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说课稿长顺县第一小学班娟娟一、说教材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第三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阅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编写本组教材的意图就是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这篇课文就是根据我国著名的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故事是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课文写了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十天造十万支箭,以此迫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的周瑜的算计,表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才智过人。说明诸葛亮有胆有识、谋划周密、才智过人。二、说目标依据《新课标》对高段语文阅读教学及本单元的学习要求,我根据三个维度将本课的教学目标预设为: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妒忌、神机妙算”两个词语。(这是能力的培养)2.紧扣课文语言,特别是通过对“借箭经过”的研究性阅读,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这是过程与方法的培养)3.懂得妒忌带来的危害和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从故事中具体的人和事中得到启示,体会我们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这是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三、说教学重、难点:结合我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对本课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定位为:重点:学生通过勾画课文相关语句,探究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自悟领悟诸葛亮上知天文、下通地理,知晓人心的特点四、说课前准备:教学中重要环节语言文字的多媒体课件五、说学法、教法语文教学要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时的教法和学法为:1.采用启发式教学。即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在读中思考、领会、划词划句,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弄懂弄通课文的内容。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3.情感教学,用感情朗读贯穿全课程。六、说教学流程(一)交流资料名著,导出课题,质疑课题入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环节我设计任务型的初读方法,要求学生带着“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草船借箭》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的任务进行初读。目的是落实字音教学,在此基础上概括课文内容,这样,既降低了难度,也提高了环节操作的实效性。(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这一部分教学,我打算抓一个关键词“神机妙算”来展开。因为崔峦老师说:“提高课堂教学,问题不在多而在精。问题要提在课文内容、形式的特点上,提在语文训练的重点上,最好能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通过钻研教材,我发现“神机妙算”就是这一课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语。因此,我让学生默读课文,看看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划出有关句子并写体会。我并以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作为教学主线,组织教学。此时我让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深入探究课文。读完后再共同交流研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他们在读中思考,读中领会,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学生在思考、探究、交流中才会对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这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原则。《教学建议》又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
通过自主阅读,学生们很快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有关材料。然后给学生创建交流平台,教师相机引导、总结归纳,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四)说作业布置通过学习,针对课文的不同角度,我设置了两个练习:1.阅读有关诸葛亮的故事;2.诸葛亮我想对你说……。设置这两个练习,主要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力求一眼窥视全文,所以只设置了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三大板块:知天文、识人心、懂地理为主体,最后以“神机妙算”概括结束全文。八、说课后反思想象总是美好的,现实总是残酷的。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开课后,课件出了点问题,课件上所显示的内容没有和预设的同步,所以教学时心里紧张,把自己原来设想好的步骤忘记了。所以从初读环节开始,就开始乱了。以至于大多数听课老师被自己的言语搞得晕头转向,感觉反反复复,颠来倒去,一头雾水,非常抱歉。而在探讨诸葛亮神机妙算的环节中,预设时,是让学生发言,相互补充,教师相机总结归纳即可,可是由于初读后出现的失误,导致自己内心的紧张,总是担心学生听不懂、学生可能说不出,所以自己只是让学生读出了相关的语句,然后自己就全包揽了学生去探究去思考去领悟的过程,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体现更没有得到落实。很多事没有亲力亲为就不会知道究竟会出现什么样的错误,我想从这一堂课,我深深的感悟到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教师无法把握好自己,就无法把握好课堂、无法驾驭课堂。同时,也明白在教学设计时,尽力深入浅出,不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简简单单教语文。也无需过于翻来覆去的纠结与某个教学环节,不要让学生跟着你绕弯子。课堂是学生的,学生真真正正的融入进去更重要,学生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教师的责任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应该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总之,这堂课败笔多多,敬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