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说课稿黔江区实验小学小校李凤玲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相关情节改写而成。故事发生在东汉未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当时曹操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孙权和刘备联合起来抵抗曹操。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课文写了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十天造十万支箭,以此迫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算计,表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才智过人。课文结构严谨,以“借”为主线,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文中人物形象性格鲜明。通过引导学生品读,体会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为学生打开学习古典名著的大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学习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对第五学段阅读名著的要求,结合本专题(中国古典名著)的特点,我设定以下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这是能力的培养)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感受人物形象。(这是过程与方法的培养)3、从故事中具体的人和事中得到启示,体会我们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体会阅读名著的乐趣,激发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这是对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理解课文,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教学难点为:紧扣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三、教法,学法我准备采用自读、自找,自悟、探究的教学方式。以此深入理解课文,突出人物形象,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清文章脉络。在学生自主完成学习后,进行讨论学习,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最后通过探究学习,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明白:课文为什么用“草船借箭”为题,而不是用“草船骗箭”为题以及弄明白诸葛亮在借箭时,为什么要带上鲁肃?诸葛亮为什么能借箭成功?你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什么启发?从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抓住文中重点句子,词语来理解,学生通过自渎课文,自找句子,感受文中人物形象。小说的教学重点就是要感受人物形象。我准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四、教学流程为达到教学目的,本课我分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引文析疑,初步感知全文内容,自学生字,自主理解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和准备。第二课时,重点探究草船借箭的经过,也就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方面;讨论解疑,弄清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朗读,体会人物内心。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第二课时的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以下四大环节:(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鉴于学生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已经了解了课文的大意,知道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让学生
给文中人物排排序,我希望用这样的导入,引导学生对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探究欲望,激发他们对借箭过程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为“渴望学”,从而为学习下文打下了基础。(二)研读课文,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1、在这个环节中我以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为主线,组织教学。(1)、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2)划出与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3)小组合作、探究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全班交流,在交流中鼓励学生结合对关键词句的理解,有个性地感受人物形象。(在交流过程中相机出示以下课件)①周瑜超叹一声说;我真不如他.②不能让周都督知道,否则我的计划就完了。③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from本④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诺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⑤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楚。⑥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⑦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2、感悟人物形象随着学生的发言,我着重引导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感悟人物形象。(1)认识诸葛亮,通过学生反复品读“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楚。”“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诺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引导学生感悟出诸葛亮在三天前就已经算好天气,不是巧合,而是他善于观察,预测准确。体会他的胸有成竹,即诸葛亮神机妙算。这部分内容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品读感悟。a、知周瑜心:引导学生通过品读“……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我的计划就完了。”)感悟出诸葛亮神机妙算识周瑜。()b、识鲁肃人:诸葛亮要鲁肃别把这事告诉周瑜结果怎样?(引导学生找出相关句子和重点词语“果然”)()引导学生感悟“果然”一词与诸葛亮所预料完全相符,说明诸葛亮深知鲁肃的为人,所以才料到他不会把此事告诉周瑜(出示课件:知鲁肃人忠厚、守信)c、知曹操性:指导学生找出相关句子品读:“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同时设计以下问题:a、他为什么不敢派兵?b、曹操听到擂鼓声,呐喊声怎样做的?引导学生体会出曹操的说法和做法与诸葛亮预料的一一相符,之所料得如此之准,是因为他深知曹操生性多疑的性格。(3)、认识诸葛亮知识丰富引导学生从诸葛亮布置船队准备借箭开始探讨;再分析“顺风顺水”、“一字排开”、船头船尾朝向、“逼近”等重点词句,体会诸葛亮的考虑周密,巧妙安排以及算准借箭的地理位置。()小结通过借箭经过,我们看到他知周瑜心,知鲁肃人,知曹操性,即知人心,他预料四更时刻大雾弥漫,应称识天象,他更会利用顺风顺水应赞为晓地利,再加上他周密安排,巧妙部署,使得草船借箭成功。因为诸葛亮“神机妙算”,所以周瑜最后也自叹不如。(三)小练笔,体会人物内心,点评文中人物。(四)、拓展延伸,回归主题
1、收集有关《三国》的人物卡片,成语,歇后语,对联等,利用班会时间开展“寻找生活中的《三国》主题活动,体验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三国”文化。《草船借箭》说课稿默认分类(设计意图):设计此环节,旨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五:板书设计19草船借箭诸葛亮:神机妙算笑周瑜:嫉妒自叹不如这样的板书:显示了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以及借箭成功的原因,又显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看过板书就能对文章内容一目了然。