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草船借箭傅端莹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妒忌、都督、甘受惩罚、迟延、幔子、私自、水寨、擂鼓、呐喊、支援、丞相、调度、推却、探听、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4、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二、过程与方法1、联系上下文,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来认识文中的人物。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及复述课文,加深对人物特点的认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悟祖国灿烂文化的民族底蕴,激发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和创新意识。 2、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克服嫉妒心理。教学重点:1、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发展过程。2、抓住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他的创新精神。教学准备:搜集有关历史资料、多媒体课件、《三国演义》主题曲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一、 激趣导入: 1、(播放背景音乐《三国演义》主题曲)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长江边,曾经有无数的英雄豪杰演绎了无数神奇的故事,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其中的一个故事。
2、板题: 19、草船借箭(1)课文选自《三国演义》,你熟悉这部书中的哪些主要人物,哪些主要故事? (2)通过预习,你对《草船借箭》的背景有哪些了解? 简介背景:东汉末年,即1700多年前,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曹操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也就是在赤壁之战之前发生的。3、审题、质疑。读读课题,围绕课题,你可以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 二、 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阅读要求(1)自由小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2)读书要做到四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2、交流反馈(1)用课件检查生字读音。周瑜诸葛亮曹操鲁肃妒忌都督甘受惩罚迟延幔子私自水寨擂鼓呐喊支援丞相弓弩手翎毛调度推却探听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2)指导识记字形:忌、丞、援(3)引导理解词语: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本课指周瑜因诸葛亮比自己强而忌恨他。迟延:耽搁,拖延。自有妙用:自然有巧妙的用处。调度:管理和安排。本课指调用。虚实:虚和实,泛指内部情况。本课指曹操因江面雾大,不了解诸葛亮的情况军令状:戏曲和旧小说中所说的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表示如不能完成任务,愿受军法处罚。
弓弩:弩,古代兵器,一种利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弓弩手,古代军队中负责射箭的兵士。丞相:古代辅佐君主的职位最高的大臣。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形势,决定策略。推却:借理由推托、拒绝。都督:古代的军事长官。自有妙用:自然巧妙的用处。2、 交流讨论(人物和事件): (1) 课文中介绍了哪几个主要人物? 教师相机板书: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2) 他们之间分别有着怎样的联系?(什么事情把他们联系起来的?) 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交流讨论。周瑜和诸葛亮:理解“妒忌”,说说“妒忌”的原因,“妒忌”和造箭的联系。 周瑜和鲁肃: 派鲁肃探听,回来报告。 诸葛亮和鲁肃: 请鲁肃帮忙借船,并要求不要告诉周瑜,鲁肃答应,果然照办。 诸葛亮和曹操: 诸葛亮用草船借曹操十万支箭。 过渡:谁能用一段话把这些联系从头到尾说一次?3、 简要说说课文内容,梳理课文段落: (1)课文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假借商议军事急于造十万支箭而有意为难和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向鲁肃借到了二十条船,并巧妙地用草船向曹操“借”得十万支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使周瑜不得不羞愧、叹服。(2)事情的起因、结果、经过各是什么?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借箭原因——借箭的准备——借箭的经过——借箭的结果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分成四部分:
第一部分(1~2自然段)讲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诸葛亮,诸葛亮接受了这个任务,并保证三天造好。 第二部分(3~5自然段)写周瑜派鲁肃探听诸葛亮造箭的消息,诸葛亮要鲁肃瞒着周瑜借给他二十条快船和六百名军士。 第三部分(6~9自然段)写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的具体经过。 第四部分(第10自然段)写诸葛亮“借”箭成功,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三、学习第一段,分析人物心理: 1.齐读第一自然段。 什么叫“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2.从第二自然段的人物对话中我们能看出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吗? (1)指名2学生分角色读课文第2节,师读旁白。 大家听2人对话共几轮,为每一轮编上序号。 (2)每一轮对话中,都能看出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让我们再来看看,周瑜在与诸葛亮对话时,心中是怎么想的吧。 3.学习第一轮对话。 (1)齐读,边读边根据老师提的问题想想周瑜是怎么想的。 师:周瑜是大都督,难道他不知道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周瑜是知道的,他明知故问。) (2)那周瑜这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交流:2人一组,一人读周瑜说的话,一个说周瑜的心理活动。 (周瑜:“最好你答是弓箭,这样就落入了我的陷阱”……) (3)过渡:显然,周瑜正在设计想陷害诸葛亮,那他怎样一步一步进行下去的呢? 4.学习第二轮对话。 (1)指名2人读对话,大家思考周瑜的心理活动。 “公事”是什么意思?“推却”又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能推却?(周瑜以公事来压诸葛亮,使诸葛亮无法不答应。) (2)那周瑜这时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
交流:“我用公事来压你,你想推也推不了。” 5.学习第三--六轮对话。 (1)分小组讨论这几轮对话,用刚才的方法,先分角色对话,再说说周瑜的心理活动。(最后一轮,周瑜没有问话但有动作──立军令状、摆酒招待) (2)全班交流。 6.小结:我们看到了,周瑜是步步紧逼,把诸葛亮圈入了他设置的圈套。从每一次对话中,我们都能看到周瑜的妒忌、怨恨之心。 7.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似乎已陷入他的圈套,让周瑜计划得逞了。真的是这样吗? (1)默读第1~2自然段,思考:诸葛亮在与周瑜对话时心理活动怎样?他为什么答应周瑜如此难办到的任务? (诸葛亮其实已识破了周瑜的计划,但如当面揭穿必伤了和气,孙、刘联合抗曹战线就可能遭破坏,有被曹操各个击破的危险,同时又从大局考虑到与曹军交战必须用箭,于是他以国家大计为重,将计就计,立下军令状,答应三天造十万支箭。)(2)分组分角色朗读第1、2自然段,体会人物内心活动。四、切入中心,为下节课作铺垫:1. 读完课文,你最想用课文中的哪个词来评价诸葛亮?请你找出课文的中心句。(神机妙算)2.教师:请同学们回去自由学习课文,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画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下节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3、画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附总板书:19草船借箭周瑜:妒忌聪明识人心 鲁肃:忠厚守信
诸葛亮 曹操:谨慎多疑神机妙算 知天文 第三天大雾弥漫 晓地理 归来顺风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