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朗读提示作者:宋连庠《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的上半回改写的。它以扣人心弦的情节和生动简洁的语言,从一个侧面展现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矛盾与斗争,栩栩如生地描写了诸葛亮的料事如神和周瑜的心胸狭窄。朗读这篇课文,应该注意:(1)用讲故事的口气读,以加强课文本身的生动性个感染力;(2)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发展和结果,讲述人物活动及环境气氛等要“表”得清楚、生动;人物对白要“白”得语气、语调都能符合人物个性和当时心情。课文可分为四段。第一段(一、二自然段)先承上回“群英会蒋干中计”,引出了“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其时,孙、刘已结成军事同盟。周瑜身为都督,理应与诸葛亮同心抗曹,但他却对诸葛亮心怀“妒忌”。这将会造成什么后果呢?因此,这一段是情节的开端。读时,人名“周瑜”“诸葛亮”要念清楚。“才干”“妒忌”要重读,引起人们的注意。第二自然段写周瑜用造十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诸葛亮。周瑜和诸葛亮有五次问答。第一次问答,应突出周瑜问话中的“水上交战”和诸葛亮答话中的“弓箭最好”。周瑜的话“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要接得紧凑,全句节奏稍快。“对”字应读得夸张些,以示周瑜内心暗喜。读“现在……不要推却”两句时,速度放慢,官腔十足。前句重读“缺箭”“十万支”,后句紧接,“公事”与“不要推却”要读得有一定力度,以表现周瑜害人心切和借军令逼人。诸葛亮的答语,要重读“都督”“当然”,语气要自然平和。随后是商议赶造十万支箭的期限,读时要突出“十天”与“三天”。周瑜居心叵测地向对方提出了根本不可能造好的“十天”期限,进行试探。不料,诸葛亮竟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趁机追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当听到诸葛亮表示:“只要/三天”时,他表面表示惊讶,内心却异常欣喜。为了防止对方中了圈套又逃脱,所以他赶紧盯上一句:“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的回答使周瑜宽了心。“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一句句尾要稍上扬,语气严肃,以示“军中无戏言”。“立下军令状”、“甘受惩罚”要读得字字千钧重,可一字一顿。周瑜一听自然喜出望外,连忙让诸葛亮当众立状,并置酒相待。“很高兴”、“当面”要重读,以示周瑜的自以为得计及其害人唯恐不成的心理状态。段尾诸葛亮的话要读得肯定清楚,因为这段话与课文的结尾相照应。第二段(三、四、五自然段)写周瑜派鲁肃探听诸葛亮怎样造箭。朗读第三自然段,要突出周瑜非害死诸葛亮不可的狠心。在周瑜的话中,“他2
自己”、“不给”、“定他的罪”等处都应适当强调。第四、五自然段写鲁肃奉了周瑜的命令来探听诸葛亮的虚实。诸葛亮知道鲁肃待人忠厚,就请他帮忙借船。朗读时,草船的只数及船上的设置必须交代清楚。同时要适当强调“我自有妙用”和“果然”,以示诸葛亮的才智和鲁肃的忠厚。读段尾周瑜的话,重音应落在“看他怎么办”上,既读出“疑惑”的语气,又含有幸灾乐祸的味道。第三段(六、七、八、九自然段)写诸葛亮“草船借箭”获得全胜。第六自然段写鲁肃瞒着周瑜借船给诸葛亮,并应诸葛亮的邀请,同舟去北岸借箭。这一段开头,“私自”要重读,以示“借船”的事周瑜不知道。接读两天不见诸葛亮的“动静”与“舟中夜话”,音量都要适当放低,以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行事严密。“用绳索连接起来”与“北岸”两处应适当强调,好与下文二十只船“一字摆开”,“逼近曹营水寨去受箭”的情景相照应。读第七自然段,要先将“借箭”的有利环境“天还没亮”“大雾漫天”“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及其方法“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强调清楚。“擂鼓”、“大声呐喊”要大点儿声读,以渲染当时“虚张声势”的情景。鲁肃的话要读得急切紧张,以表现他的莫名其妙、胆战心惊。而诸葛亮的话,前句应突出“一定不敢”,语气斩钉截铁;后句要读得从容、镇静。这样,就突出了诸葛亮的“知己知彼,料事如神”。读第八自然段曹操闻声下令的一段话时,语气宜紧凑而不慌乱。“一万多个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要适当夸张。这样,下文中交代的结果:“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才能令人相信。第九自然段写借箭成功,胜利返航。由于“雾还没有散”,所以曹军直等听到江上齐声喊谢时,才知中计。为了展现当时的情景,“谢——谢——曹——丞相的箭——”一句要压低嗓门儿拖长音读。曹兵追赶不及一层,要读得节奏轻快,并强调“顺风顺水”,以突出“借箭”获捷的欢欣。第四段(第十自然段)写周瑜对诸葛亮的叹服。这是情节的结束。段中的有关数字要注意读清楚,这既说明由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早测知三天后天降大雾,终于在“三天”里“造”出了十万支箭,也宣布了周瑜妄图谋害诸葛亮的奸计的破产。文末一句,“神机妙算”从周瑜嘴里说出来不是在赞扬诸葛亮,而是含有妒忌,所以,读的声音应放低,而“我真/比不上他”一句,则要突出“真”字,读出无可奈何的语气。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