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教学反思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教学反思

ID:933785

大小:25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3-0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教学反思 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教学反思 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教学反思  《草船借箭》是人教社2000年版小学《语》第十二册第十。这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段改写的。讲的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巧妙地取得了胜利。在事实面前,周瑜不得不敬佩诸葛亮的才能,并自叹不如。赞扬了诸葛亮杰出的才能和广阔的胸怀。  这堂,我在型设计上进行大胆的创新,让学生成为堂的主人,叫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若学生不会回答,师在点拨一下。学生在读读、说说、议议、写写中不知不觉理解了,并拓展延伸到整部小说。整个教学设计贯穿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程理念。了解诸葛亮同周瑜斗智,巧妙地取得胜利并不是教学的重点。学习这的主要目的是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让学生弄懂周瑜要诸葛亮造箭的真正用意是什么,而诸葛亮之所以乐意接受这一任务的原因又是什么,诸葛亮借箭为什么能成功,周瑜又为什么自叹不如,从而把事情的前因后果真正搞清楚。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精心设计三个步骤,其中,我较为满意的是第三个步骤,这个步骤我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让学生观看《三国演义》中与有关的内容,并边看边思考:诸葛亮有胆有识体现在哪里?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气氛中讨论周瑜要诸葛亮造箭的真正目的是什么?①有的同学说周瑜假借议军事、公事,要诸葛亮答应在十天赶造十万支箭?②有的同学说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十万支箭分明是要加害诸葛亮?③有的同学说我计算过了十万支箭十天就要造完,一天就要造一万支,这是不可能的等等。同学们各抒己见,都说明自己的看法,从中明白周瑜的用心是要加害诸葛亮。  更精彩的是当属创意表达,实现“本”的拓展延伸。启发谈话,我设置了三个问题:第一,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说说看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有的同学说:“鲁肃会感到很害怕。那么大的雾,船要是误进了曹军的水寨怎么办?”有的同学说:“鲁肃会大吃一惊:前两天还是好好的,怎么现在会有这样大的雾?”我又说:“假如你是鲁肃,怎么读这个句子?”(引导学生读出害怕、吃惊的语气。)于是,我又试着问“那么,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假如你是诸葛亮,怎么读这个句子?”(引导学生读出暗喜、得意的语气。)  第二,“老师觉得诸葛亮的说并没有说完。‘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这是话中有话、话后有话 呀!你能把诸葛亮没说的话写出吗?”(学生练笔,写后组织全班交流)有的同学这样写: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箭一定会像下雨一样;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这10万支箭我是借定了。看了同学们的杰作,我脱口而出:“你们真棒,你们真是诸葛亮的知音啊!”  第三,我在读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写诸葛亮的话的共有11处,只有一处有提示语,而且是个“笑”字,请你联系,想想诸葛亮此时在“笑”谁?为什么而“笑”? 生:诸葛亮在笑周瑜,笑他妒忌自已的才干,笑他设计圈套陷害自己,结果却落空。  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笑”?  生:这是一种自信的笑,一种胜利的笑!  生:诸葛亮在笑曹操,笑他胆小如鼠、生性多疑、这是一种嘲讽的笑、一种鄙视的笑。  生:诸葛亮在笑鲁肃,笑鲁肃宽厚仁慈、忠心为人,这是一种幽默的笑、宽厚的笑。  师:同学们,诸葛亮这一“笑”,“笑”出了他的本事,更“笑”出了他超人的智慧,难怪周瑜长叹一声,说:“(生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那么,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请你把想到的写下。  生:我觉得周瑜的智商不如诸葛亮,因为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诸葛亮想到的是“借”箭。  生:周瑜的胸襟不如诸葛亮,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而诸葛亮宽厚待人,善于把握全局。  生:诸葛亮考虑问题的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掌握天、地理的能力都要胜过周瑜。  本的教学设计,我力争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综合素养,重视探究性阅读过程的指导,并抓住几个主要问题,适时、适度地巧问妙点,引导学生感悟隐藏其中的深刻内涵,使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更透彻,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更准确,发现和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也进行较好的语言和思维的训练。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