与文本建立起亲密无间的对话关系,预习与反复阅读是非常重要的。另外,预习还应当解决与文本相关的一些背景知识,包括作者、写作背景、文体知识等等。如果是节选,那最好能对原作有大致的了解,如果能围绕文本扩大一些阅读范围就更好了。二、文本研习的手段、途径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方法比结果更重要。教师不必要过早地将结论和自己的判断告诉同学,也不必让学生一定要认同自己的观点,而是要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倡导个性化的阅读,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与体验。三、本专题向同学推荐的研习方法是评点。评点是读书时常用的方法,古人讲读书不动笔于不读书。读书不是纯粹单向的、被动的接受,同时也是在思考,思考有了心得,就随时记下来,书的天地边角空白处都是记录的地方,因此,评点不仅仅是一种方法,更重要的是一种习惯,一种读书的好习惯,要提醒学生最好能养成这样的好习惯。从方法上讲,评点的要义是对话,是交流,是再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